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廣飛(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福建銷售分公司,福建 神州 361001)
LNG槽車運輸的可行性分析與安全管理措施
蔡廣飛(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福建銷售分公司,福建 神州 361001)
本文在分析LNG的可行性與危險性的基礎上,結合我公司槽車運輸的安全方案設計與實施的經驗,總結出LNG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要點與措施。
LNG運輸;安全對策;槽車運輸
LNG是液化天然氣的簡稱,是由天然氣凈化并且深冷液化而成的液體,屬于低溫液態混合物。這種液態天然氣由甲烷、乙烷、丙烷、N 2等物質組成,具有以下幾點特性:1)密度取決于甲烷含量,甲烷含量越高,溫度越高,密度越小。2)溫度通常保持在- 166至- 157℃之間。3)LNG貯存在絕熱儲罐中,任何熱量滲漏到罐中,都會導致一定量的液體氣化為氣體,蒸發量視情況而定。4)LNG傾倒在地面上會猛烈沸騰蒸發,蒸發率到達固定值后,蒸發形成的氣體會變成云團向外擴散。5):LNG具有天然氣的易燃易爆特性,在-162℃的低溫條件下,其燃燒范圍為5%~15%(體積百分比)。
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的各種能源中,LNG是供應增長速度最快的種類,而我國的LNG產業正處于起步階段。但可預見,LNG槽車運輸在我國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從技術層面講,天然氣液化技術不斷進步,為我國槽車運輸提供了技術支撐。從經驗層面講,美日等國在LNG槽車運輸方面已有十多年的經驗,形成用LNG 罐箱制造加工、運輸安全技術規范等較為完善的技術規范體系。我國LNG槽車運輸行業也做出了不少的探索與實驗,基本形成了LNG 專用罐箱制造設計與加工、檢測與維護的技術規范與標準。
LNG槽車運輸的危險性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是LNG本身的危險。LNG屬于深冷液體,易凍壞管道或凍傷操作者;若絕緣不好,LNG就會蒸發,甚至發生泄漏;如果存在外部火源,極有可能會引發爆炸,發生火災,而且火災具有復燃、復爆性特征,難以撲滅。二是LNG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比如,LNG罐箱殼外的閥門或管路故障,運輸、轉場與裝卸環節中天氣突變,保溫不足,壓力異常等,都有可能引起LNG泄漏,嚴重時發生爆炸。
國外的LNG槽車運輸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建議國內LNG生產廠家借鑒國外低溫危險品運輸罐箱的安全設計做法,改進與完善LNG設計。整體設計以防泄漏、防超壓、防爆炸燃燒為主要目標,可在罐車上配備防泄漏可燃氣體探測系統、事故應急系統、靜電導出與消防水系統、泡沫控制蒸氣擴散及輻射系統等智能化系統,提高LNG罐車的安全防護水平。具體可以參照NFPA59A、GB/ T 20368- 2006和EN1160 這 三 項 標 準,改進LNG罐車裝置。同時,開展必要的沖擊、倒摔以及碰撞等安全性能試驗,保證LNG罐車裝置符合設計與制造規范。
從業人員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水平直接決定LNG槽車運輸的安全效能。因此,必須加強對運輸從業人員尤其是駕駛員、押運人員的安全管理。LNG運輸過程中,駕駛員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進入槽車裝車區的駕駛員,必須接受入場安全培訓;(2)執行運輸任務時,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防靜電工作服、勞保鞋等勞保用品;(3)站內或車內禁止吸煙,禁止攜帶打火機、火柴以及手機等非防爆電子產品進站裝車;(4)根據《汽車運輸裝卸危險貨物作業規程》(JT618-2004),運輸危險貨物的車輛在一般道路上最高車速為60km/h,在高速公路上最高車速為80km/h,雨天、雪天、霧天等惡劣天氣,最高車速為20km/h;(5)嚴格控制駕駛時長,防止疲勞駕駛,單程最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6小時,每駕駛4小時至少有20分鐘的休息時間等;(6)駕駛車輛時禁止電話,押運員認真履行押運職責;(7)出車前及運輸過程中不得飲酒,確保通訊工具24小時保持暢通;(8)認真執行運輸計劃,嚴格根據提貨單信息安全、及時地運送至卸貨地。同時,物流單位應制定嚴格的處罰條例,如發現有違反情況:停止當事人進站作業資格,對全體運輸成員進行單位通報。
承運企業作為槽車運輸的直接管理者,要提高LNG運輸過程中的風險辨識水平,切實加強對日常安全運輸的管理力度。首先,承運企業及領導必須對LNG運輸風險有著清醒的認識,制定科學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違規處罰條例,對檢查范圍、超速標準、超速處罰以及其他各種處罰做出明確的、細化的規定。其次,承運企業的槽車必須經過相關部門的安全鑒定,符合國家相關安全標準。最后,承運企業應做好槽車日常出車前檢查和維護工作。
LNG屬于易燃易爆品,一旦在裝運過程中發生泄露,很有可能引起燃燒或爆炸事故。要想更好地推廣和應用LNG,前提條件是提高LNG槽車道路運輸風險辨識,結合LNG性質,不斷探索和完善LNG槽車安全運輸的工藝和方法,把LNG運輸存在的危險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1]朱彩萍,曹立新.20英尺LNG罐式集裝箱罐體的制造工藝[J]. 中國機械,2015,(1)∶76-88.
[2]黎輝,黃海波,周華.LNG公路槽車運輸經濟性分析[J].天然氣工業,2010,3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