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茗新
廈門路橋工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361000)
市政道路瀝青路面建設質量若干問題與對策
蘇茗新
廈門路橋工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361000)
市政道路瀝青路面建設質量受諸多因素影響,需要科學合理的設計,精細規范的施工以及嚴格監督管控。文章針對市政道路瀝青路面建設質量存在的問題,從瀝青路面設計的質量控制、施工的質量控制和施工監管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提出相關措施,希望能取得一定借鑒意義。
市政道路;瀝青路面;建設質量;問題對策
最近幾年,由于施工便利、行車舒適、噪音較低等優點,市政道路建設中瀝青路面的使用,特別是高等級道路的應用越來越頻繁。但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來保證道路質量。由于瀝青路面的特點,需要在設計上考慮道路所在地區的氣候特點,選擇合適的結構類型和層厚;在建設的過程中考慮材料選擇、混合料拌合、運輸、溫度等條件,才能確保其行車安全性及舒適性,保證道路耐久性。同時,由于城鎮化的不斷發展,城市道路建設速度增快,日益增長的道路通行需求,迫使道路建設必須采用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標準完成。然而,往往存在設計參數選取不合理、材料質量參差不齊、施工現場管控缺失、施工進度壓力等因素影響,導致路面建設質量降低,直接影響道路的使用年限,甚至在剛交付使用不久后就出現較大范圍的破損情況,嚴重影響道路使用功能,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因此,瀝青路面在整體建設的過程中,需對道路全過程進行嚴格的質量把控,從項目前期管理到過程施工控制,從源頭材料管理到拌合質量保證,從混合料運輸到現場碾壓工藝把關,從監督管理到驗收質量檢測都需要嚴格要求,從每一個環節層層控制,使得瀝青路面在平整度、強度、厚度等方面的質量切實得到保證。
1.1 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在項目設計階段道路調查不夠充分,交通流調查數據不真實,交通預測不能滿足實際交通需求,路面整體設計方面缺乏技術含量與技術控制。分路段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其瀝青選擇、路面結構類型、層厚沒有針對性,不能當地氣候條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路面粘結層為路面質量控制的關鍵部分,但設計容易忽略其重要性,特別是橋梁段落防水層設計,選用不適宜防水材料容易造成橋面與瀝青面層間結合不良,在車載受力時出現脫層、路面推移、坑槽等問題,導致路面整體結構受到嚴重損害。
1.2 路面設計質量控制
首先明確該路面將要面對的交通量,此是基礎中的基礎。在路面設計前,做好交通量調查并結合道路等級以及規劃部門的遠期道路規劃,進行細致研究和準確定位,按照道路高峰期交通量以及道路通行車輛類型的預測,總結各相關因素,做好路面結構層的應力計算,選取最佳路面結構類型及各層路面所需要的最合理厚度。
路面結構設計應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該路面施工地的土質情況,科學合理選擇瀝青及路面結構類型,同時依據當地材料供給的具體情況優化設計方案,保證道路使用年限。現在許多瀝青路面在建設的過程當中,采取了許多新技術與新材料,所以路面設計者可以根據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和提升設計方案。如瀝青瑪蹄脂(SMA)路面具有很好的抗車轍能力和溫度穩定性,可以提升使用年限;開級配排水式瀝青(OGFC)路面具有很好的結構排水能力,適用于多雨地區。
瀝青路面問題的出現多數與水有關,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為設計不完善導致局部積水,而瀝青路面在水的作用下極易出現脫落和松散,造成局部水毀;二是瀝青路面防水措施不到位,導致基層甚至是路床滲水,路面開裂、破損。所以,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設計出流暢的排水系統,而且在施工階段中,對排水環節也需要重點關注。首先,完善路面設計的排水方案,特別是凹曲線最低點以及道路平交口易積水處的排水設計;其次,考慮層間水的引流和疏導,確保各結構層之間不會積水;第三,采取封層設計做好基層的防水措施,防止水下滲。
2.1 基層與墊層的施工質量
在瀝青路面施工中,要確保下承層的質量控制,保證基層與墊層的強度、平整度以及清潔程度,確保瀝青路面有較好的均勻度和穩定性。基層的“零污染”控制可以很好的保障瀝青面層與基層的層間結合,提升路面整體性,進而提升瀝青路面的質量。
2.2 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質量控制
瀝青與集料的粘結、集料的級配,是瀝青混合料質量控制的關鍵要點,關系到瀝青路面早期的碎石脫落和車載出現。為此,在石材的選用上要結合當地料源,選擇堅硬、粘附性好的堿性石材作為瀝青混合料的集料,提高混合料實際粘結效果,提高瀝青路面的使用壽命。在集料生產中,做好材料質量控制,降低集料中有害物質含量,有條件的料場可以加裝除塵器,降低粉塵含量。料場一定要固定,保證材料級配、石料性質的穩定。
混合料質量控制中較為常見的問題有三種:一是油石比不穩定,出現發白料或者導致路面泛油。這要求瀝青路面在目標配合比設計和生產配合比驗證過程中所有參數真實、準確,選擇性能較好的拌和站,安排專人旁站巡查,及時處理發現的問題。二是混合料離析,拌和出現的離析多為攪拌時間不足導致,一定要控制拌和時間以及材料添加順序。三是溫度偏差較大,低溫則拌和不均,高溫導致瀝青老化。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及施工現場的實際需要進行溫度控制。
2.3 瀝青攤鋪與碾壓質量控制
瀝青路面的攤鋪和碾壓是施工過程的主要工序,主要影響瀝青路面的平整度和壓實度指標,需要在攤鋪和碾壓時對速度、溫度、厚度等方面進行嚴格把控。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做好材料運輸的控制,裝料順序按“前、后、中”的次序進行,保溫措施到位,防止混合料因運輸顛簸和溫度損耗太大而導致離析。
第二,攤鋪速度和拌和站產量相匹配,做到連續、均勻攤鋪,盡可能減少停機次數。
第三,攤鋪溫度和碾壓溫度要嚴格按照規范及試驗段總結確定的溫度進行控制,確保混合料能夠壓實到位。
第四,攤鋪厚度和松鋪系數,需要試驗段確認后選取,并及時檢測保證攤鋪厚度。
目前,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的不斷提升,采用瀝青數據同步控制系統即“互聯網+施工”可以對上述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全過程控制,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對質量控制效果也很有助益。
3.1 市政建設主管部門
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市政主管部門對其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結合當地實際,制定統一標準,對建設工作提出指導意見,最大程度的保證施工質量[1]。
3.2 業主單位
在進行路面建設的過程當中,業主的責任越來越重要。從源頭上對施工材料、設備、人員的選擇上進行嚴格掌控,提出具體施工要求和管理目標。在項目前期督促設計單位深化和優化設計方案,做到方案合理、切實可行;在招標時期針對項目難點、特點,有針對性的調整招標要求和資質設置,保證施工企業整體施工水平;在施工的過程中,需對施工方工作的具體情況有所了解,把好方案的審批關,積極參與,主動服務,使方案能夠更好的落實到位。
3.3 監理機構
由于瀝青路面的特殊性,在建設的過程中需采用連續不間斷的熱攪拌熱鋪設方式,要求監理機構對整體施工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從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到過程拌和攤鋪,再到后續的檢測都要做好監控[2]。
隨著國家城鎮化的不斷發展,瀝青路面已經成為城市道路建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提升建設水平,需要從調查設計開始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做好原材選擇和施工過程的控制,全過程抓好監督管理的各個關節。施工單位需要提高責任心,從頭抓起,從細節入手,將工作落到實處,避免因小失大。最后,在瀝青路面施工建設中,需有效結合各方面資源,實現各方面共同努力,將實踐與理論充分結合,不斷克服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此才能夠達到質量上的提升。
[1]石思剛.市政道路瀝青路面建設質量若干問題與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8):201.
[2]王久同.市政道路瀝青路面建設質量若干問題與對策[J].城市建筑,2014(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