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 劉登輝

每逢周六,72歲的包善賢都會準時出現在浙江省杭州市慶春路上的新華書店里。一張講桌,兩把椅子,就是他的“小講臺”。從2006年至今,包善賢在這家書店已經免費講課11年。
包善賢出生于杭州下城區天水橋,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杭州人。退休前他在大慶工作,退休后回到杭州。2006年,包善賢應邀在浙江省華杯賽教練員培訓班上講課,正趕上他的第二本書出版,“我就和書店搞了一個有獎答題活動,有20個人參加,誰答題答得好,就發給誰現金和購書券獎勵,答完題后,我再現場講解考試題目”。
這一次有獎答題活動結束了,包善賢的免費奧數答疑活動卻并未停止。此后的每周六上午,他都會在書店設教席,給孩子們免費解答奧數題,一做就是11年。
“我很喜歡教學生,其他的教不了,奧數還能應付得過來。”包善賢說。書店的書吧免費給他提供了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供他給學生答題,每次只要他一到,“課堂”就開課了。
書店學生問問題比較分散,為了能照顧到不同年級的學生,杭州一家教育培訓學校免費給包善賢提供了一間教室。除了周六的書店答疑,每周日上午,包善賢還會到學校里給學生們免費答疑。“10點以前是給六年級講,10點之后是給四五年級講,哪個年級想問問題,直接看時間來就行了”。
72歲的包善賢雖然還在堅持免費答疑,但他也坦言自己教不了幾年,“現在想問題不比從前,有的題目我得花好幾天才能想出答案來。我歲數大了,但我希望只要能做就繼續做下去,能去答疑就去答疑,講到我講不動為止”。
雖然在講授奧數題上頭頭是道,但作為“講師”的包善賢從未有過教師的履歷,完全依靠自學。
“我從小就很喜歡數學,數學成績一直很不錯”。高中畢業后,包善賢上山下鄉被分配到了大興安嶺,兩年后又分到大慶采油廠工作。雖然從事的工作和數學并不相關,但包善賢從未放棄研究數學。
1988年第二屆“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數學競賽(簡稱“華杯賽”)的舉行,讓包善賢動起了教數學的念頭。“一開始我想讓女兒學奧數,但她不愿意,我就讓她學校的校長推薦幾個學生跟我學,第一次來了三個學生”。
“當時有兩個學生三天兩頭不來,剩下一個學得很認真,后來拿了華杯賽大慶市一等獎,到深圳全國總決賽得了個銅牌”。第一次嘗試成功后,連女兒也愿意學了,包善賢教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地在數學競賽中獲獎。
大慶有不少學校專門聘請他擔任課外輔導員,給他騰出一間教室辦興趣班,都是免費的。包善賢回憶,班上人最多時,整個教室98個座位都坐滿了,其他學生只能站著聽。
就這樣,包善賢先后在九所大慶市的中小學擔任校外輔導員,無償為學生們教授數學。
在杭州無償答疑11年后,今年,包善賢又有了籌備免費網絡教學的新想法,“現在網絡這么發達,如果把我的答疑視頻傳到網上,全國學生都可以通過視來學習奧數”。
“包老師講課不像其他老師那么枯燥,很形象生動,而且思路和理念跟學校老師不太一樣,會把一些提綱挈領的東西講出來,做題的時候就可以舉一反三。”包善賢早年在大慶的學生賈旭說。賈旭從小學四年級到初二,一直在包善賢的輔導班上課,在他的指導下,兩次在希望杯全國邀請賽中獲得銅牌,多次在省市一級比賽中獲獎。
如今,包善賢每周要花兩個半天答疑,平時不僅要自己看書做題,還要給出版社審稿,閑暇時間幫女兒照看孩子,生活過得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