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小慧

摘要:導讀系統主要是指每單元正文部分之前的本單元知識簡介和導讀以及每課標題和課程正文部分之間的一個虛線方框內部的內容,一般是本課內容的歷史事實簡介或者是與本課有關的學生已有的歷史知識回顧。分為“單元導語”和“課前導語”兩大類。
關鍵詞:高中歷史;導讀系統;教學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083-01
一、單元導語
單元導語是新課程改革之下所使用的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增設的特色內容。由兩個部分組成:“單元知識系統導學”和“學習建議”。
(一)單元知識系統導學。
“單元知識系統導學”一般是從本單元歷史專題所述內容的時代大背景入手,以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先后為主線,簡單介紹本單元各課的主要內容。這部分設置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接受新的具體的知識之前能對本單元內容形成宏觀認識。例如: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中,首先介紹一下從15世紀末開始,由于航海家和商人的遠洋航行,陸續開辟了很多新的航路,從而增加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以此作為時代背景簡述新航路開辟之后促進世界市場不斷擴大的眾多事件,如一些主要國家的殖民擴張、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學生大概了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二)學習建議。
“學習建議”主要是針對本單元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和重難點分布而提出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以及學習過程中應注意的相關事項。這部分內容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取正確的教學方法、教學用具以及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有助于學生在預習、學習和復習課程內容的過程中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避免一些學習中可能走入的誤區。
二、課前導語
“課程導語”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承上啟下型”,另一種是“調動興趣型”。下面我們將以現行高中歷史教材為例,對這兩種類型進行具體的論述。
(一)承上啟下型。
“承上啟下型”,即承接上一課的內容,引起下一課的課程,以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過渡和遷移,順利過渡到新課程內容的學習。
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中有這么一段敘述,“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意思是說在北宋時期,餓死對于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女人來說應該是件小事,失去節操才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大事。這句話本是北宋理學家程頤在回答關于寡婦能否再嫁時說的一句話。到了南宋時,理學家朱熹又重新提出并闡述了這一問題。明朝時,隨著專制統治的進一步加強,“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句話就逐漸成為了束縛女子的嚴厲教條。然而就在這個時期,社會上卻出現了一些對于宋明理學的抨擊聲,多是批判它的不近情理,乃至摧殘人性。
本課的課前導語先是陳述了與上節課有關系的兩個人物的思想主張,即程頤和朱熹,他們主張寡婦不能再嫁,然后又敘述了該思想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嚴重束縛女子的生活以及自主選擇權,到明朝時遭到部分人的反對,從而順利引出本課正文第一子目,即“李贄的離經叛道”,幫助學生順利過渡到新課程的學習,從而在學習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調動興趣型。
“調動興趣型”:即通過陳述某一歷史史實或者講述某一歷史故事的方式,進一步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趣味性,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增強其求知欲,已達到增進學習效果和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教科書“應該像一本好劇本一樣,吸引看戲的觀眾如癡如醉,和角色一起進入劇情,使學生愛看愛讀”①。例如: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第11課的“課前導語”講述了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曾經在比薩斜塔上進行的那場著名的實驗。。雖然這種做法遭到很多人的質疑,但是科學的論證和實驗的證明,進一步否定了從古希臘以來人的錯誤認識,為近代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本課導語主要是通過我們在物理課程中已經了解的人物導入新課內容,因為講授本課程內容的時候,高中學生已經進行完文理分科,所以即便他們能對伽利略本人的某些理論已有一定的了解,但還是不清晰明了,并且文科學生大部分對物理學科存在抵觸情緒,以實驗的介紹來消除學生心理的抵觸情緒,并且能很好的調動起學生學習物理發展歷程的興趣。
注釋:
①臧嶸.歷史教材縱橫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