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赫
父親嗜茶。
作為他的兒子,我的生活中自然也少不了茶。當我咳嗽、感冒時,父親會給我喝金銀花茶、菊花茶、柑橘茶等一些苦中帶澀的茶。所以,每次我都會偷偷再放一些白糖進去,雖糖與茶混在一起的味道并不怎么樣,但總好過這又苦又澀的茶。
近兩天天氣轉涼,我的咳嗽非但不見好轉,反而越發厲害了。
父親正在泡茶,我則在一旁等著。父親忽然舀起很多白糖倒入杯中,白糖傾瀉而下,迅速占據了杯子的一半,菊花若隱若現。開水盡數加入,滾燙的開水瞬間席卷了菊花與糖,我很快發現了不對——本應有絲絲清香的茶現在變得面目全非,充斥鼻腔的不再是清香,而是白糖的甜膩味。
我十分吃驚,細抿一口,卻發現口舌黏膩,甜得有些發苦,這種苦比茶的苦水更難入口。
父親看了我一眼,不瘟不火地說:“這茶,本乃苦中帶甜,糖卻反之,甜到極致,也會應了這物極必反之理。泡這茶,加了些糖,也許會暫時改善口感,但菊花茶降火、清熱、解毒的功效卻被糖給抹殺了。這茶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
于是,我將這杯加了白糖的菊花茶倒掉,重新倒了一杯開水,撮一些菊花落入杯底。這次,我沒有放糖。茶杯中,菊花隨水飄動,花瓣如雪,茶香誘惑著我抿上一口,清新的茶水在口中蕩漾,微苦帶甜,甜中溢香。
在午后的陽光下,我坐在竹椅上,悠然品著這清香四溢的菊花茶,心中滿是愜意。這次,我沒有放糖,因為我已經明白了物極必反的道理。
點評
習作第一段就一句話——“父親嗜茶”,一個“嗜”字突出了父親對茶的喜好,近乎偏執,為下文父親用茶教育“我”作鋪墊。對于“我”在茶水中加糖這一行為,父親并沒有直接提出批評,而是用事實說話,讓“我”品嘗甜到發膩、發苦的糖茶水后,再曉之以理,可謂教育深刻。“這次,我沒有放糖”,是“我”行動上的改變,“微苦帶甜,甜中溢香”是“我”用心品茶的感受,相較之前的“苦澀”,“物極必反”的道理不言而喻。
(王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