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民
花鳥畫的時代精神
雷家民

寒禽 33cm×66cm
“筆墨當隨時代”,這是石濤針對當時畫壇的復古畫風所提出的論斷,也是今天我們進行花鳥畫創作所必須遵循的。藝術家所處時代的文化、倫理道德、審美觀念、藝術思潮等必然會對其創作產生影響。在創作中就會表現出不同的形式和藝術語言。翻開歷史畫卷,除了使我們得到藝術享受之外,還能體察到那個時代的信仰追求與審美風格的演變。中國繪畫史上兩宋的“寫實”工筆花鳥,明清文人水墨寫意花鳥兩種不同的繪畫風格,傳達了人們不同時代的政治經濟走向。西方的古希臘繪畫、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以及近現代印象畫派、立體畫派都各自體現不同的時代精神和藝術風格。
花鳥畫演變過程中,有輝煌的時期,也有低迷的階段,雖然其形式和原因錯綜復雜,但從本質上講,如果一個畫種的審美取向脫離了時代精神,必然會走向衰落。清代的“揚州八怪”可謂丹青高手,他們對寫意花鳥筆墨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若代代“八怪”,中國花鳥畫必然會走入怪圈。以“文人畫”自居的董其昌說:“如柳則趙千里,松則馬和之,枯樹則李成,此千古不易,雖復變之不離本源,豈有舍古法而獨創乎?”按他的理論,如畫柳、松、枯樹等只能按趙千里、馬和之、李成的表現方法來畫,認為古人的畫法就是本源,是千古不變的,因此不能獨創。這種過于崇尚古人的理論和創作方法,嚴重脫離了時代精神,阻礙了當時的藝術發展。
傳統畢竟是時代的產物,再好的繪畫樣式也只是那個時代的審美觀念的體現,所有的利用方式都不應棄本求末,仿其表面。只有將傳統精髓與時代精神互動交融,才能得到變異和發展。20世紀二三十年代徐悲鴻和林風眠在融合中西繪畫語言方面都找到了各自的結合點:徐悲鴻以西方寫實造型和中國文人畫的筆墨相結合;林風眠則借鑒西方現代藝術的色彩與我國的傳統意象造型相融合進行變革,給我國的傳統繪畫注入了新的血液,賦予中國繪畫以新的內容,并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
花鳥畫強調時代精神的表現,題材的選擇只是一個方面,而更重要的是符合時代的審美標準和情感來創作。花鳥畫所表現的是花草禽獸,而表達的卻是人的精神和情感,無論是描繪傳統題材還是現代題材,都應結合時代醞釀新的意境,表現出對時代精神的感悟和藝術情趣,不能總是重復古人已有的程式和格局。傳統的技法和形式不完全適用于時代的審美意念,這就迫使我們在當代花鳥畫創作中必須對傳統繪畫有所發展和創造。創新應體現時代精神,絕不能失去中國藝術中的精神文化內涵。如秦漢雕刻藝術所有的淳厚質樸、深沉雄偉之感,唐代藝術所顯示出的豪華壯麗,宋代藝術的古雅意蘊,明清時代的簡潔清秀,這些具有東方文化的藝術神韻,是我們創作花鳥畫、把握時代精神最好的養料。
跨入21世紀,繪畫觀念更新周期越來越短,我們必須時常審視自己的創作理念,固守既有的觀念必然會落后,必然會失去創作的活力,藝術的生命必然會萎縮。對美的追求,人類常有不滿足的心理,正因為如此,藝術創新的腳步才永遠不可能停止。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文化、藝術跌宕起伏的時代,藝術創作也要體現當代人的情感與審美情趣,花鳥畫也不例外,既要符合主流的時代精神,又要超越普通的審視,這樣才能達到藝術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