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洋,崔會林,姜海濤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第三項目經理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舊路幫寬加鋪鋼筋網施工技術
陳海洋,崔會林,姜海濤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第三項目經理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我國近幾年席間公路速率明顯放緩,主要集中在對原有公路的改擴建中來,同時也隨之而來的出現各種病害,特別是新舊路面銜接處。為了改善路面狀況, 提高通行能力與行駛質量,結合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施工單位的施工能力、試驗路的實施并借鑒其他公路的成功經驗, 擬采用舊路路面與幫寬基層銜接處加鋪鋼筋網方案。
病害;原因;鋼筋網;舊路幫寬
(1)首先是完工后沉降,舊路路基經多年荷載作用,基本固結完成,新路地基在施工過程以及竣工通車后都將有較大的沉降變形發生,導致新建道路沉降量顯然要比舊路大,新舊路結合部位發生應力突變,產生附加應力,彎拉應力變大,結合部位強度低,在車輛荷載長期作用下,舊路基結合面滑移和新填路基的整體失穩。路基的差異變形又通過路面結構反映到路表上,導致路面結構的損壞。
(2)新舊路基強度和剛度的差異:新舊路修筑年代不同,路基填料不可能完全相同。填料經自身重量、路面和車輛等荷載的作用,舊路基已經基本被壓實,而新路基的填料雖然嚴格壓實,仍有塑性累積變形的存在;同時,新舊路基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工藝不同,公路等級和標準也有很大的差異。
(3)新舊路銜接處處治不當。新舊路基交接處是幫寬工程的最薄弱部位,最容易發生路基病害。如果交接處表面土體強度不足、臺階開挖不合理以及加筋處治不當等,將會產生不均勻沉降,留下質量隱患,在荷載和雨水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裂縫等病害。
2.1 銑刨原路面結構層
對舊路路面結構層進行銑刨臺階處理。銑刨作業前應測量放樣,灑好灰線,保證縱向邊線的順直,銑刨按圖紙幾何尺寸形成臺階。銑刨機速度控制在3~5 m/rain 為宜,銑刨作業時不得因機械通過造成缺角、啃邊、松散等情況,舊路結構層要拉毛處理,不得留有夾層,廢料直接通過銑刨機傳送帶裝車運走,銑刨機工作用水遇到廢料容易固結,因此工人要及時將殘渣等廢料清理干凈,不得留有松散層,施工前再用高壓水槍對臺階沖洗和濕潤。
2.2 挖除原有護坡
護坡表層基本為種植土,植被具有保水作用,老道路運營多年后,護坡土含水量偏大,這部分土挖除翻曬或者裝運至棄土場。挖除后總體上要保證舊路順直,不出現明顯啃邊現象。
2.3 鋪設鋼筋網
(1)在舊路與幫寬結合部采用鋪設鋼筋網可以有效的減少各種病害
①鋼筋網與土接觸面的摩擦作用,降低了幫寬處水泥穩定土基層的垂直應力,使水泥穩定土基層承載能力得以提高,減少了不均勻沉降。②鋼筋網對水泥穩定土基層具有鎖定作用,使水泥穩定土基層抗剪強度得到充分的發揮,約束它的側向變形。③水平鋪設的鋼筋網具有彈性,在反復荷載的作用下,不會產生變形的積累。④鋼筋網具有一定的張力和延展性,能使路面基層結構與鋼筋網形成一個連續柔性整體結構。
(2)鋼筋網施工要點
①把好材料關,按設計圖紙要求,試驗室選擇滿足要求的鋼筋網。②鋼筋網鋪設前,先整平幫寬路面與混凝土路面銜接處,嚴禁有碎、塊石等堅硬凸出物,造成鋼筋網的鋪設不平,受壓走形等。③鋪設要由人工拉緊、平整,緊貼下承面。④鋼筋網鋪設好后,要及時進行上部填料,防止料車碾壓偏離幫寬與舊路銜接處。
2.4 幫寬部路面基層壓實度控制
(1)做好填前碾壓工作,保證壓實度,遇到軟弱地基,采取換填、灌注水泥攪拌樁、碎石樁等處理方法,保證路基底層強度。(2)要想保證土體的強度和穩定,在路面基層施工中必須狠狠抓住壓實度這個核心。所以要保證灰劑量達標,而且拌和均勻,達到最佳含水量。(3)整平碾壓,22t振動壓路機碾壓應從外側向內側進行排壓,縱向進退,碾壓時按1/3 輪疊壓,因為舊路的臺階造成振動壓路機無法靠邊,對結合處壓實效果不好,所以振動壓路機碾壓完畢后,再使用光輪壓路機進行結合部壓實。對結合部重點檢測,加強施工隊伍對結合部位的質量控制意識。(4)當路面基層施工時,由于所挖臺階和新建結構層厚度一致,振動壓路機對結合部位壓實相對路基要好,攤鋪前對結合部濕潤,一定要由外側向內側進行排壓,1/3 輪疊壓,這樣能避免結合部位出現缺料、少料情況,為了追求更高的質量(壓實度不小于98%),同樣使用光輪壓路機對結合部位碾壓,最后再用膠輪壓路機光面,控制平整度。
(1)是要把好原材料的關,對碎石、水泥、石灰、鋼筋網的質量,對好前期的材料試驗工作,保證材料質量。原材料如果劣質,再大的本領做不出高質量的工程。(2)做好技術交底工作,施工的每道工序給施工隊講透徹,現場技術員靈活掌握,及時調配機械進行施工。(3)在結合部位的施工控制中,項目部技術人員對關鍵部位和關鍵工序要重點監控,防止施工人員麻痹大意偷減工序和材料,給后期施工帶來難度,甚至影響施工質量。
新舊路面銜接處出現裂縫可以運用現有的技術力量減輕甚至消除。我們在施工工程中多與設計方溝通,從施工角度出發,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保證施工質量目標的完成。
U416.1
C
1008-3383(2017)08-0067-01
2016-11-05
陳海洋(1986-),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道路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