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斌
漆黑的夜晚,航行的帆船有燈塔照亮前進的方向,迷路的歸人有北極星指引回家的路。而我,失去了目標,像風中的落葉隨處飄蕩,思緒也化作一只青鳥,穿梭在歷史的長河中……
思緒漫游到一千多年前的夏夜。一個少年在院子里捉螢火蟲,把它們裝進白色的口袋里掛在窗前,借著那微弱的光埋頭苦讀。他叫車胤,由于貧困買不起油燈,就用這個辦法讀書,由此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思緒來到了金色的大地。秋天來了,田野里,農民伯伯在辛勤地收割,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了歡欣的笑容;孩子們則跟在大人的后面,一邊嬉戲,一邊拾稻穗,因為他們懂得糧食“粒粒皆辛苦”。人們是如此熱愛勞動,因為勞動創造了豐收,創造了財富,更創造了未來。
思緒又飄到了那個讓中華民族哭泣的抗戰年代。王二小,一個小小少年,為了鄉親們的安全,把敵人帶到八路軍的埋伏圈,而自己卻犧牲了;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毫無懼色,高喊“怕死不當共產黨”;董存瑞,為了勝利舍身炸碉堡……英雄,數不盡,他們用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用生命換來了戰爭的勝利,只因他們有一顆愛國的心!
思緒,不再飄蕩,因為它找到了方向。我的人生應該有目標:要做一個智慧、勤勞、愛國的人,用學習和勞動創造不平凡的人生!
點評
第一自然段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了“我”失去目標,就像是帆船沒有燈塔,回家的路沒了北極星指引。由此,小作者借思緒的漫游和飄蕩,穿越在三個不同的場景——千年前的夏夜、秋天的田野以及抗戰年代,并結合這三個場景中的人物闡述了“智慧、勤勞、愛國”的主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努力方向,印證了小作者思想上的成長。
(劉厚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