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靜(山西天脊潞安化工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淺析化工安全與環保分析
晉靜(山西天脊潞安化工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突飛猛進,化工產業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崛起,其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核心地位也在逐年得到提升與鞏固。化工生產不僅僅推動了農業水平的提升,而且優化了大眾生活質量,然而,化工產業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環保、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本文章分析了化工安全以及環境保護現實過程中狀況,針對面臨的問題,就怎樣全面的提高安全水平、加強環保建設,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化工安全;環境保護;狀況;對策
化工產業即是使用化工方式加工生產出各項產品的工業方式,我國的化工產業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的建設與發展有著很強勁的推動力。隨著現代社會的向前發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持續提升,人們除了關注化工產品的產量、質量的同時,也越來越多的關注高額利潤背后帶來的安全問題以及環境保護問題等一系列的問題,新的時代條件下,各化工企業在落實國家各項環保政策的基礎之上,仍需提升環境保護以及安全生產等意識。
化工行業一般具有強腐蝕性、易引發中毒、高危險性以及易燃易爆等特點。化工行業的原材料一般危險性較大,導致其在生產、原料運輸以及儲存建設過程之中均面臨著更多的狀況。此外,由于化學反應對反應條件的要求較為苛刻,部分反應需要在一定的溫度、壓強下才能進行,甚至有些需要超低溫以及真空環境,化工行業的生產規模通常情況下都非常的大,現階段我國的化工企業大多朝著大規模的自動化生產發展。隨著計算機的非常廣泛的應用、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化工行業的生產方式方法也在發生著深刻而全面的變革,從以前的傳統手工操作漸漸的發展為半自動化甚至全自動化的生產模式。
化工行業的內在特征與生產的方式方法,決定了其高危行業的屬性。化工企業經常會發生安全性事故,輕者會使裝置無法正常運行、阻礙工廠正常的經濟健建設,嚴重時則會造成人員的傷亡等事故,甚至會發生化工原料的泄露、燃燒等環境污染等問題,不僅僅對企業,更會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危害。因此,科學合理的把握化工行業的行業特征,對有效的減少安全事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多情況下,化工原料具有易燃易爆等特征,如果不能科學的處理,非常細微的泄露問題都有可能產生非常嚴重的事故,輕度泄露可引發工作人員的慢性中毒,嚴重時可能產生劇烈爆炸的產生。正常的生產過程之中,產生的事故的損失往往比非正常的生產環節要高。化學反應大多需要特定的條件,一旦外界環境發生變化,就有可能發生安全事故,此外,化工生產階段的反應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干擾,最終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
化工行業對自然環境產生的污染無疑是非常巨大而且是不可逆轉的。環境污染會產生全球升溫、沙化以及酸雨等問題,令生態系統失去平衡,使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受到抑制作用。此類問題與化工單位的環保建設水平密切相關,可以通過嚴格的管控作用污染物的具體排放標準,提高大氣自身凈化水平等對策措施。
總的來說,化工企業單位應該確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積極的打造擁有代表性的環保、安全企業以及工業園區等,提升安全、環保等意識,扭轉被動的安全管理局面,建立積極主動的控制措施,初級生產技術工藝水平的全面高效的提升。此外,化工單位需要非常重視節能減排,降低能源的消耗,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打造出優質的環保、安全形象,朝著長期投資以期待能獲取長遠利益的目標出發,除此之外,化工企業需要全面落實安全、環保工作等相關政策,定時定期的向有關上級領導匯報工作,多作業人員進行廣泛的宣傳、科學合理的安全教育培訓以及定期的評估與考核。積極爭取相關的各項環保優化政策,以便于獲取較多的支持經費。現階段,我國相關企業單位通過制定相關的環保優惠制定,發放經費輔助,來提升企業的技術實力,提升化工企業單位的環保、安全意識,以便于做好污染的預防與治理工作。相關化工企業單位需要積極努力的采取措施和努力,保證環保建設以及化工安全生產的共贏以及和諧發展。
本論文分析了化工安全以及環境保護現實過程中狀況,針對面臨的問題,就怎樣全面的提高安全水平、加強環保建設,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突飛猛進,化工產業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崛起,其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核心地位也在逐年得到提升與鞏固。化工生產不僅僅推動了農業水平的提升,而且優化了大眾生活質量,然而,化工產業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環保、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新的時代條件下,各化工企業在落實國家各項環保政策的基礎之上,仍需提升環境保護以及安全生產等意識。
[1]余辛.化工生產的安全與環境保護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5,42(34):185-188.
[2]趙志剛.淺析化工環境保護與安全[J].西部皮革,2016,38(24):118-118.
[3]馬立強,馬立勝,楊丹丹,等.化工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管理措施研究[J].石化技術,2017(3):183-184.
[4]晁陽.化工安全與環境保護探討[J].化工管理,2016(22):134-134.
[5]姜虹,任本俊.化工安全與環境保護探討[J].商品與質量,20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