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高明明(黑龍江省大慶油田化工有限公司東昊油氣處理廠, 黑龍江 大慶 163000)
原穩裝置輕烴罐區馳放氣回收利用改造
王超 高明明(黑龍江省大慶油田化工有限公司東昊油氣處理廠, 黑龍江 大慶 163000)
通過對目前原穩裝置輕烴密閉裝車流程的分析,查找輕烴儲罐壓力升高安全閥頻繁起跳的原因,提出通過技術改造增加罐區馳放氣回收利用系統,解決輕烴儲罐壓力升高問題,并對取得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
輕烴;裝車;馳放氣;回收利用;不凝氣
某原油穩定裝置的主要產品為輕烴,通過密閉裝車、汽運方式送往某石化公司乙烯二罐區,而二罐區通常采用氮氣加壓,密閉卸車的方式。本文主要分析了輕烴在裝車過程中,部分氮氣返回輕烴儲罐,造成罐壓力升高的原因及其產生的安全隱患,并提出了相關解決措施和取得的經濟效益分析。
某原穩裝置每臺輕烴儲罐設安全閥兩個,其中一個安全閥與裝置放空系統相連起跳壓力為0.43MPa,另一個安全閥直接對大氣放空起跳壓力為0.49MPa。儲罐內輕烴通過離心泵抽出加壓至1.0MPa左右進行裝車,罐車氣相通過氣相平衡線連接到輕烴儲罐,雖然在裝車前必須要求將罐內氮氣壓力泄壓至0.1MPa以下,但罐車內仍殘留部分低壓氮氣,在裝車過程中,氮氣會通過氣相平衡線返回到輕烴儲罐,從而改變了輕烴罐內的氣相分壓,導致輕烴儲罐壓力不斷升高,當輕烴儲罐的壓力超過0.43MPa時安全閥起跳,將罐內氣體排放到裝置放空系統中,并通過裝置事故放空系統直排到大氣中。
由于輕烴儲罐無可控制的泄壓操作系統,所以一旦輕烴儲罐壓持續升高,系統泄壓只能等到壓力達到安全閥起跳壓力后進行,如安全閥出現故障或不動作情況,儲罐壓力繼續升高會造成第二道安全閥起跳,并將罐內氣體直接對大氣放空。因輕烴儲罐內氣體主要是氮氣和烷烴的混合氣,屬于易燃易爆氣體,經過事故放空系統緩沖后直排到大氣中,此過程不僅造成了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原料浪費,更重要的是存在火災爆炸、環境污染等安全隱患。
2.1 輕烴儲罐安全閥起跳頻率分析
輕烴儲罐壓力與輕烴產量、罐車帶氣量、環境溫度有直接關系,其中環境溫度為最主要因素。一般情況下在輕烴產量較高、罐車帶氣量較多、環境溫度較高的情況下輕烴儲罐壓力升高較快,安全閥起跳情況較為頻繁。據統計,2016年自1至7月期間,輕烴罐安全閥起跳次數共計170次左右。
2.2 輕烴儲罐內氣體組成分析
通過對輕烴儲罐內氣體組分進行的氣相色譜分析結果顯示,輕烴儲罐內氣體的主要組成為氮氣約占總體積的65.48%,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約為1.59%,其它組成部分均為各類烷烴約占總體積的32.93%。
2.3 輕烴儲罐安全閥排氣量計算
6臺輕烴儲罐總容量為1200m3,每次安全閥起跳時,一般儲罐內內輕烴量約為700m3左右,氣體存量約為500m3左右,儲罐罐壓為0.43MPa,起跳后壓力可降至0.35MPa左右,由此可理論計算每次輕烴儲罐排放氣量。
依據氣體狀態方程式
計算出氣體排放量:V放=392m3
若以全年輕烴儲罐安全閥起跳平均次數170次計算:
V總氣體排放量=V放×170=66640m3
同時根據輕烴儲罐內氣體組成分析結果可計算出:
V烷烴氣量= V總氣體排放量×32.93%=21944.55m3
其中約20%的烷烴氣經過不凝氣系統處理后回收為輕烴產品,約80%烷烴氣與天然氣混合后作為加熱爐燃料氣。
為解決輕烴儲罐壓力升高安全閥頻繁起跳問題,結合裝置現有的工藝條件和設備,對輕烴儲罐氣相系統增加一套馳放氣回收利用系統,將輕烴罐區氣相系統與不凝氣系統連接,增加配套的壓力調節回路,將輕烴儲罐區馳放氣導入不凝氣系統,利用不凝氣壓縮機對馳放氣進行處理,將馳放氣內的烷烴部分壓縮冷卻,可得到約20%的回收輕烴,剩余的不凝氣可做為加熱爐燃料氣使用。
3.1 馳放氣回收利用系統的工藝流程
將2#輕烴儲罐處氣相平衡線與不凝氣緩沖罐至凝析液罐氣相線管線連接,安裝配套壓力調節系統,以實現馳放氣的回收利用,具體的工藝流程為通過增加輕烴儲罐馳放氣回收利用系統,當輕烴儲罐壓力升高到0.40MPa時,可根據不凝氣系統工作情況,在DCS系統上控制調節閥緩慢打開,將輕烴儲罐內馳放氣放空到不凝氣系統,當輕烴儲罐壓力下降到0.35MPa時關閉調節閥;放空至不凝氣系統的馳放氣經不凝氣緩沖罐D-106緩沖后,進入不凝氣壓縮機K-101進行壓縮處理,經水冷器E-103冷卻后進入三相分離器D-105進行氣液分離,液相部分做為輕烴產品進入凝析液罐D-202儲存,氣相部分進入燃料氣緩沖罐D-102與天然氣混合后做為加熱爐H-101燃料氣使用。
3.2 馳放氣回收利用系統實際運行效果
①通過控制輕烴儲罐壓力,使輕烴儲罐壓力保持在0.40MPa以下,解決了輕烴儲罐安全閥頻繁起跳問題。②有效的消除了輕烴儲罐直接對大氣放空的安全隱患,避免了對大氣環境的污染。③減少了輕烴在存儲過程中的損失。④增加了一部分裝置自產燃料氣量,相應減少了外購天然氣使用量。
[1]宋少英.多組分天然氣計量中氣體密度計算研究[J].計量技術,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