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江蘇省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董菊 整理

我一年要完成肝臟手術四百多例,曾在全國三十多家大型醫院指導活體肝移植技術。我的手機號碼隨時對患者開放,無論是在診室還是病房,隨時接受患者的咨詢。你可能以為,我每天不是在開刀,就是在去開刀的路上。然而,醫務人員要以“守護健康”的信念為病人盡心治療,首先要做好健康的模范。既要有鐵人的體魄,還要有細膩沉靜的性格,才能承擔起長達數小時甚至十幾小時的連續手術。我鍛煉身體的“鐵人三項”是跑步、游泳、畫插圖。
我小時候就愛在田間縱情奔跑,但從未發現有長跑方面的天賦,直到考上醫學院,在體育測試中,我輕松跑了第一名,之后代表系里參加比賽,又是第一,再次代表學校參加江蘇省大學生運動會,囊括了那年男子800米、1500米、4×100米冠軍。直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江蘇省大學生800米、1500米的紀錄還沒被打破。工作以后,我依然保持健步如飛的風格,常常穿著一身筆挺的白大褂風一樣地閃過,遇到急診搶救患者,沖在最前面。
連續四臺的肝臟切除手術結束后,時間指向了晚上6點。10小時的緊張工作,手術助理們的腿已經麻了。我脫下手術袍,轉了轉略感僵硬的脖子,向所有合作人員致謝……這樣的一天,對我而言如家常便飯。然而第二天早上7點,我又神采奕奕地出現在病房。“鐵人”是我們科的王學浩院士對我的評價。
如何保持這樣充沛的體力?我的“獨門秘籍”就是游泳放松。1000米30分鐘,這樣的成績讓眾多年輕人都自嘆不如。什么時候學會游泳我已經不記得了,小時候父母把我丟進水塘里,撲騰兩下就會了,并愛上了游泳。現在我每周至少游泳4000~5000米。在水中,我可以全身心舒展,一掃手術的疲勞。外科醫生常高度專注和緊張,忘記時間、饑餓和痛苦,這樣的工作強度常人無法想象。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病人負責。病人來醫院是求健康的,首先醫生就得自己保持健康,才能夠將健康傳遞給患者。
20世紀80年代杜競輝教授編撰的《外科手術學》中,一幅幅解剖圖栩栩如生,每一根血管神經都分明清晰,這些圖譜都是由我手繪而成。我的父親是一名美術老師,我從小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少年時的素描作品多次獲獎。素描需要作畫者有細膩的筆下功夫,沉得住氣,靜得下心。上了醫學院后,我將對素描的熱情轉到解剖繪圖中,畫的解剖圖常被老師用來當示范圖,而這背后,是我日以繼夜對醫學的鉆研。
外科醫生握著的手術刀關乎病人的生命,必須嚴謹細致。人體肝臟質地嬌嫩,各種血管縱橫交錯,手術的難度和風險很大,要求手術醫生精確地知道包裹在肝臟內部的血管位置,并靈巧地避開。通過多年解剖圖的繪制,人體器官結構、血管神經都已深深印在腦海中,幫助我順利進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