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素材
劉謙:做好別人不屑做的事
劉謙曾參加過《魯豫有約》的節目錄制,在開場的時候魯豫就毫不客氣地說出了自己的困惑:“曾經有很多魔術師在春晚舞臺上表演過大型魔術,但都沒有走紅,而你每次上春晚表演的都是些近景小魔術——這些魔術的道具非常簡單,過程也并不復雜,可為何你卻紅了呢?”
劉謙回答說:“我認為我之所以能夠走紅,正是因為我選擇的都是些簡單的小魔術。其實在春晚直播的時候,很多人是邊吃飯、邊聊天或者是邊打牌時才掃幾眼電視,這個時候不需要復雜、不需要創新,需要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吸引觀眾。所以,我每次上春晚,都是從無數種很多魔術師都不屑去表演的小型魔術中,精選出幾個最沒有技術含量卻極有表演含量的魔術來表演,這才是我成功的重要原因。”
時下許多年輕人好高騖遠,自命不凡,總希望自己去做更大、更重要的事情,不專注于自己現在的工作,怨天尤人,對有些事情不屑去做,即使去做,也是敷衍塞責,結果一事無成。所以,只有把小事做好了,才能做好大事,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走向人生的輝煌。
擺正位置、做好瑣事、獨辟蹊徑、把握機遇、平凡與平庸、成功之道
孫儷,如水般的生活家
2011年,孫儷在《甄嬛傳》中成功地塑造了甄嬛這一角色,甄嬛也成就了她。《甄嬛傳》后,每個月她都會收到很多劇本。此時她卻選擇遠離大眾的視線,回家生子。生完兒子“等等”之后,她也不急于接拍氣勢恢宏的大劇,反而認認真真地當起了辣媽。2014年,生完女兒“小花”四個月后,孫儷選擇了羋月一角。2015年,《羋月傳》走紅,孫儷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她精湛而成熟的表演惹人關注。
信佛的孫儷還擔任了動物保護協會愛心大使,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號召更多的人來保護動物。
孫儷的工作態度、生活態度、持家態度、育兒態度,無一不在證明著她的整個人生態度:不急、不爭、不驕、不躁,安靜地享受歲月賦予的一切。孫儷只與己爭,拍《甄嬛傳》,50集的臺詞、復雜的人物關系,她不僅仔仔細細地做筆記、標注、摘錄,還到復旦大學請歷史系教授講解先秦歷史。
正確處理好家庭與事業的關系,既能體現一個人的能力,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素養。在競爭激烈的影視界,孫儷憑借自己的實力不急,不爭,不驕,不躁,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她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自己努力打拼的結果。不與人爭,只與己爭,這是難得的素養,這樣的不爭與爭能夠讓人獲得更強大的競爭力,使人立于不敗之地。
拒絕浮躁、從容生活、爭與不爭
沈星的秘密武器
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沈星,因主持《美女私房菜》欄目而被廣大觀眾所熟知。有一次,沈星應邀去參加一個采訪活動。在現場,有位記者問了一個讓她覺得十分尷尬的私人問題。沈星很不愿意回答這樣的問題,當然,她也不愿意用尖銳的語言去回擊對方。
沈星見這位記者的胸前掛著一臺很大的相機,她靈機一動,指著相機,微笑著回答說:“你也用這款相機呀,你的品位真不錯,我也好喜歡呢,而且還特意去買了一臺。可惜,我的手勁兒不足,沒有三腳架就很難舉著它拍出照片。這么重的相機,你掛在脖子上,容易頸椎勞損的,我建議你還是放到相機包里,斜挎著比較省力。”
那位記者聽了,心里很是愧疚,同時又深受感動。隨后,這位記者禮貌地提出了和現場活動有關的專業性問題。
寬容待人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思想修養,也是人生的真諦。你能容人,別人才能容你,這是生活的辯證法則。如果我們能夠包容別人的缺點,努力發現別人的優點,真誠地給予建議,便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便能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
寬容、學會贊美、為別人著想
敬一丹的堅持
2014年春天,東莞色情服務業泛濫被央視曝光。當期節目的主持人是敬一丹。怎么呈現這期節目,在《焦點訪談》播出前,敬一丹與編導產生了分歧。
她走進演播室,看到大屏幕上一排女孩兒站在那里等待挑選,敬一丹毫不猶疑地堅決要求換掉鏡頭。編導說:“我們只能在那幾個鏡頭里選了。”敬一丹說:“用街景,用娛樂場所的招牌,不是也能說明問題嗎?”編導也較上了勁說:“她們都是壞女孩,為什么不能露出她們的臉?”敬一丹說:“你可以這樣說,但是我不能。事情的根源不能落在這些女孩身上,她們也無法承擔。我們要挖這事的根源,你不能最后把巴掌打在這些女孩身上。”編導說:“你狠不下心來,就沒有鋒芒。”敬一丹沉思了片刻說:“如果主持人的鋒芒給人帶來痛苦,我寧可不要。我要讓人保持痛感,讓我們整個社會保持痛感,而不是給人痛苦。”
叔本華說:“要尊重每一個人,不論他是何等的卑微與可笑。要記住活在每個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靈。”每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我們要學會尊重別人。對那些誤入歧途的女孩,敬一丹毫不歧視,設身處地為她們著想,這種高尚的職業道德讓人佩服。
尊重別人、職業道德、人格尊嚴
明星作為一個集體概念被批評,除了部分明星的自我墮落,還在于大眾對于明星的期望值過高。明星也是人,其他人可能犯下過錯,明星也在所難免。明星不是完人,但為明星祛魅并不意味著過度貶損其人格,丑化其職業;清除明星污名也不意味著繼續為明星加魅,而是去維護藝人職業的純凈。
當然,首先明星本身應當意識到,明星形象的制造與管理需要長遠的規劃,道德修養與職業素質同樣重要,既然是公眾人物,就要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媒體與大眾,應當把注意力放在明星的藝術才華上,客觀冷靜地處理、看待明星的危機事件,而不是消遣明星的私人生活,以“揭短亮丑”為樂。
而當一個職業群體被污名化,受損的不僅僅是職業中人,還有社會中的每一個人。職業本來沒有神圣與非神圣之分,“泛污名化”這種現象所暴露出來的社會心態中的不理性,才是我們應當警覺的。不美化也不丑化任何一個職業群體,才是一個健康社會應有的品質。
——《明星污名化現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