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林曄珊
淺析永樂宮壁畫與學習心得
文_林曄珊
永樂宮位于山西芮城縣,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其中有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三清殿中有青龍、白虎星君,以及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純陽殿內壁畫內容,是關于道教祖師呂洞賓的,講述其“得道成仙”和“普度眾生、游戲人間”的故事。純陽殿中《鐘離權度呂洞賓》是全殿的主題畫,這是一幅青綠山水畫,表現的是在老松下鐘、呂二人在交談。永樂宮壁畫里的神仙們的動作姿態的描繪都是那樣栩栩如生,色彩運用也是響亮華麗而不俗,各種色彩碰撞在一起并能和諧地融合。重陽殿是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領王重陽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內壁畫采用連環畫形式描述了王重陽從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由于重陽殿里的壁畫大多是以真實人物來描繪,這些都是宗教宣傳所需要的,所以壁畫中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民間的場景。例如《躬植海棠》《劉蔣焚庵》和度馬丹陽夫婦等內容都是一些真實的事情的反映并在畫筆上表現出來,都是十分有意義的。
在我國悠長繪畫歷史上多數體現以線為主,用線體現氣韻,簡單的幾條線就能表現物品的神韻、氣勢。唐以前,人物畫發展迅速,卷軸畫作品幾無所存,洞窟、寺廟、墓葬中的壁畫作品成為了極為珍貴的遺存。而永樂宮三清殿《朝元圖》是中國人物畫的登峰造極之作,其中的線描可以說達到非常高的藝術高峰。《朝元圖》中繼承了唐宋以來壁畫的構圖和法則,能看出其中有吳道子的意韻。畫中人物、器具、祥云、衣飾等等都是以純墨線勾勒,用筆使用中鋒,以氣運行,使得墨線流暢沉著、圓潤,在長線和曲折線中無法找到重補接的痕跡。而臉部、手則用淡墨偏赭石勾線,使其畫面層次多樣、氣韻生動。

林曄珊 臨永樂宮壁畫(局部)136cm×68cm2016
在我們大概了解永樂宮的來源和歷史后,我們也要對礦物質顏料進行認識。顏料的分類及顏料使用方法都是值得探討的。礦物質顏料即石色,是從礦石中提煉出來的顏色,礦石色澤很深,色質純凈。礦石經過粉碎、研磨、漂洗、調膠、懸浮,加工成極其細的粉末,而重彩畫是用礦物色進行創作。礦物色的色彩上色后厚重、穩定,在燈光下能透出顏色的純凈和顏色疊加的效果,因其礦石的特性能夠耐光照射與氣候的變化。礦物質顏料有石綠、石青、赭石、雄黃、朱等。在準備上色之前,要知道礦物顏料中必須要用明膠調和再上色上去,明膠調和的多少影響礦物質顏料的色澤。礦物質顏料的使用要事先用水色打底色,而在畫永樂宮壁畫時一開始先簡單地上幾次赭石與花青后統一大色調,再進行細化。打過水色的畫面,然后再上礦物質顏料就會顯得厚重而又協調。畫永樂宮壁畫中使用的赭石、花青較多,在裝飾上所用有朱砂、石黃、胭脂等色,依章法布局。到山西去看壁畫時我看到有些壁畫剝落下來,只能細細地觀察才能看其中的紋路。這是因為時間的沉淀,也有沒很好保護壁畫的原因。我記得看壁畫時室內是較為昏暗的,并且不允許使用閃光燈,這主要是為了保護壁畫。但我們還是能夠清晰看到壁畫的花紋,還有動人的色彩。而作為游客的我們,最好的保護壁畫的做法就是遵守規則。在永樂宮壁畫中可以看到有些壁畫人物的臉部、衣飾等剝落的紋理是比較明顯的。經過這些觀察,在處理畫面過程中,我會先用較暗、偏紅的水色在恰當的地方擦一遍做出墻壁的紋理出來,再調蛤粉加點偏黃的顏色調和上色處理畫面,等干后就能凸顯出新舊的對比,讓其表現出歲月的痕跡。而在器物頭飾、武官盔甲上多使用瀝粉貼金、描金等技法。而這整體色彩結構,能給觀者帶來強大的沖擊力,而畫面給人莊嚴、平和、豐富的心理感受。這永樂宮壁畫是一種有魅力且迷人的巨作,深深地讓我愛上傳統藝術的美。
約稿:徐琳祺
責編:徐琳祺、史春霖

林曄珊 山水寫生90cm×60cm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