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 明,李天宇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9)
小型預制構件精細化施工科研項目
宮 明,李天宇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9)
根據黑大公路指揮部對全線小型預制構件精細化建設這一指導思想,在指揮部的支持下,指揮部工程部及監理單位的指導下,黑大公路指揮部與黑大公路B3標段項目經理部共同研發了小型預制構件精細化施工工藝,并準備應用于黑大公路B3標段六棱塊的預制上,黑大公路寶泉至拜泉明水界段改擴建工程,位于克東鎮,共計預制路肩構件1萬塊、鑲邊石構件12.6萬塊、六棱塊構件78萬塊。
預制構件;路肩構件;鑲邊石;六棱塊
1.1 小型構件模板材料
(1)小型構件模板納米涂層。
(2)混凝土配合比試驗。
(3)小型構件模板脫模劑。
1.2 研究的考核目標
(1)使用先進的CAD/CAM/CAE軟件和先進的CNC機床進行模具制造。對模具型腔和型芯采用特殊材料和熱處理等工藝。使模具精度、質量、壽命得到更好的保證。
(2)選用無再生料的優質模具、模具中添加納米涂層材料、提高其強度及重復利用次數并保證成品的棱角順直度。
(3)模具涂層部分,使用納米技術,提高模具涂層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保持較高的韌性。
(4)混合料中摻入優質亮光劑和礦粉等外加劑,保證成品表面的色澤一致,光滑細膩。
(5)以十組試驗確定的最優配合比為基礎,調整生產配合比,達到最佳配合效果。
(6)嚴禁使用滾筒,采用強制式拌和設備,保證混合料拌和均勻。
(7)嚴禁使用振搗棒,采用平板式振搗臺,振搗時間控制到秒,保證振搗效果。
(8)場地必須硬化平整,預制區域必須打水泥地面,保證模具底面水平。
(9)脫模前必須單層養生,嚴格控制脫模時間,并在中午最高溫時脫模,保證脫模質量。
(10)模具采用稀鹽清洗,不得涂抹機油,保證模具清潔,預制件不被污染。
1.3 項目研究起止時間及經費預算
項目的起止時間為2016年2月~2017年6月。
經費預算
設備費:振動平臺3萬元;材料費:各種模具、涂層等14.25萬元;測試化驗實驗加工費:2萬元;燃料動力費:2萬元;差旅費2萬元;會議費:1萬元;出版/文獻/信息傳播/知識產權事務費/印刷費:1萬元;勞務費:8萬元;專家咨詢費:2萬元;間接費:4.75萬元。詳見黑龍江省交通運輸廳科技項目經費預算表。
2.1 方案施工位置的選擇
(1)場地情況
小構件預制場設置在我項目部拌合站院內地占地面積3 100 m2。為封閉式場區,整個場區由藍色彩鋼圍板圍擋。分為生產區、蒸養區、靜養區、模板清洗區、臨時存儲區、場內施工便道及產品展示區。每個區域劃分不同的小區域,不同的物品分類存放,設置產品標示牌,做到整齊有序。另設存儲區3 000 m2。
2.2 主要施工數量
本單項工程是國道黑大公路A14~A19標段的路基防護工程及邊溝排水工程的附屬工程;包括C25混凝土預制骨架護坡等8種型號,共計136萬塊,14 334.29 m3;
2.3 預制順序
根據業主總體施工工期及A14~A19標段施工工期要求,按照先下部后上部的施工順序進行有序安排預制施工。
2.4 模具選擇
根據經濟施工、環保施工的理念合理選擇構件模具,經過詳細了解圖紙,采用優質高強加厚塑料模具,增強使用周轉次數。模具在使用前,應用干凈毛巾將模內灰塵、雜質清除干凈,并將清洗干凈的模具堆放整齊。澆筑混凝土前噴淋脫模劑。模具涂層部分,使用納米技術,提高模具涂層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保持較高的韌性。
2.5 施工水源
小型構件預制場區內地下水埋深較淺,為飲用水水質很好。
3.1 施工方案
(1)鋼筋方案
①鋼筋原材料進場后采用下墊上蓋措施防止生銹。
②HRB300鋼筋進行調直機進行調直加工。
③HRB400鋼筋進行切斷彎制加工。
④鋼筋之間采用點焊或幫絲進行綁扎。
(2)混凝土方案
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進行拌制,預制塊加工所用混凝土全部來自拌合站集中拌和,確保混凝土質量。小型構件預制廠設專職技術員進行現場控制,嚴格按照試驗配合比投料及規定的拌和時間進行攪拌,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進行監控,隨時檢測坍落度,確保施工成品真正做到內實外美。
3.2 施工方法
(1)模具清理及脫模劑
模具到場后,及時進行結構尺寸檢查,不滿足設計要求的模具堅決返廠。搬運過程中注意輕搬慢卸,把暫時用不著的模具放置到臨時儲存庫內,現場需要多少搬運多少套滿足施工需要即可,模具運至施工現場后,先采用毛刷清理浮著在模具表面的污垢,采用優質脫模劑涂刷磨具內表面,磨具表面僅有薄薄一層油膜即可,涂抹不可過多,否則把模具倒扣過來,讓多余的脫模劑流出。
脫模后,把模具扣在原地面上,用橡膠錘沿著四周模壁輕輕敲擊,然后再敲擊模具底部,松散浮著在模具內部的殘渣均輕輕掉落。頑固浮著在陰角或模具連接處的殘留物采用小鏟刀清理,然后用清水將模具沖洗干凈,晾干后在混凝土接觸面涂刷脫模劑,涂刷時應均勻、全面,不留死角。
(2)鋼筋加工
鋼筋綁扎,應逐點改變方向進行8型或十字扎結。
(3)混凝土拌制
拌制混凝土配料時,各種衡器應保持準確。對砂石料含水率開盤前進行檢測,據以調整砂石料和水的用料。混凝土自全部材料裝入攪拌筒至開始出料的最短拌和時間不少于3.0 min。混凝土拌合物應拌和均勻,顏色一致,不得有離析和泌水現象。
(4)參數比選
為了保證工藝性試驗(首件參數)對大面積施工提供可靠實際的參數,以下各項均采用兩組進行試驗比選。
①坍落度.坍落度分別控制在16~18 cm與18~20 cm;
②振搗。振搗分為0.5 min與1 min;
③收面。一次收面與二次收面進行比較。
(5)混凝土入模
混凝土由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送至現場。由裝載機上料。每個振搗臺配備一名工人負責放灰,振搗完成后把小構件放在水平輸送機上運輸至蒸汽養生區。每兩個振搗臺之間放置收集振搗臺上殘余混凝土的推車式灰槽子。無動力生產線生產鑲邊石及邊溝蓋板。兩側自制生產線生產六棱預制構件。從放料到振搗完畢每個周期為10 min,每個周期產量為1.2 m3,每小時生產能力為7.2 m3,每天生產能力為70 m3滿足施工生產要求。
(6)混凝土振搗
振動臺長寬為1.3 m×1.3 m,振動臺高40 cm。面積不宜過大,以防振動力在邊角處衰減。振動時間2 min。根據構件大小,澆筑速度及振搗時間計算每次混凝土罐車供料方量,防止一車料澆筑速度過慢,超過了初凝時間,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小構件場地卷揚機及十個振搗臺采用無線遙控定時振搗,使用無線連接技術,省去了操作電閘開關的人工,省去了場區內的許多電纜,從安全方面,為場區減少了安全隱患。定時振搗,可使振搗時間與實驗室提供的數據相一致,避免了過振與漏振現象。
(7)收面
振搗完成后,叉車把裝滿混凝土的模具運至臨時養護棚內進行臨時養護,收面在養護棚內進行。
采用泥抹子對構件表面進行縱、橫平整壓實,壓實過程中頻繁進行拍打混凝土表面,把混凝土內部的漿料提至表面,形成一層固結漿,間隔1 h混凝土初凝前,手指輕輕按壓混凝土表面,形成3~5 mm深的凹陷坑,再進行二次收面,二次收面與第一次不同,無論是拍打還是進行抹面力度都小于第一次,泥抹子行走的角度也略小于第一次,完成收面。
(8)養護
養護分為臨時養護和自然養護兩種措施。
①臨時養護
構件體積小,容易失水,是小構件施工過程中老大難問題,所以設置臨時全封閉養護棚。
模具內裝滿混凝土而且振搗完成后,采用輸送機運輸至臨時養護棚內進行臨時養護。臨時養護棚是一個四周及頂面封閉的空間,四周及頂面采用鋼化瓦進行封閉,前后面采用透明度較高的材料進行軟封閉,保證剛剛澆筑完成的構件處于一個溫濕度較高的密閉空間內,基本滿足構件初凝所需的小氣候溫濕度,保證構件的強度和剛度,滿足設計要求。
小構件體積小,容易失水,運至臨時養護棚內,及時采用侵透水的土工布覆蓋在小構件表面,間隔2 h灑一次水,時刻保證土工布處于濕潤狀態。
為保證養護效果及減少人工消耗,養生區內設計了自動噴淋系統。噴淋系統一端連接水池,設置增壓泵,保證出水壓力,另一頭設置自動噴淋接頭,通過旋轉噴淋達到混凝土養護效果。
②自然養護
臨時養護棚內的構件強度滿足85%后,采用輸送機和叉車運至成品存放區進行自然養護,自然養護期間與臨時養護同樣進行灑水養護,每間隔4 h進行一次。
(9)混凝土脫模
工程中選用了高強塑料定型模具,它是由聚丙乙烯、ABS塑料及部分添加劑經一定的工藝加工而形成的一種復合材料制成。技術特點在于根據小型構件的尺寸先開發出母模,模具再由母模一次性沖壓而成,可批量生產。如此制成的模具具有規格統一、差異極小、無接縫、整體性好、質量輕、棱角處均作了圓角處理、無需拼裝便于施工等優點,同時,壁厚一般為4.5 mm,使模具剛度得以保證,制成后又在模具底面開有較小氣孔,使其便于脫模,方便周轉。
(10)預制件堆碼
預制件養護達到設計強度后進行堆碼,在搬運過程中輕搬輕放,嚴禁損壞構件,并分類堆碼,小型預制構件堆碼高度不宜超過2 m。
比較小的構件如:空心六棱塊和實心六棱塊采用豎立的堆放的模式進行,層與層采用軟質物體進行有效隔離,保護成品不掉角缺棱。
邊溝蓋板等大塊之間采用木方進行隔離。
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必須嚴格。振動時間必須控制在1 min;同時要根據振動電機的功率施行二次振動。振動好的預制小件馬上擺放在平整的經過嚴格找平的地面,避免出現翹邊、翹角、平整度達不到要求的現象。
在小件預制的養生和脫模過程中,小件養生要講究“早”“細”“勻”三個字:
這個“早”字,就是指小件預制完后,在混凝土初凝前期就要養生,也就是在下生產線2~3 h就要開始養生;
“細”字,就是指養生水要采用霧化水養生;使表面不積水,模具底無滲水;無積水;
“勻”字,就是指養生不能間斷,要覆蓋養生,避免高溫暴曬,使混凝土的凝固過程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進行。
脫模要根據配比、養生等因素而定,我們現在確定的脫模時間為1 d(也就是24 h),脫模時要采用脫模架等專用工具。
(1)經過試驗研究調整落度控制在15~18 cm,較為適宜。
(2)振搗0.5 min后發現混凝土表面還有氣泡上冒,拆模后進行破壞性錘擊,分裂后的構件折斷了骨料,但剖面局部有細小圓孔,對振搗進行至2 min,再次進行觀測未發現再有氣泡上冒及剖面內有細小圓孔情況。
(3)收面。經過進行細心收面觀察未發現以上情況。
(4)棱角缺角掉快。我們與模具廠結合,選用無再生料的優質模具、模具中添加納米涂層材料、提高其強度及重復利用次數并保證成品的棱角順直度。從而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
[1]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F50-2011)[S].
[2]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S].
[3]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TG F9-2015)[S].
U416.3
C
1008-3383(2017)08-0202-03
2017-01-19
宮明(1979-),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防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