丁浩燕
關于出口退稅的定義很多,通俗來說,就是國家為了鼓勵企業出口商品,給予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雖然企業出口貿易方式很多,但前提都是貨物須出口。目前,最常見出口貿易方式有一般貿易、來料加工貿易、進料加工貿易、出料加工貿易等,日本電產汽車馬達(浙江)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進料加工貿易業務,這種貿易方式適用免、抵、退、稅政策,而影響免抵退稅額的主要因素有:一是適用的退稅率;二是出口貨物金額與進口料件抵減額;三是進項稅額抵頂內銷后剩余部分。雖然很多企業的財務人員多年從事出口退稅業務,但不精通、不理解,只局限于業務操作,此種工作狀態極有可能造成企業損失或是國家稅收流失。日本電產汽車馬達(浙江)有限公司的進料加工業務比較大,出口退稅額在所屬地區內排名前三,并且出口退稅業務操作規范,因此被稅務部門作為范本用來規范其他出口企業。以下,就日本電產汽車馬達(浙江)有限公司出口退稅業務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僅供同行參考。前提條件如下:一是公司正常運轉并獲利;二是以外銷為主;三是原材料采購國內外均有。
自日本電產汽車馬達(浙江)有限公司成立以來,經歷過兩次重大變革:
第一次是在2006年10月,當時公司才成立半年多,商品出口退稅率進行了一次很大幅度的調整,10月15日公司的出口商品退稅率從13%提高到17%,由于稅務沒有操作細則規定,對于進口料件是否也可分段處理并沒有明確規定(絕大部分企業采用分段操作),未意識到15日這個時間點可能產生的效益,由于公司當時利潤空間很大,在進項稅額抵頂內銷后剩余部分一定的情況下,免抵退稅額抵減額越大越好,因為免抵額是計算地方稅收的依據,所以免抵額越小越有利。最后經過與稅務部門商量后決定,日本電產汽車馬達(浙江)有限公司最終將15日以前進口料件也采用17%,此次舉措直接減少地方稅收48,594元。詳細如附件:
第二次是2013年,進料加工業務在全國范圍內從“購進法”變為“實耗法”,此業務轉變的關鍵是,所有涉及進料加工業務的公司對未核銷的手冊作一次清算,在這個清算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
第一,很多企業涉及進口料件用于成品內銷、不良品國內廢棄、邊角料內銷等,卻未在手冊核銷時對進口料件作相應財務數據的沖減,此結果造成了很多企虛增免抵退稅額抵減額,減少了免抵額,引起地方稅收流失,但很多財務人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存在,由于稅務部門缺乏可靠的信息來源,因此無法對這部分數據進行有效控制。此次全面清算的過程中,發現較多企業自從事進料加工業務以來,從未對進口料件轉內銷部分進行過沖減,結果在此次改革中補交了大量的稅金,給企業造成資金困擾,造成企業成本的突增,也給企業的信譽也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以我們日本電產汽車馬達(浙江)有限公司為例,企業年銷售額20億人民幣,進口料件采購8億人民幣,退稅率是17%,進口料件用于成品內銷和邊角料內銷為5000萬元人民幣,地方稅負率為12%,在海關手冊核銷的同時,不進行財務相關數據沖減,這樣每年的地方稅收會減少5000*17%*12%=102萬元,如范圍擴大到全省乃至全國的話,則數據就非常龐大,損失無法計量。如果此公司虧損,那么情況則相反,但此種現象發生概率不大,因此虧損企業正常情況下無法長期生存。這個問題表明,如果各個進料加工企業的財務人員對出口退稅業務內容足夠熟悉和精通,各個政府部門能做到聯網監管并達到數據共享,在平時的工作中就能實施監管并防止稅收流失。
第二,此次變革另一個重要方面是計劃分配率的預測,因日本電產汽車馬達(浙江)有限公司進料加工業務量大,日常操作規范,故被稅務部門列為制造型企業的測試范例。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我們鎖定了數據來源幫助稅務部門確定了計劃分配率的計算依據,公司自行測算的計劃分配率,與次年匯算清繳時的實際分配率基本相符,通過這些工作內容,我們充分意識到,如果企業改變經營方式(內外購比例),分配率將發生變化,由此會影響企業成本及資金運營。從2016年起最新規定,為了減小計劃分配率和實際分配率之間的差距,可以由企業自行判斷按照日常進出口比例來調整計劃分配率,規避了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納稅義務與業務不相符問題。現假設以下條件,說明計劃分配率預測的重要影響:一是年出口銷售額為1000萬元;二是進項抵減銷項稅金后的留抵稅金50萬元;三是征退稅率是17%。
事例1:計劃分配率<實際分配率,計劃分配率40%,實際分配率60%,則免抵退稅額102萬元,應退稅額50萬元,免抵稅額為102-50=52萬元,地方稅收52*12%=
6.24萬元,手冊核銷時按實際分配率計算所得地方稅收為2.16萬元,應該退回4.08萬元。
事例2:計劃分配率>實際分配率,計劃分配率60%,實際分配率40%,則免抵退稅額68萬元,應退稅額50萬元,免抵稅額為68-50=18萬元,地方稅收18*12%=2.16萬元,手冊核銷時按實際分配率計算所得地方稅收為6.24萬元,應該補繳4.08萬元。
以上事例1表明,如計劃分配率<實際分配率,則在年末手冊清算時需沖減地方稅收,反之,計劃分配率>實際分配率,則需補繳地方稅收。事例2表明,如果計劃和實際分配率差異很大,且進料加工業務量也很大的企業,則影響巨大。所以在預測計劃分配率時,應盡量減小與實際分配率的差異,否則有可能對企業造成資金周轉不靈或對當期利益造成嚴重影響。為了避免這類情況發生,企業在預算每月免抵退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規避風險:一是實時了解物流信息,掌握公司的進出口業務;二是如發現實際分配率和計劃分配率差異很大,及時調整計劃分配率和財務每月計提準備金。
以上是日本電產汽車馬達(浙江)有限公司在出口退稅業務中的一些經驗,免、抵、退業務專業化程度較高,很多從事此工作的財務人員只注重于形式,沒有從根本上理解此政策的精髓。由于各企業實際業務千變萬化,而稅務部門也無法一一掌控,所以在實務工作中難免會產生偏差,如果企業業務量大,其造成的影響則難以估量。這就要求國家稅務立法部門不斷完善稅法及實施細則。從另外方面也反映了一個問題,現在企業缺少的不是財務會計,而是管理會計。
(作者單位為日本電產汽車馬達<浙江>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文獻財稅(2012)20號文件[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