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璇(遼河油田公司特種油開發公司,遼寧 盤錦 124010)
細化開發層系充分挖掘杜29塊南部油藏潛力
周璇(遼河油田公司特種油開發公司,遼寧 盤錦 124010)
曙一區杜29塊超稠油油藏已進入開發中后期,已動用層位興Ⅳ、Ⅴ組采出程度高,吞吐效果變差,進入蒸汽吞吐末期,接近經濟極限。對油藏開展潛力分析,進行油藏重新評價,從而在兩個方面對油藏實施調整,一是對目前生產層位興Ⅳ、Ⅴ組轉換方式實施蒸汽驅;二是對于興Ⅱ、Ⅲ組低品位、薄互層油藏,作為一套獨立層系實現經濟有效開發。通過細化分層,建立了蒸汽驅與吞吐挖潛組合開發模式,實現了杜29塊高速高效開發,提高了區塊采收率。
超稠油;蒸汽驅;組合開發;采收率
1.1 地質概況
杜29塊南部位于背斜構造高部位,含油面積0.32km2,地質儲量300×104t。主力油層為興隆臺油層,其中興Ⅱ、Ⅲ為薄互層狀油藏,興Ⅳ、Ⅴ為中厚層狀邊底水油藏,油藏埋深840~940m,油層有效厚度57.2m,孔隙度27.4%,滲透率1520×10-3μm2,原油50℃粘度5.4~7.2×104mPa·s。
1.2 區塊開發現狀
目前區塊共投產油井55口,開井17口,日產油56.0t,累產油量79.4×104t,累注汽量181.7×104t,平均單井吞吐14.7輪,累計油汽比0.44,采油速度0.7%,采出程度:26.5%。
1.3 存在問題
1.3.1 采出程度高,地層壓力低
研究區域目前采出程度已經超過一次開發標定采收率。地層壓力下降到2.8MPa。
1.3.2 吞吐輪次高,生產效果差
平均吞吐14.7輪,末周期油汽比0.2,接近經濟極限。日產油下降到3-4t。
1.3.3 儲量縱向動用不均衡
針對目前區塊的開發狀態,要提高區塊的開發效果,主要研究兩個方面:一是對于目前生產層位興Ⅳ、Ⅴ組采出程度高,是否還有進一步挖潛空間。二是對于興Ⅱ、Ⅲ組低品位、薄互層油藏,能否作為一套獨立層系實現經濟有效開發。
開展油藏潛力分析,進行油藏重新評價,研究技術對策。一是重選開發方式在吞吐后期進一步提高采收率;二是重組井網結構,有效動用未動用儲量,最終實現最大限度挖掘油藏潛力。
2.1 目前動用層興Ⅳ、Ⅴ組接替技術研究
(1)數值模擬及監測資料表明,井間剩余油富集
通過繪制井間剩余油數值模擬圖以及觀察井含油飽和度變化情況表明井間剩余油仍有50.5%。
(2)油層連通性
區塊油層厚度為17-35.5m,四個油組油層連通系數達到0.88。
(3)符合蒸汽驅篩選標準,適合開展蒸汽驅
區塊東部開辟了先導試驗區,先導試驗區的成功實施,為研究區域進一步提高采收率奠定了基礎。試驗區目前已生產5年,階段產油21.1×104t,油汽比0.16,采注比1.05,累積采出程度47.4%。底層溫度上升到70-80℃,原油粘度可下降至4192 mPa·s,各項指標均達到蒸汽驅標準。
2.2 未動用層興Ⅱ、Ⅲ組儲量動用研究
2.2.1 油藏重新評價
(1)細化分層
區塊油層存在油層發育層數多,單層厚度薄(2.0m),平面發育不連續,局部發育低產油層等特點。細化分層是開發部署更精細。
(2)儲層重新評價
對區塊儲層物性進一步落實發現,儲層有效孔隙度為26.6%,滲透率平均為1470×10-3μm2,仍然屬高孔、高滲儲層。
2.2.2 利用老井試采,證實具有較好產能
通過對興Ⅱ組的潛力分析,選擇了杜32-43-51井試采,射孔井段882-892.6m,射開7.3m/3層。投產后最高日產達到35.7t,取得了良好效果,充分證明了老井的潛力。
2.2.3 重新部署一套井網,對興Ⅱ、Ⅲ組進行有效開發
將原井網轉入蒸汽驅,重新部署一套直井井網投入開發,以100~140m井距,11口井,控制區塊地質儲量58.7×104t。
3.1 興Ⅳ、Ⅴ組轉蒸汽驅效果預測
目前,蒸汽驅方案已經通過油田公司審批,開始完善井網,轉入蒸汽驅開發。實施蒸汽驅開發以后,預計興Ⅳ、Ⅴ組蒸汽驅階段產油量達到52.1萬噸,采收率將提高21.5%,最終采收率達到54.5%。
3.2 興Ⅱ、Ⅲ組試采取得顯著效果
目前部署杜32-43-54井生產興Ⅱ、Ⅲ組,射孔井段870.6-902.5m,14.9m/5層。高峰期產油量達到29t/d。
3.3 細化開發層系,實現油藏充分動用
由一套層系吞吐開發,細化為兩套層系蒸汽驅和吞吐挖潛組合開發,實現油藏充分有效動用。
興Ⅳ、Ⅴ組轉蒸汽驅以及興Ⅱ、Ⅲ組井網部署實施后,預計區塊增加可采儲量70.9萬噸,最終創經濟效益5.6億元。
①杜29塊南部主力油層進入吞吐開發后期,通過開展方式轉換,可進一步提高采收率。
②未動用薄互層油藏,通過重新評價、老井試采、整體部署,實現儲量有效動用。
③通過細化分層,建立了蒸汽驅與吞吐挖潛組合開發模式,實現杜29塊南部油藏高速高效開發。
[1]左悅.難動用薄層稠油油藏水平井開發實踐[J].特種油氣藏,2005,12(6):48-49.
[2]王旭.遼河油區稠油開采技術及下步技術攻關方向探討[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6,33(4):484-490.
[3]周艷瓊.潭口油田稠油冷采可行性研究[J].江漢采油工藝,1999,4(3):16-18.作者簡介:周璇,女,生于1990年10月17日,2013年7月畢業于重慶科技學院石油工程專業,學士學位,現就職于遼河油田分公司特種油開發公司采油作業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