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鉑澤張軒鈺劉揚馬建輝槐潔杜坤(.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廠, 甘肅 慶陽 745000;.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廠,甘肅 慶陽 745000;.長慶石油勘探局通訊處, 陜西 西安 700)
底水稠油油藏氮氣泡沫壓水錐技術實踐
安鉑澤1張軒鈺2劉揚1馬建輝1槐潔1杜坤3(1.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廠, 甘肅 慶陽 745000;2.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廠,甘肅 慶陽 745000;3.長慶石油勘探局通訊處, 陜西 西安 710021)
底水油藏開發后期水體錐進,井口見水后影響油井正常生產,控水治水成為了增產的重要技術手段。本文討論了氮氣泡沫壓錐機理及適應性,在此基礎上根據研究區實際的地質條件,分析了該技術的適用性。并優選了1口井進行現場實施,最終的實施效果表明控水效果較好,達到了控水增油的預期目的。該項技術的成功應用,為類似區塊控水治水措施提供良好的指導。
稠油油藏;底水油藏;氮氣泡沫壓錐;控水增油
本文在掌握目標油藏構造特征、油藏類型、開發歷程和生產動態的基礎上,開展油藏數值模擬研究,對比未采取壓錐措施、注氮氣壓錐、注氮氣泡沫壓錐三種方式進行壓錐控水增油的效果,確定氮氣注入天數、表活劑溶液濃度、氮氣體積與表活劑溶液體積比(氣液比)、燜井時間、生產天數、注入方式(地面發泡或地下發泡,地下發泡的段塞數)、注氮氣時機等關鍵工藝參數,對氮氣泡沫壓錐控水的效果進行預測。通過對地層流體和起泡劑的室內評價實驗,評價起泡劑與水源井水、回注污水和目標油井生產水的配伍性,優選起泡劑濃度,評價起泡劑對地層滲透率傷害情況、泡沫對原油的敏感性,以及氮氣泡沫驅油效果等。
底水油藏在生產中表現以下特點:生產初期,底水起到補充油藏能量,提高油井產量的作用,地層壓力下降慢,單位壓降產量高;但是底水錐進后,油井壓力有所回升,液量增加,原油產量快速下降,含水迅速上升[1]。注入氮氣可以抑制底水錐進,降低油井的綜合含水。氮氣泡沫壓水錐的機理是利用油水粘度差,注入的氮氣首先進入水錐中,使其被迫沿地層向構造或油層下部運移,使水錐逐漸消失,同時降低了油水界面。由于重力分異作用,氮氣從油層底部向頂部運移,從而增加了一個附加的彈性能量,延緩了油水界面的恢復[2]。除此之外,注入地層的泡沫也起到堵水、調剖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泡沫在多孔介質內的滲流特性。在多孔介質中,泡沫首先進入流動阻力較小的高滲透大孔道,由于泡沫在大孔道中流動時具有較高的視粘度,流動阻力會隨著泡沫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大,當增大到超過小孔道中的流動阻力后,泡沫便越來越多的流入低滲透小孔道中。視粘度隨介質孔隙的增大而升高,隨剪切應力的增加而降低。泡沫在小孔道中流動視粘度低,而且小孔道中含油飽和度較高,所以泡沫穩定性差。以上兩種因素導致泡沫在高、低滲透層內均勻推進,并在油水界面處形成大量的泡沫,封堵底水的進一步侵入[3]。
地下流體條件主要考慮原油的密度、黏度。國外進行的注氮氣和煙道氣重力排驅現場應用表明:原油重度在24API(0.91g/cm3)左右為宜,此時驅油效率可達87%。南美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在一個稠油油藏(14~20API,相當于0.97~0.93g/cm3)成功地實施了注氣開發,其同時進行的室內實驗表明,原油密度在0.95g/cm3左右仍能取得較好的注氣效果[4]。
注氮氣壓錐堵水時對原油粘度沒有專門限制,對于塊狀厚層底水油藏,其原油粘度應該小于10000mPa·s。
在掌握目標油藏構造特征、油藏類型、開發歷程和生產動態的基礎上,開展油藏數值模擬研究,對比未采取壓錐措施、注氮氣壓錐、注氮氣泡沫壓錐三種方式進行壓錐控水增油的效果,確定氮氣注入天數、表活劑溶液濃度、氮氣體積與表活劑溶液體積比(氣液比)、燜井時間、生產天數、注入方式(地面發泡或地下發泡,地下發泡的段塞數)、注氮氣時機等關鍵工藝參數,對氮氣泡沫壓錐控水的效果進行預測。通過對地層流體和起泡劑的室內評價實驗,評價起泡劑與水源井水、回注污水和目標油井生產水的配伍性,優選起泡劑濃度,評價起泡劑對地層滲透率傷害情況、泡沫對原油的敏感性,以及氮氣泡沫驅油效果等。
對Q1井實施了氮氣泡沫壓錐作業,歷時31天。采用地下發泡的施工方式,十個注入段塞,共注入氮氣28.8×104Nm3,注入泡沫基液1590m3,起泡劑平均濃度1%?;鹤⑷霑r井口壓力2.5-5.4MPa,氮氣注入時井口壓力9-11MPa,隨著注入量增加,地面注入壓力不斷增加。
措施前相比,Q1井含水下降了15%,產液量下降30%(由140多方到目前的100m3左右),日均增油8m3左右,生產參數穩定,動液面穩定在390m左右,生產情況穩定,效果良好。Q1井氮氣壓錐后,既實現了日平均增油8m3的效果,同時日平均產水量減少40m3左右,達到了控水增油的預期目的。
[1]龐占喜,程林松,陳月飛,等.常規稠油底水油藏氮氣泡沫控制水錐技術研究[J].石油學報,2007,28(5)∶99-103.
[2]馬躍,唐曉旭,劉暉,等.海上底水稠油油藏氮氣泡沫壓錐技術研究與應用[J].中國海上油氣,2012,24(1)∶45-50.
[3]馬天態.底水油藏氮氣泡沫流體壓水錐技術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07.
[4]岳行行.氮氣泡沫在稠油油藏中的現場應用[J].內江科技,2013,34(1)∶108,121.
安鉑澤(1987-),男,本科,從事油氣田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