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向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不確定因素下石化行業經濟運行報告
傅向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正在走上緩慢復蘇的通道。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進一步鞏固,“L型”的拐點正在顯現;中國石化產業為了實現中央“穩中求進”的總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石化聯合會2月份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通過國內外媒體向全行業發布了上年運行情況,就“再發力”的5項重點工作做出了部署;為了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大勢,3月份就“不確定因素下的戰略舉措”主題,召開了“中外CEO圓桌峰會”;4月份石化產業發展大會期間,發布了“重點石化產品產能預警報告”,并向全行業發出了“石化產業綠色行動計劃”的“六大專項行動計劃”;5月份為了加快石化產業的技術進步,又組織“亞洲煉油和石化科技大會”;前幾天“重點石化產品能效領跑者”榜單和“石化產品國際貿易預警分析報告”都剛剛發布。從前5個月的運行情況看,上半年我國石化行業經濟運行總體良好,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前5個月,石化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9025家,累計實現主營收入5.91萬億元,同比增長18.6%;利潤總額3610億元,增幅60.0%,分別占全國規模工業主營收入和利潤總額的12.3%和12.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931.5億元,下降2.1%,占全國工業投資總額的9.1%;資產總計12.56萬億元,增幅5.1%,占全國規模工業總資產的11.8%。全行業進出口貿易總額2334.5億美元,增長26.5%,占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4.9%,其中出口736.9億美元,增幅9.9%,占全國出口貿易總額的8.6%;逆差860.7億美元,同比擴大70.6%。
主營收入分板塊看,化學工業主營收入4.02萬億元,同比增長16.6%;煉油業主營收入1.36萬億元,增幅23.5%;油氣開采業主營收入3605.7億元,增速28.5%。利潤分行業看,油氣開采業利潤總額209.4億元,上年同期虧損394.1億元;煉油業利潤總額816.1億元,同比增長12.7%;化學工業利潤總額2506.1億元,增幅35.2%。
根據以上數據,我們把上半年全行業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歸納為“三個快速、兩個平穩、一個波動”。
一是收入快速增長。1~5月,全行業主營收入同比增長18.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9.7個百分點,為5年來最高增速。其中,油氣開采和煉油增速分別達到28.5%和23.5%,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53.8個和31個百分點;化工行業同比增長16.6%,比去年同期提高12.7個百分點。
二是利潤快速增長。1~5月,石化全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0.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66.6個百分點,創下6年來最高增幅。其中,油氣開采業利潤總額209.4億元,去年同期虧損394.1億元;煉油業利潤總額816.1億元,同比增長12.7%;化工行業利潤同比增長35.2%,比去年同期提高20.7個百分點,大幅高于全國規模工業22.7%的平均增長水平。
三是進出口快速增長。1~5月,累計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6.5%,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41.8個百分點,為2012年以來最大增幅。其中,出口貿易在連續兩年下降后重拾增長勢頭,出口額同比增長9.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9.1個百分點;進口額同比增長36%,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54.1個百分點。
一是生產平穩增長。1~5月,全國原油天然氣總產量1.37億噸(油當量),同比略降0.9%,其中,原油產量8024.1萬噸,同比下降5.6%;天然氣產量629.3億方,同比增長6.8%。煉油生產平穩。1~5月份,國內原油加工量2.29億噸,同比增長3.6%,成品油產量1.46億噸,同比增長2.8%,其中汽、煤、柴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3%、6.5%和2.4%。
主要化工品生產平穩。1~5月,國內主要化學品生產總量增長約2.3%,除化肥、農藥生產同比分別下降6.1%和3.7%外,其它主要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等均保持平穩增長,硫酸、鹽酸分別增長2.4%和6.5%,純堿、燒堿分別增長6.9%和5.1%,甲醇同比增長8.4%,涂料同比增長9.1%,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單體同比分別增長3.9%、7.9%和9.5%。
二是消費平穩增長。1~5月,我國石油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35億噸(油當量),同比增長5.9%,增速比上年加快1.6個百分點;主要化學品表觀消費總量增幅約4.9%,比上年加快1.2個百分點。國內原油表觀消費量2.54億噸,同比增長6.0%,對外依存度68.4%;天然氣表觀消費量973.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0%,對外依存度35.4%。國內成品油表觀消費量1.32億噸,同比增長1.5%。其中,柴油消費止降轉增,表觀消費量6824.9萬噸,同比增長1.0%,一年半來首次增長;煤油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增幅7.5%,汽油消費增速回落,表觀消費量5047.6萬噸,同比增長0.7%。
主要化學品消費中,1~5月,基礎化學原料表觀消費總量增幅4.9%,其中,乙烯表觀消費量850.8萬噸,同比增長0.4%;甲醇表觀消費量2158.5萬噸,增幅5.8%;無機化學原料表觀消費總量增長約4.9%,比上年同期提高2.5個百分點;硫酸表觀消費量3783.2萬噸,增長2.1%;燒堿表觀消費量1459.2萬噸,增長7.9%。合成材料表觀消費總量增幅約7.8%,比上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其中,合成樹脂表觀消費量4637.7萬噸,同比增長5.3%;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單體增速分別達到35.2%和11.3%。但是,化肥消費降幅2.9%;特別是氮肥降幅較大達10.0%;鉀肥增幅較大逾12%。
總體上看,主要石化產品同比價格漲幅較大,個別產品環比波動較大。與去年同期比,前5個月,國內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總水平上漲54.2%,煉油業上漲26.8%,化工產品上漲9.9%。從3月份開始,國內化工產品價格出現持續回落,3、4、5月價格同比增幅分別為11.5%、9.2%和7.7%。其中,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單體、有機化學原料等市場價格波動相對比較劇烈。市場監測顯示,與2月最高均價相比,6月丁苯橡膠和順丁橡膠均價分別下挫51.4%和56.1%,腰斬過半;己內酰胺最低均價下挫35.6%,純苯下跌25.9%,甲醇跌幅21.0%。
上半年行業經濟總體表現良好,一方面與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總體向好有關;另一方面,行業經過前幾年持續調整,供需結構有所改善,整體的發展能力和水平也在增強。下半年,宏觀面和產業面形勢的變化將繼續深刻影響行業經濟運行,可以說積極因素與不利因素交織,市場與機遇并存。
國際環境總體將繼續保持平穩向好態勢。今年以來,由于全球制造業和貿易回暖,市場信心改善,世界經濟發展勢頭向好,復蘇動力增強,這是近年來最好的經濟形勢。進入二季度以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合組織(OECD)在內的多家機構調高了對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速的預期;世界銀行最新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回升至2.7%,較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全球貿易增幅將達到4%,為近年來新高。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1.4%,高于預期,二季度增速也為市場看好;歐元區增速已恢復至國際金融危機前水平。歐洲央行6月中旬調高了2017年至2019年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測,歐元區經濟穩健增長的勢頭已形成預期,對歐洲經濟增長的信心正在逐漸恢復。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中,中國經濟持續保持穩定增長,上半年經濟增長6.9%,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俄羅斯正在逐步走出衰退;印度經濟一季度增長6.1%,低于市場預期;拉美經濟有望扭轉加速下滑局面,甚至恢復一定增長,但難以強勢反彈,復蘇的波動態勢還會延續。
國內經濟發展繼續穩中向好態勢。上半年經濟增長6.9%,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中國工業增長率5月份6.5%,已是連續14個月穩定在6%以上,今年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2.7%;外貿出口同比增長8.2%,較上年的負增長出現明顯恢復,國內消費增長持續保持10%左右的較高水平。從國民經濟總體運行的情況看,中國經濟已初步形成中高速增長的底部,筑底盤整的震蕩期已過,即很多人說的“拐點已現”,預計今年經濟增幅有望略超去年的水平。
從石化行業自身來看,結構在優化、增長動力在增強、盈利能力在提升。前5個月,合成材料、基礎化學原料和專用化學品主營收入分別增長25.7%、20.1%和16.9%,增幅居化工行業前三,這三個行業對化工行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合計超過81%。盈利能力增強主要是前5個月,主營收入利潤率達6.11%,為近3年來最高,同比提高1.59個百分點。7月初滬深兩市發布了169家石化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虧的只有28家,是近千家預告公司中盈利最好的板塊。據化工在線發布的7月前半個月的價格指數,漲幅為3.2%,在統計的160個產品中上漲的74個,占46.3%,加上持平的34個,上漲加持平的產品數占67.5%。
同時我們也看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達經濟體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不確定等風險對世界經濟復蘇的威脅程度加大,以及地緣政治沖突、大國插手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等,都將成為全球經濟脆弱性增強的重要因素。又加上石化行業自身,傳統產能過剩嚴重,高端產品依然短缺,從前5個月的運行情況看,主要指標的增速逐月收窄,1~5月,全行業主營收入同比增長18.6%,比一季度回落1.7個百分點,其中化工行業同比增長16.6%,比一季度回落1.4個百分點;全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0%,比一季度回落38.3個百分點,其中化工行業同比增長18.6%,比一季度回落1.7個百分點。此外,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下降2.1%,化工行業同比下降1%,投資的持續下降將造成行業發展后繼乏力。
另一個影響石化行業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是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化。自去年底歐佩克達成減產協議以來,國際原油價格走入了上升通道,可是進入6月份以來原油價格急速下跌,最低點與年初的最高點下跌幅度超過20%。1~6月,WTI原油均價為50.44美元/桶,同比漲幅29.1%;布倫特原油均價52.14美元/桶,漲幅32.5%。綜合因素來看,下半年布倫特原油均價將在55美元/桶左右震蕩。
預測全年行業經濟運行將好于去年,經濟總量將創造歷史新高,主營業務收入將達14.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化學工業主營收入將達10.13萬億元,增長11%。全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利潤總額約為7500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化學工業利潤總額5500億元左右,增幅9%。預計全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出口總額約1860億美元,同比增長9%。
下半年將召開黨的十九大,機遇與挑戰并存,動力與壓力同在,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交織,我們將勇于面對挑戰,變壓力為動力,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努力實現全行業穩增長的任務目標。做好下半年經濟運行的總體思路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的各項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落實新的發展理念放在首位,繼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強化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加快結構調整與優化,加大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戰略力度,以優異運行業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做好下半年經濟運行工作,需重點關注五個問題和四點重點工作。
3.1.1 產能過剩問題
根據石化聯合會“產能預警報告”,從產能利用率看,在監測的25種主要產品的平均產能利用率為69.1%。其中,煉油裝置產能利用率為67.3%(美國89.7%),燒堿產能利用率為83.2%,純堿為86.1%,尿素為80.3%,聚氯乙烯為69.2%,甲醇為67.8%,醋酸為68.3%,電石為60.7%,PX產能利用率為71.6%,PTA為66%,MDI為69.9%,TDI為78.1%,聚甲醛為57.5%,有機硅單體為58.4%;煤制油產能利用率58.6%,煤制氣產能利用率69.6%,煤制烯烴按有效產能算88.8%,煤制乙二醇產能利用率40%。
3.1.2 產品結構問題
2016年石化行業進出口總額4778億美元,其中進口3069.5億美元,出口1708.7億美元。有機化學品進口5854萬噸,同比增幅26%;合成樹脂進口3182萬噸,與上年持平;合成橡膠進口335.6萬噸,增幅64.1%。液化丙烷進口1160萬噸,同比增長35.7%;甲醇產量4705萬噸,進口880萬噸,同比增長58.9%;乙烯產量2126萬噸,進口165.7萬噸,HDPE產量613萬噸,進口量527.7萬噸,增長2.9%,LDPE產量226萬噸,進口205萬噸,下降5.8%,LLDPE產量678萬噸,進口261萬噸,增長2.1%。丙烯產量2470萬噸,進口290萬噸,增長4.7%;聚丙烯產量1829萬噸,進口302萬噸,下降11.2%;乙二醇產量565萬噸(開工率71%),進口757萬噸,下降13.7%;PX產量964萬噸(開工率71.6%),進口1236萬噸,增長6.1%;聚甲醛產量22萬噸(開工率41%),進口29.3萬噸,增長13.6%;聚碳產量63萬噸,進口132萬噸(自給率36%),下降7.6%。
3.1.3 石化產能擴增
增:最近接連獲悉大石化項目獲批的消息,寧波基地的舟山群島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油、800萬噸/年PX、280萬噸/年乙烯項目,將分兩期建設。連云港基地一周前剛剛獲江蘇省政府正式批復,產業規模4000萬噸級煉油、400萬噸級芳烴、300萬噸級乙烯/年;長興島恒力2000萬噸/年煉油項目、曹妃甸基地1500+2000萬噸/年兩個大煉化一體化項目和沙特阿美與兵器工業在盤錦的15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以上項目的總煉油能力約1.5億噸/年,目標產品基本指向芳烴。
擴:中石化3月初宣布“十三五”期間將投資2000億,集中打造“四大”世界級煉化基地,即茂湛3500萬噸煉油、180萬噸乙烯;鎮海3300萬~3800萬噸煉油、180萬~220萬噸乙烯;上海2600萬噸煉油、259萬噸乙烯;南京3600萬噸煉油、240萬噸乙烯。這些新項目的投產和新基地的形成,將對中國石化產業的規模競爭力和煉化一體化水平,以及市場競爭格局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另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是地煉企業。自2015年2月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進口原油使用權,已有22家地煉企業獲得近8000萬噸原油配額,還有7家審完待批的額度1530萬噸,另有約10家已上報申請材料的約千萬噸額度。最終將會超過30家企業、超過1億噸的額度核批。今年上半年進口原油2.12億噸,同比增長13.8%。
3.1.4 并購重組問題
國際上跨國公司的并購重組風起云涌,即杜邦和陶氏宣布重組以后,上個月中國化工并購先正達完成交割,拜耳并購孟山都正在加快推進中,最近科萊恩與亨斯邁的重組也進入了實質推進階段;這些并購重組完成以后將對全球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尤其是對農藥和種子領域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以農藥為例,六巨頭控制全球農藥市場近二十年之后,全球農化行業將進入“三國四方”的競爭新時代,“三國”即中國、美國、德國,“四方”即中國化工、杜邦、巴斯夫、拜耳,德國將占據絕對優勢。在這樣的全球布局和競爭新格局下,過去中國農藥只是生產、使用、出口第一大國,而現在中國農藥成為世界競爭和創新的重要一極,國內農藥企業如何立足?又如何在全球競爭中發展自己?這是675家原藥企業和2000多家制劑企業,都必須面對和值得認真思考的。
3.1.5 環保日益嚴苛
在柔性垂直防滲技術實施完成后,對調節池內滲瀝液和監測孔內地下水進行取樣檢測,檢測結果表明柔性垂直阻隔系統對污染物的阻隔作用明顯。檢測結果見圖5。
為解決日益惡化的環境狀況,2015年7月中央決定建立環保督察機制。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共完成16個省區市的環境督察,立案處罰8500余件、罰款4.4億多元,立案偵查800余件、拘留720人,約談6307人,問責6454人;今年要完成對剩余省份中央環保督察全覆蓋,還要對一些問題突出的地方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和“回頭看”,緊盯問題整改落實。目前,全國也有24個省份出臺了省級環保督察方案,明確了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其余省份也在制定和征求意見當中。還有就是從去年開始VOCs排放稅已經在14個省市征收,石化、化工都列入重點行業,到2020年煉油、石化行業減排30%,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行業減排40%以上,農藥、涂料、膠粘劑等行業更是重中之重。一周前獲悉《環境保護法實施條例》正在征求意見,新的《環境保護法》將于明年1月1日施行,屆時環保稅將正式開征,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將按當量征稅,固體廢棄物分不同種類按噸征稅,石化行業廢水、廢氣、廢固的排放量列工業部門前列,這些新的法律和規定都是不容回避的。
3.2.1 千方百計開拓市場,提升行業有效供給水平
上半年生產消費都保持了平穩增長,但從產能利用率和進口產品結構來看,石化產品有效供給的矛盾還十分突出。這就要求我們在加快淘汰落后的同時,努力適應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的新需要,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提升供給水平,增加有效需求。一是要加大對基礎化學原料、農用化學品、橡膠制品、成品油等傳統市場需求的開拓,最大限度的挖掘成熟市場的潛力。二是要把握需求變化趨勢,加強對機械、紡織、輕工、房地產市場和重大基本建設項目的有效供給,特別是要加大對差別化和功能性產品、綠色環保低碳產品等的市場推廣力度,努力拓展市場需求,重視用戶體驗和服務,提供優質產品。三是要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全行業要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的新機遇,充分發揮我國傳統石化產業比較優勢,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動煉油、烯烴、甲醇、輪胎、化肥、農藥、染料、氯堿、無機鹽等優勢產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建設海外石化產業園區,推動鏈條式轉移、集約式發展,帶動相關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走出去”。
在開拓市場方面,金正大的做法值得借鑒。這是一家主營復合肥的企業,主要品種有緩控釋肥、水溶肥、生物肥、土壤調節劑等,針對自己主營產品的特點,現有營銷人員1700多人(其中200多名碩士以上經理隊伍),有4000多家一級經銷商、10萬多家二級經銷商,以作物研究所為核心,為客戶研究出30多種作物全營養管理方案;金正大去年實現收入187億元,凈利潤超過10億元;下一步,金正大將借助于美國、以色列、挪威等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協同創新成果,構建100家作物研究所、1000家農化服務中心,重點開展測土施肥、技術咨詢與培訓、新產品推廣與精品示范田建設等市場開拓工作。
中石化努力開拓國際市場效果明顯。為應對國內成品油市場過剩的矛盾,積極開拓出口市場,打通一般貿易出口、拓展出口運輸方式、新增出口企業等多種方式,努力擴大成品油出口,超計劃完成出口量94萬噸,既提升了煉油裝置的產能利用率,又提升了運營效益。
3.2.2 持續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石化產品邁向中高端
石化產品“低端擁擠、高端短缺”的結構性過剩十分嚴重,很多產品產量、消費量都是世界第一,可由于專用性能、特殊性能或高端需求,每年又有大量進口。下半年,按照國務院《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指導意見》和聯合會《實施方案》的要求,一方面要堅持不懈抓好去產能,力爭去產能的“三年目標”取得突破性進展。另一方面,我們要加快傳統產業的調整優化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形成,通過技術改造與提升,促進傳統產業的調整與優化。傳統產業當前仍然是石化產業的主體,也是石化戰略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的基礎,只有高度重視并不停頓的做好技術改造和提升,才能持續加快石化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才能推動多年積累起來的產能過剩矛盾從根本上化解掉,提升和延長傳統產業的競爭優勢,才有可能走出一條傳統產業不傳統發展的新路子。
中石化、中石油上半年結構調整效果明顯。兩大公司都不斷加大煉化業務的產品結構調整,通過技術進步和新催化劑的應用,盡量少產成品油、多產烯烴及其下游產品,在成品油當中也是少產柴油、多出汽煤油。中石油前5個月柴汽比又下降0.1個點,僅乙烯、芳烴、橡膠等產品占比增加,就增利7億元。
3.2.3 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努力創造最佳業績
中國石化產業的布局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都需要深度調整,實際上組織結構、人員結構、技術結構也需要加快調整,只有結構優化了,運營質量和效益才能根本上改善。銷售利潤率是企業運營過程中代表運營質量和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今年前5個月全行業銷售利潤率6.11%,這是近三年來新高。可2016年全球化工100強中,巴斯夫是8.78%,陶氏22.14%,埃克森美孚20.28%,杜邦11.67%,三菱7.32%,東麗7.34%,住友7.8%,贏創12.97%,先正達13.74%,中石化6.04%。國內很多企業都可以對對標:跟全行業平均水平對對標,跟國內先進企業對對標,跟跨國公司對對標。下半年,在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方面,聯合會將在投用油氣數據平臺、化工大數據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加強對市場變化的跟蹤研究,做好行業景氣指數、經濟運行數據快報和監測報告的發布,用及時性、前瞻性和權威性的第一手資料,引導行業良好運行;向國辦、中財辦以及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及時反映企業在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合理訴求和運營過程中的實際困難,為企業爭取更有利于運營質量和效益改善與提升的政策環境做好服務。
廣大石化企業要在管理提升和降本增效上狠下功夫。企業管理是各企業經濟運行的基礎工作,尤其是長期的高速發展,持續的粗放式管理忽視了很多管理的細節和管理的要素,企業管理可以挖掘的潛力更大。各企業圍繞降本增效要加大管理提升的力度,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競爭力。要高度重視庫存資金和應收賬款的數額和占比,大力壓庫存提高資金周轉率,大力壓應收款降低資金風險,充分發揮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壽生會長在很多場合強調要高度關注四個重要指標:即主營收入利潤率、流動資金周轉率、全員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反映的是企業盈利能力,流動資金周轉率反映的是流動資金的利用效率,全員勞動生產率反映的是人的價值創造能力,全要素生產率反映的是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產水平。這四個指標可以從總體上體現一個企業的運營質量和效益水平,希望廣大企業緊緊盯住企業的運營質量和效益,從細節入手加大管理提升的力度,努力改善企業運營的質量和效益。
中石化今年上半年降本增效效果明顯。中石化從增產增效、優化增效、降本增效以及資產盤活等全方位挖潛增效措施入手,前5個月已實現增效80億元。中石油大力推進資金集中管理和債務集中管理,建立內部資金調劑機制,前5個月節約利息支出20%,通過加大增產增效活動,僅天然氣單項的開源增銷就增加利潤35.8億元。
智能制造已成為企業提質增效的有力抓手。石化化工生產工藝過程復雜、工藝條件苛刻,生產裝置大型化,生產過程連續性強,過去以人為主的傳統操作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化生產過程的需要,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石化企業必須加大兩化融合的力度,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工信部在全國選擇了109家企業開展智能工廠試點示范,石化行業有11家入選,這些企業經過兩年的試點示范,已經走在了全國流程工業行業的前列,新疆天業、青島雙星、魯西集團、九江煉化、鎮海煉化等,在降本增效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工信部第三批試點示范企業評審已結束,又有10家企業將列入新的試點示范公示,希望各石化企業根據自己生產過程和企業管理的實際,根據自己產品的特點和管理的薄弱環節,突出重點要素、制定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的可行方案,充分發揮現代化管理手段的作用。萬力輪胎通過智能制造大大提升了運營效率,原來生產一條輪胎需要48小時,萬力工廠縮短到了30小時;原來相同規模的輪胎企業需要2100多人,現在不到1/3;每人每年的平均產值達到332萬元,是傳統工廠的3倍。中石化、中國化工、德州實華等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效果突出,中石化、中國化工等大型集團是建立了覆蓋整個集團的電子商務網絡;德州實華是借助第三方交易平臺開展電子商務營銷業務。
3.2.4 突出綠色發展,確保安全環保底線
綠色發展是國民經濟“十三五”規劃五大新發展理念之一,也是石化行業“十三五”兩大發展戰略之一。上面已經談了環保要求日益嚴苛需要我們高度關注的問題,我們應該深深體會到: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國際國內最為關切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人每天必談的問題,現實使然,形勢使然,責任更是使然!在綠色發展方面,下半年我們要認真落實好《石化行業綠色發展行動計劃》的總體部署,把今年4月份發布的“六大專項行動計劃”確立的具體措施和任務目標落實到位,在廢水、廢氣、廢固治理以及節能減排、安全提升和園區綠色發展方面,推出一批先進的技術措施,一批典型示范企業,并實施嚴格的標準、督察和獎懲制度,讓綠色發展成為全行業共同的理念和行動。
循環發展是確保石化行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最大限度利用資源、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的重要途徑。大型石化基地在提升煉化一體化水平的同時,一定要把基地或園區內的循環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規劃起點就要突出構建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產業基地和產業鏈條的理念,按照石化產品鏈長、關聯度高,上下工序間產品、廢料與原料的有機轉換銜接緊密等特點,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大型石化基地規劃建設的經驗,強化上下游間的產品互供、協同發展以及能源梯級利用,在集約化、集群化中實現石化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上海化工園區、惠州大亞灣、寧波及大榭島石化園區,南京、上海、鎮海等石化基地,以及唐山三友、靈谷化工、魯北化工等,都已經走在石化園區(基地)和企業循環發展的前列,已經為不同類型的基地或企業提供了循環發展可供借鑒的經驗。工信部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的《指導意見》以及《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017年工作要點》,都對工業企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是在石化行業成立了唯一一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聯盟》,現有35家石化園區參加,經先行試點示范,將為石化行業和我國整個工業經濟體系提供經驗。
最后談談安全。安全形勢總是不容樂觀。今年化工和危化品領域已發生10起較大以上事故,共41人死亡。其中較大事故增加2起,死亡人數增加34.8%;重大事故1起,即臨沂金譽石化“6.5”事故,尤其是6月份以來接連發生5起較大以上事故。安全生產是發展的基礎和根本條件,離開了安全無從談發展,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安全,一定要強化安全風險意識,從制度上、管理以及文化理念上,都要突出強調安全,全方位做好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