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濤
摘 要: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普及應用,教育水平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特別是對農村的教育來說,信息技術極大地縮小了城鄉間的教學差距。信息技術不僅使農村學校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提升,而且深刻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將教學內容與在線學習方式進行了有機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中。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思想政治;學習方式
作為一名農村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師,我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深有感觸。原來,農村的信息閉塞,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條件還是成長環境都使得農村高中的教學遠遠落后于城市的水平。學生的學習方式簡單傳統、思維狹窄、社會經驗不足,在設備條件存在差距的情況下,無論教師怎樣努力,也很難與城鎮的教學相提并論。而今,信息技術已經在大多農村學校得到了普及,傳統的教與學都隨之發生了變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效率在以看得見的速度飛速提升。具體來說,信息技術對農村高中思想政治學習方式產生了以下積極的影響。
一、睜開眼睛看時政
雖然說農村家庭擁有計算機不是新鮮事,但還遠沒有達到城市的普及程度。這對學生的學習視野有著極大的局限。當我們有了信息教學設施,一下就打開了學生的政治視野。他們通過網絡獲取最新的時政信息,搜集海量的學習資料。
就如“生活與消費”這一知識。原來學生對這類知識的體驗就只能限制在自己農村相對落后的經濟生活狀態范圍內,他們對流通的認知基本停留在購物和物品交換的層面上。而有了信息技術,他們可以通過網絡直觀地見識到“信用卡、支票、外匯”等豐富的貨幣流通形式,給他們帶來了強烈的情感沖擊和學習渴望。因而,他們開始習慣于使用網絡來開拓自己的知識層面。
二、不再埋頭啃書本
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學生自我發展的關鍵因素。然而,在缺少信息技術的條件下,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通常是指學習的規范性、自律性和自覺性。也就是說,農村學生所謂的良好學習習慣指的是能夠自覺地埋頭啃書本。
當我們擁有了信息技術這種學習手段,學習上的“勤”已經不再是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唯一好習慣了,學生更喜歡通過計算機網絡等平臺來“巧”學,這也成了更值得提倡的學習習慣。而且,信息技術對農村的學生更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對他們使用信息技術高效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基本不用投入太多。
比如“影響價格的因素”和“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部分知識,在農村環境下,物價的變化體現并不明顯。學生在缺少實踐體驗的情況下,只能是硬性通過抽象思維來理解這些理念。而有了信息技術,學生會自覺通過網絡來查找相關的信息,大量的實例和理論解析會幫助他們迅速消化這部分知識。
三、內容上突破教材
網絡給教學和學習提供了無限量的信息支撐。學生通過信息技術這個平臺,可以輕松地實現對知識的拓展學習。在信息技術條件下,課本中的知識其實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求。
如“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及“股票、債券和保險”這一部分知識。原先,學生能夠接觸的理財方式非常有限,其生活周邊的金融機構也是以最基層的合作社、信用社為主。課本上講到了股票、債券等金融類型,學生在平時也聽說過,所以能夠基本習得這一知識。但有了信息網絡之后,學生會在網絡上了解到一些在課本上沒有的金融理財和流通形態,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APP中的小額理財窗口,如比特幣等網絡虛擬貨幣等。這些知識使學生對貨幣、理財方面的認知突破了教材,跟上了時代的腳步。
四、學習形態更靈動
信息技術不僅是由于網絡的應用而改變了農村學生的學習方式,而且對其學習過程的影響也是革命性的。在過去,教師通過掛圖向學生展示具象信息,大多數時候是通過黑板向學生傳遞知識的。而有了信息技術平臺,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形態變得靈動而多彩。大量的圖片、音樂、視頻、動畫被應用于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思維的刺激是多元的、立體的。而且,信息技術具有即時的互動性,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鼠標、遙控設備、激光筆、觸摸屏等實現教與學的及時互動。還有,信息技術也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提供了條件上的支持。
如“經濟全球化”這一部分的教學,我就組織學生開展了探究式學習。讓他們分組通過書籍或網絡來查找資料,對全球經濟進行自主式研究。然后,我再讓他們將研究結果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分享出來,實現全班的交流。這樣的學習方式,在沒有信息技術時,是不可能實現的。
總之,信息技術的應用對農村高中學生思想政治學習方式的影響是深遠的、是革命性的。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視野、學習內容以及學習形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得他們的綜合素養發展走上了新的平臺。
參考文獻:
[1]胡英華.信息技術在農村教育發展中的促進作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6(10).
[2]張芳霞.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整合[J].考試周刊,2017(30).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