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科
摘 要:自然地理特征一般可以從整體性和差異性兩個角度去把握。洋流分布規律全球大多數地區是相同的,可以用整體性原理去理解和運用;而不同地區洋流性質差異,可以從差異性角度去把握。
關鍵詞:整體性;差異性;洋流
一、解讀考試說明
在教育部頒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地理)》中關于洋流的要求是“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1]。進一步解讀該要求,就是指考生運用地圖,歸納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舉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對于這兩條考試要求,筆者認為可以從兩個角度去把握核心知識。一是運用整體性觀念去掌握世界洋流,歸納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簡單說就是掌握世界洋流的“80”模式[2],這個模式適用于世界主要大洋的洋流分布。二是運用差異性方法分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不同的洋流對不同地區的影響不同。要真正把握這些核心知識,當然要通過適當的試題訓練,正確解答,提高成績。
二、從整體性角度把握洋流分布規律
(一)理解基本概念
正確認識基本概念才可以明確規律。在洋流分布規律中要分清楚暖流和寒流。暖流是指從水溫高的地方流向水溫低的地方,寒流是指從水溫低的地方流向水溫高的地方。一般從較低緯度地區流向較高緯度地區的洋流是暖流,反之是寒流。但要注意暖流的水溫不一定比寒流高。同一緯度海區,暖流水溫高,寒流水溫低;不同緯度海區,暖流的水溫不一定比寒流高,低緯度的寒流水溫可能比高緯度的暖流水溫高。
另外,需要注意幾個東西流向的洋流,比如赤道暖流。因為流經地區緯度低,水溫高,所以是暖流。還有南半球的西風漂流,緯度較高,繞南極大陸而流,水溫低,所以是寒流。
寒、暖流的判斷可以運用等值線的判斷方法。暖流類似于等高線中的山脊、等壓線中的高壓脊;寒流類似于等高線中的山谷、等壓線中的低壓槽。如果海水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說明洋流水溫比流經地區溫度高,則洋流為暖流;如果海水等溫線向低緯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說明洋流水溫比流經海區溫度低,則該洋流為寒流。如圖1中,與等溫線垂直的實線就是洋流,箭頭表示的洋流流向與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
(二)明確洋流模式
赤道穿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因此其洋流的分布規律大體相同。通過對幾個大洋的研究,學者們歸納出洋流分布規律和運動規律,也就是“80”模式,把洋流模式想象成分數式“■”。中間分數線為赤道,分子“8”,按筆順代表北半球大洋環流及洋流流向;分母“0”,按筆順代表南半球低緯大洋環流及洋流流向(見圖2)。
(三)熟悉全球洋流分布規律
圖3是世界洋流分布圖,圖中的實線代表暖流,虛線代表寒流。一般情況下,地圖冊中將全球洋流圖分成東、西半球,使大西洋的圖不完整,而圖3中完整地繪出了大西洋的洋流分布,便于學生閱讀。圖3中,北印度洋區域只繪出了冬季洋流方向。
(四)把握區域性洋流規律
1.大陸輪廓與洋流分布
由于世界大陸輪廓的多樣性,每個地區洋流的實際流向還是有一定差異的,因此在掌握洋流整體運動規律的同時,也要關注不同區域洋流的實際方向。
2.北印度洋洋流的季節變化
在北印度洋海區,由于受季風影響,洋流流向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這與其他區域的洋流方向不同。在冬、夏季,該海區的環流系統不僅流向不同,而且組成環流系統的洋流也不同。冬季盛行東北風,季風洋流向西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圖4甲)。夏季,盛行西南風,季風洋流向東流,索馬里沿岸受離岸風(西南風)的影響,深層冷水上涌,在上升流的影響下,形成與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馬里寒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圖4乙)。所以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動方向可以簡單記憶為夏順(時針)冬逆(時針)。
(五)解讀典例
例1(2015年四川高考·文科綜合,第1題) 2013年4月5日,我國帆船手駕駛“青島號”帆船榮歸青島港,實現了中國人首次單人不間斷環球航海的壯舉。下圖為此次航行的航線圖。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風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臺灣海峽
D.臺灣海峽→青島[3]
【解析】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航段,根據圖中線路可以看出,正好是西風控制區域,洋流是西風漂流,因此帆船一直順風順水,說明此段航程充分利用了盛行風和洋流,故應選A。非洲以南→南海航段要穿越印度洋,其時間判斷有難度,如果此時盛行西北風,不利于航行,故B錯誤。南海→臺灣海峽和臺灣海峽→青島航段,從試題給出的時間來看,這段航行最有可能是在冬季,處于逆風(冬季風是西北風),受日本暖流影響,順流,故C、D錯誤。
【點撥】本題通過一個背景材料來分析全球洋流分布規律以及不同區域盛行風的特點。因此要熟悉世界洋流的流向、分布規律,判斷出是否有洋流對其影響;另外,洋流一般與盛行風共同作用對航行影響較大,因此需要結合不同時間不同區域的盛行風進行分析判斷。
三、從差異性角度把握洋流對環境的影響
洋流對全球的影響表現在洋流促進高低緯度間熱量和水分的輸送與交換,調節全球熱量和水分平衡。例如低緯度海區溫度不會持續升高,高緯度海區溫度不會持續降低。
寒、暖流的分布是有規律的,洋流或洋流交匯對周邊環境產生的影響,要從多個角度去理解把握。
(一)寒、暖流對氣候的影響
暖流增溫增濕,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形成有一定的影響,使溫帶海洋性氣候不斷向內陸深入;寒流降溫減濕,如澳大利亞中西部的熱帶沙漠氣候向東擴張,就與西側的寒流有一定的關系。
(二)洋流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世界多數漁場分布在溫帶海區,大陸架海區,寒、暖流交匯海區,上升流海區及河流入海口附近。
溫帶沿海海域是漁場分布的主要海域,這里的漁場大多是寒、暖流交匯形成的。因為在寒、暖流交匯處,餌料豐富。熱帶和副熱帶漁場主要分布于離岸風盛行、上升流勢力強大的海域,即多位于副熱帶大陸的西岸海域。上升流將深層營養物質帶到表層形成著名漁場。要注意的是,漁場的形成一定是在大陸架上,核心是特殊區域→深層無機鹽上泛→營養鹽類、有機物質豐富→餌料(浮游生物)豐富→魚類匯集。
(三)海洋航行
順洋流航行速度加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減慢;寒、暖流交匯處和中低緯寒流流經易形成海霧;洋流帶來的冰山影響航行安全等。
(四)海洋污染
目前的海洋污染主要來源于油輪泄漏、陸地近海污染(工農業污染和生活污染)。這些污染的程度要聯系相關的事件以及陸地近海污染的程度。如果污染程度較小,通過洋流可以加快凈化;如果污染程度超過了海洋的自凈能力,洋流會擴大污染面積。
(五)解讀典例
例2(2016年江蘇高考·地理,第19題)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雙選)
上圖中洋流甲( )
A.自南向北流
B.導致流經海域海水等溫線向南凸出
C.使沿岸增溫增濕
D.利于海洋漁場的形成[4]
【解析】從經緯度及海陸輪廓可判定圖示為南美洲東南部,根據圖中的緯度和海陸位置,可以判斷甲是一支暖流(巴西暖流),其洋流流動方向是由東北流向西南;對沿岸氣候起增溫增濕作用,受其影響,該洋流流經海域等溫線向南凸出;海洋漁場多位于寒、暖流交匯處或上升流處。所以選項B、C正確。
【點撥】考查區域性洋流特征解題思路:首先要判斷其位置,即大洋位置、大陸位置、緯度位置;其次聯系洋流分布規律,判斷洋流性質,分析對周邊地理環境的影響。
四、有關洋流核心知識的考點
(一)考查洋流流向
通過繪制“80”示意圖基本可以解決,但一定要注意試題中提供的緯度分布規律,因為南、北半球是有差異的,同時也可以得出洋流性質是寒流還是暖流。另外就是北印度洋地區,試題一般會通過經、緯度或者輪廓圖來判斷,關注此時的季節。
(二)考查船只航行特點
船只航行一般要考慮經過地區盛行風的特點,所以需將洋流與盛行風相聯系。由于大多數洋流的形成與盛行風有關系,所以判斷出盛行風方向、洋流流向和船只運行方向,就可以得出正確結論。
(三)考查洋流對局部地區的影響
主要考查氣候、漁場、海霧、降水、污染等。可以參照前面的知識要點進行突破。其核心是清楚試題考查內容,需要調動洋流分布規律、洋流性質、周邊的環境特征(如氣候類型、地形等)等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結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地理)[EB/OL]. (2016-10-14)http://www.neea.edu.cn/info/uploadfiles/2016101408230002.pdf.
[2] 張蕾,陳道華.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第一課時)教學設計[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6(1):35-36.
[3] 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四川卷):文科綜合[EB/OL].(2015-06-09)http://gaokao.eol.cn/si_chuan/dongtai/201506/t20150609_1271182.shtml.
[4] 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地理[EB/OL].(2016-06-10) http://gaokao.eol.cn/shiti/zhenti/201606/t20160610
_1411298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