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鑫也
(遼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沈陽 110003)
關于編制新形勢下遼寧省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定額的探析
于鑫也
(遼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沈陽 110003)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防汛抗旱新技術、新物資不斷推陳出新,結合遼寧省工情、水情、災情及歷年防汛抗旱實踐,如何編制適合遼寧省的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定額編制規程亟待解決。文章介紹了遼寧省防汛抗旱物資儲備現狀,闡述了編制適用于新形勢下遼寧省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定額編制規程的必要性,并進一步提出了定額編制規程的具體方案。
遼寧省;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定額;編制規程
1.1 編制是防汛抗旱減災體系建設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
遼寧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南部,處亞歐大陸東岸,西北部與蒙古高原接壤,南臨渤海、黃海,地形條件復雜,呈現“六山一水三分田”,大致為自北向南,自東西兩側向中部傾斜,山地丘陵分列東西兩廂,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馬蹄形向渤海傾斜。在全省陸地總面積中,山地為8.6萬km2,占58.1%;平地為4.9萬km2,占33.1%;水域和其他為1.3萬km2,占8.8%。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熱同季,四季分明。一年內四季降雨量分布不均,年際間降雨量變化大;春夏突發性雨澇頻繁,夏秋之際亦有臺風影響,冬春季常持續干旱,經常發生旱澇交替;受時空分布不均影響,徑流可利用量較小,蓄水條件差,地區間差異較大。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水系特點,決定了洪澇干旱災害易發,加之人口眾多,產業密集,防汛抗旱減災任務重、壓力大。
遼寧地處東北與環渤海經濟區的結合部,是東北地區通往關內的交通要道,也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通向世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門戶和前沿地帶。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加之國家正在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遼寧老工業基地已經步入新的振興旅程,哪一個地區都淹不得、淹不起。
經過建國后60多年的防洪工程建設,部分江河、水庫的防洪能力有所提高,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但綜合考慮全球氣候變化、遼寧省特定的水系地理條件、長期以來人為因素的消極影響、河流湖泊與水利工程能力的自然衰減以及流域、區域水利能力提升工程建設的長期性,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防汛抗旱應急體系的建設始終是水利保障能力建設不可或缺的部分。
1.2 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在搶險救災中的保障作用
據統計,自1986—2016年間,全省有1986、1994、1995、2005、2010、2012、2013、2016年共8年遭遇大洪澇和特大洪澇災害,歷次洪澇災害的爆發,各地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搶險救災,據統計2010年,遼寧省各級政府調用大量防汛物資,僅省級就調用15類防汛物資,裝卸防汛物資車輛214臺次,1000余噸,庫存幾乎全部調出,為戰勝洪澇災害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在旱情災害方面,近30年,遼寧省農業也屢遭旱災侵襲。歷次洪旱災害,由于工程作用和奮力防汛抗旱,災情得以減輕,形成了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科學調度、搶險救災等)互為支撐的格局,防汛抗旱儲備物資的保障在搶險救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 是深化《規程》加強操作性的需要
按《規程》結合遼寧省特點深化《定額》編制,將為各級防汛抗旱機構和相關單位進行防汛抗旱物資儲備的品種和數量提供重要參考,使得防汛抗旱物資儲備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也為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倉儲設施的建設提供依據;明確各級儲備責任,做到適度儲備、適度建設,充分發揮防汛抗旱物資的搶險減災作用。
綜上所述,為適應建設富強美好的新遼寧需要,提高全省防汛抗旱物資應急保障能力,依托防洪、供水現狀和規劃能力,以《規程》為基礎,結合省情、水情、工情和防汛抗旱特點,編制《遼寧省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定額》(以下簡稱《定額》)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調研,了解《規程》和鄰省定額編制背景、基本思路及主要成果;收集遼寧省河湖及水利工程基本情況及典型大水(旱)年的出險情況(險情數量、分布、類型等)、搶險措施、物資儲備及調用情況等資料,進行典型險情、典型河道、典型區域的分析,加以統計、歸納和總結;在專家咨詢和合理性分析基礎上,編制適合遼寧省的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定額,由政府批準頒布。在編制思路上,有以下幾方面需作重點說明。
1)定額是在《規程》基礎上的修訂和完善。本次定額編制依據《規程》的大框架,防洪工程仍分為堤防、水庫大壩、涵閘(泵站)、蓄滯洪區等4大類、定額基數的確定仍以工程級別劃分(不是上海市以具體河道堤防編制定額),另外對不符合省情部分予以調整擴充,不是全部重新編制。
2)防汛抗旱物資儲備是滿足現狀水利工程設防標準的非工程措施之一,本次防汛物資定額以滿足工程設計標準以內洪水搶險進行分析,為超標準應急留有余地;抗旱物資定額以滿足特殊干旱年(95%保證率)應急考慮。
3)定額適用儲備主體。本定額規范和指導全省范圍內省、市、縣三級物資儲備,不局限于省級物資儲備,重點鄉鎮和受洪水威脅的企事業單位的自保工程可參照執行。
4)物資儲備定額適用范圍從防汛擴大至抗旱,以及區域和城市排澇。《規程》是針對防汛抗旱物資儲備,遼寧省經濟發展較快,城鎮化率較高,區域因洪致澇問題突出,定額編制考慮區域和城市特殊對象的應急排澇。排澇、抗旱設備設施兼容性較高。
5)物資儲備定額是單位量,需測算省市縣三級儲備總量,本著“分級儲備、滿足急需”的原則,在定額合理性分析時,須從歷史洪旱災年的滿足程度、儲備物資總價值、不同儲備方式占比的可行性等多方面加以論證。
3.1 前期工作調研
1)對《規程》編制情況進行調研,主要內容包括:編制背景與目的、定額編制的基礎資料內容和要求,技術路線與方法。四大類(堤防、水庫大壩、涵閘(泵站)、蓄滯洪區)防汛物資品種儲備基數(搶險物料、救生器材、小型搶險機具)確定依據;《規程》中流域性主要河道、區域性主要河道,以及中、小河流定額差別依據;涵閘(泵站)工程安全狀況分類標準依據。
2)對浙江、上海等省(市)已編制《汛物資儲備定額(試行)》進行調研,主要內容包括:編制背景與必要性,分析思路和方法,服務對象確定,資料收集內容和要求,經驗與成果特點,實際儲存量、省定額、《規程》三者間的差異性,合理性評判標準。具體分析方法包括基數確定方法、品種及比例確定方法、救生器材和小型機具基數確定方法、定額項目劃分。
3)對省內典型區域防汛抗旱險情、典型河湖及水利工程險情、典型險情等進行調研,了解不同區域險情特點、常用搶險措施、搶險物資品種、搶險機具等,了解搶險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4)形成前期工作調研報告。
3.2 基礎資料收集
1)省內主要河道堤防(海堤)、湖泊、水庫、蓄滯洪區、大中型水工建筑物現狀及防洪能力評價結論;主要河道沿線險工險段分布及治理情況。①河堤工程,主要包括堤防長度、級別、安全狀況、堤基地質條件、穿堤建筑物數量、堤防高度、河道防護等情況;②河道防護工程,主要包括安全穩定狀況、近岸主流最大流速、多年平均枯水位以下水深、河段類型(彎曲型、游蕩型)等情況;③涵閘(泵站)、水庫工程,主要包括所在位置(攔河閘、擋水閘)、規模、等級、安全級別、上下游水位差等;④水庫大壩工程,主要包括水庫總庫容、工程規模、水庫大壩級別、壩長、安全級別、壩高等;⑤省內蓄滯洪區,主要包括滯洪區預案、滯洪水位(平均蓄洪深度)、滯洪面積、漫淹歷時、避洪樓、撤退道路等;⑥海堤工程,主要包括海堤長度、海岸類型(侵蝕性、淤漲性)、海堤位置(一線、二線)、安全狀況、堤基地質條件、穿堤建筑物數量、潮差與風浪、險工險段等;⑦現有水利工程險工險段分布,主要包括險工位置及長度、險情類別等。
2)典型年(2005、2010、2012、2013、2016年)、典型區域、典型工程搶險情況(出險時間、出險類型、險工位置、險工段長度、搶險措施、搶險材料品種及用量等);典型年省屬部門、相關市縣防汛物資儲備(品種、數量)及防汛物資動用情況。
3)地級及以上城市防洪(澇)工程現狀及歷年搶險情況,主要包括城市防洪河道、涵(閘、站)基本情況,多年來防汛搶險發生頻率、搶險措施、搶險物資品種及數量等。
4)搶險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藝、新機具等信息。
5)干旱和嚴重干旱年份省內各地應急抗旱情況,包括缺水范圍分布、面積、主要作物品種、應急水源、輸水距離、提水揚程、輸配水措施和設施等。
3.3 定額分析
3.3.1 確定《定額》的構成
《定額》分類及子目主要參照《規程》工程分類和等級劃分來設定,根據遼寧省流域(區域)防洪(排澇)、灌溉(供水)標準、工程基本情況,作調整和補充。
1)防汛物資的定額構成。在《規程》中的堤防、水庫大壩、涵閘(泵站)、蓄滯洪區等四大類防洪工程基礎上,增加澇區和地下公共設施兩類。蓄滯洪區、澇區中增加高風險區居民轉移、洪澇淹沒區居民救援等應急物資以及應急排澇設備(移動泵車等)。地下公共設施細分為地鐵、隧道(下立交橋)和其他地下公共設施,其他地下公共設施是指大型地下商場、大型地下停車場(庫)、下沉式廣場以及地下民用設施、地下民防設施、地下交通樞紐、地下電站等。
2)抗旱物資的定額構成。以供水工程、灌溉工程分類,考慮水源、輸配水等設備、設施。
3.3.2 防汛抗旱搶險物資品種的確定
1)根據收集的搶險實例,統計常用搶險物資品種及占比。
2)根據已收集的各級防汛、抗旱物資已儲備情況,分類匯總常用物資品種。
3)調研近年來防汛抗旱理論和實踐中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情況,調整部分物資品種,合理分析占比。充分考慮拉伸鋼板樁、板壩式應急擋水子堤、裝配式圍井等材料應用的適用條件。
4)綜合以上三條,結合專家意見,分析確定不同類別、不同等級水利工程搶險物料、救生器材、小型搶險機具的品種及比例。
3.3.3 防汛抗旱物資基數的確定
1)典型選擇:在水利防洪分區基礎上,根據區域防洪標準、水系地理條件、工情等,選擇典型區域和相應縣(區);針對堤防險情特點、堤基地質條件、擋水高度等選擇典型河道。
2)根據已收集典型區域、典型河道的搶險情況,以及近年來各級防辦提出的防汛險工隱患清單,分析計算各等級堤防全部險工段占全部河堤長度的比值,滑坡、決口、漫溢、管涌、散浸等不同類型險情占全部險工段長度的比值,分析穿堤等水工建筑物出險比例。
3)選擇典型險工段,分別計算出各級堤防滑坡、決口、漫溢、管涌、散浸等險情在單位長度險工段內搶險物資用量,和按各級別建筑物座數平均的搶險物資用量。
4)利用以上2條計算得出各級堤防的防汛搶險物資測算基數,即按河堤總長平均得到的搶險物資數量,結合專家和搶險經驗豐富人員的咨詢,(適當考慮調整系數),綜合確定不同類型、不同等級防洪工程的常用搶險物資品種基數。
5)根據省內較嚴重旱情分布區域的地形地貌、水源條件、人口數量、耕地與有效灌溉面積、抗旱面積、抗旱方式等,分析抗旱物資、設備與設施的品種及數量。
3.3.4 防汛抗旱物資定額調整系數
根據遼寧省水利工程和防汛搶險特點、分析定額影響因素,通過敏感性分析確定主要影響因素,初擬系數調整范圍,結合專家咨詢意見,分析不同類型不同等級防洪工程的調整系數。
3.4 合理性分析
1)儲備物資總量與總價值分析。利用初擬定額測算現狀水利工程防汛儲備物資需求總量或總價值,與采用部《規程》參數對現狀水利工程防汛儲備物資需求總量或總價值作對比;與現狀各級防汛物資儲備總量或總價值、典型大水年最高動用物資總量或總價值分別進行對比,分析新定額合理性。
2)省內統配統調和基本儲備量分析。從全省現狀防洪供水能力,流域之間、流域與區域以及行政區內不同區域之間洪旱遭遇情況,分析物資調度可行性與儲備總量的合理性,提出各級基本儲備量。
3)提出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重點防洪工程管理單位自儲、委托儲備、社會號料等不同儲備方式的儲量比例建議。
3.5 編寫定額及條文說明,提交《定額》成果,報審、批復
1)《省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定額編制調研報告》。
2)《遼寧省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定額編制規程》,包括定額條文和條文說明。
3)遼寧省省級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定額測算成果。
[1]張葆蔚,萬全紅.中央防汛抗旱物資儲備管理工作經驗簡談[J].中國防汛抗旱,2012(04):13-15.
1007-7596(2017)10-0170-04
TV87
B
2017-09-18
于鑫也(1988-),男,河北滄州人,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