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摘 要: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家的觀點,廣義知識可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三大類。其中策略性知識也叫學習策略。結合實例論述學習策略的三個方面。
關鍵詞:策略性知識;信息技術;學習策略
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家的觀點,廣義知識可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三大類。陳述性知識主要指語言直接陳述的知識。主要用于回答“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問題。程序性知識是指學習者難以清楚具體地陳述,則借助某種形式間接推測從而得出的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策略性知識的目的是讓學習者主動調節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是關于“如何學習、如何思維”的知識,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核心就是策略性知識。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曾經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由此我們認為策略性知識可以指導學習者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過程,對學習方法進行選擇,對學習過程進行調控,以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的知識。策略性知識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調控策略)、資源管理策略。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針對這三種學習策略談一談我的認識。
一、基于認知策略的學習策略
根據加工方式的不同,認知策略一般分為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復述策略是學習者為了保持信息的存在而對信息進行重復的過程,它包括重復、朗讀、抄寫、記錄、畫線等。針對陳述性知識,我們經常使用復述的策略。如在學習高中《網絡技術應用》第二章第三單元《網絡域名及其管理》中,教師要求學生將書上關于域名與其對應的英文縮寫圈起來,再抄寫到記錄本上,以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再如學習Frontpage軟件時,通過多次點擊Frontpage圖標,讓學生將圖標與Frontpage軟件建立關系,最后通過當堂測試題來檢測是否熟記了這些符號。
精加工策略是學習者將新習得的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的舊知識關聯起來,使新獲得的信息更豐富,更容易記憶。它是一種理解性的記憶策略。精加工策略有類比、想象以及用自己的方式做筆記等。如在學習IP地址分類時,判斷給出的32位二進制IP地址是哪一類地址時,學生結合已經學過的IP地址格式這一概念,將給出的32位的IP地址分割成四段,每段八位,再算出第一段IP地址的十進制數值,結合A、B、C三類地址的十進制數范圍得出結論。
組織策略是學習者記憶和學習新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是將需要學習的材料按類別分成很小的“塊”,并在學習過程中將這些“塊”和其他信息聯系在一起。組織策略包括列提綱、找要點、建構知識網絡等。
二、基于元認知策略的學習策略
元認識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視策略和調節策略。
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主動瀏覽、設置疑問等。如在每節課前三分鐘,教師通過適當地情境引入(視頻或一幅圖),在分析講解引入內容時提出疑問,學生結合疑問制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計劃。制訂計劃應該先有一個明確的長遠計劃,然后再把它細分為一個個階段性的短計劃,最后將具體行動落實到細致短小的計劃中去。
監視策略包括自我提問、自我跟蹤、監視領會等。如在學習Frongpage動畫插入時,當學生用插入“Flash影片”的方法插入一個“*.gif”動畫時,發現不能正常顯示。這時就產生了自我提問“為什么”,進而通過分析得出gif動畫的本質是圖片,應該用插入圖片的方式完成的結論。由此我們看出監視策略可以使學生發覺到自己在注意力和理解力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引起警惕,以便后期學習過程中加以重視。
調節策略包括在學習過程中調整速度、經常復查、使用應試技巧等策略。如在單元檢測環節,學生做題時跳過某個難題,先做后面的題就是調節策略在學習中的具體應用。一個懂得學習的學生,能夠認清自己的愛好特長、學習習慣、心理狀態、能力限度以及在學習上存在的不足,并不斷做出積極的自我調節,矯正自己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基于資源管理策略的學習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包括時間管理策略、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等。
面對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生應當有一個“對策”。首先,列出學習時間表,盡量細分時間單位。學習過程中要利用好零碎的時間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防止拖拉。其次,對學習環境進行管理,學生學習時走進地點相對固定、環境安靜的教室,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最后,在課堂上要調節心情,努力配合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與老師互動交流,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學習有法,學無定法”,我們只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充分利用策略性學習,學習效果和效率會取得明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皮連生.知識的分類與教學設計[J].教育研究,1992(6).
[2]朱春霞.基于知識分類的信息科技教學實施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4(6).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