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新民++張儒佳++季建軍
【摘要】目的 探討血府逐瘀湯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抗心絞痛治療方法,觀察組應用血府逐瘀湯實施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者心絞痛平均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府逐瘀湯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較為理想。
【關鍵詞】血府逐瘀湯;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
【中圖分類號】R25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4.0.01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臨床特點為:心絞痛癥狀進行性增加或出現心絞痛持續時間延長[1-2]。筆者將根據相關工作經驗,選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血府逐瘀湯治療,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2.33±3.65)歲;疾病類型:初發型勞累性心絞痛10例、梗塞后心絞痛8例、其他12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63.21±3.82)歲;疾病類型:初發型勞累性心絞痛12例、梗塞后心絞痛6例、其他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規使用阿司匹林、硝酸脂類以及ACEI等。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血府逐瘀湯:桃仁12 g、當歸9 g、赤芍6 g、桔梗5 g、以及甘草3 g、柴胡3 g、牛膝9 g、川芎5 g、枳殼6 g、紅花9 g,水煎服,1劑/d,分早晚2次使用,如果患者伴有頭暈、面色紫青則加用麝香0.15 g,生姜9 g以及老蔥6 g,如果患者伴有腹痛、情緒抑郁以及腹脹則需要加用香附5 g,烏藥6 g以及延胡索3 g,如果患者伴有四肢闕冷或者周身疼痛,則可以加用地龍6 g、肉桂3 g、羌活3 g以及干姜3 g。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平均心絞痛發作次數、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心絞痛改善程度等。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顯著降低,心電圖ST斷回升≥0.06 mV但是未達到正常水平;無效: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癥狀與心電圖未發生變化。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絞痛平均發作次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一周的心絞痛平均發作次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一周心絞痛平均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能夠使得患者的局部心肌血流量顯著降低,最終造成缺血性心絞痛疾病,一旦未及時進行相關治療,患者會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3]。血府逐瘀湯根據不同藥物的不同特點,例如紅花能夠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桔梗以及枳殼能夠起到行氣行血的效果最終穩定斑塊,預防與治理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
本文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血府逐瘀湯能夠促進血液進行再分配,讓心外膜的血液流至缺血心內膜中,從而使得能量代謝得到有效改善。
參考文獻
[1] 宋曉密.血府逐瘀湯輔佐消心痛加阿司匹林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Meta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14):2633-2635.
[2] 江宏革.栝蔞薤白半夏湯聯合血府逐瘀湯治療心絞痛合并高脂血癥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07(21):81-82.
[3] 劉惠霞,靳 樸,葉安娜,等.血府逐瘀湯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高敏C反應蛋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0,31(22):2991-2993.
本文編輯:孫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