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玲
摘 要: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與教學設計中的其他部分有著密切聯系。學生是課堂的真正主體,一切教學活動是圍繞這一主體的主動參與學習展開的,只有當教師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對學生進行學習前的各種情況分析,才能有效地利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完成各項學習活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學情分析;最近發展區
一、高中地理課堂中學生學情分析
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通過平時觀察交流聽課教研活動,從高一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偏差、學習風格與習慣、課堂參與、課后作業延伸及日常生活的表現等方面去了解學生,通過定性分析我們發現以下情況。
1.初、高中地理知識跨度大,致使高一新生在思想、學習方法以及地理知識和能力儲備方面一時不能適應或準備不足,普遍感覺地理難學。
2.面對地理課本不知從哪里下手,總感覺腦子里亂糟糟的,不知道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即便是認真學了,努力背了,但還是記不準、記不全,在解決問題時,不是理解出現偏差,就是沒有解題的思路,或是有了思路答不完整。
3.課堂參與程度低,僅限于一問一答,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深入思考。
4.很多同學課堂上不愿意主動發言,幾乎不質疑,更別提上升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了。
二、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教學脫離學情的原因分析
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教師互聽互評課,交流教法,探討教育理論,發現存在以下原因:
1.備課過程中重“文本”輕“學生”
在“知識本位”“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地理教學中,教師的備課時間、精力幾乎都用于研究大綱、鉆研教材、撰寫教案。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閉門造車”式的教學設計,有些青年教師往往還對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特別研究,常常花大量的時間制作出精彩生動、內容豐富的課件,然后用設計好的教案、課件機械式地上課,不能隨機應變,也不會調整教學進程和策略。
2.教學起點和要求定位不恰當,分層教學措施缺失
一方面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班級和學生,在確定教學目標、教學起點時搞“一刀切”,提出的學習要求相同,導致對有的班級和學生教學起點偏高,有的班級則相反;另一方面對課堂教學提問的問題難度、作業難度和作業量、完成時間等方面的要求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如學習興趣、認知能力和知識基礎等,難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收獲,從而出現優等生“吃不飽”,基礎薄弱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
3.不能根據學情妥善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不善于因勢利導、深入淺出,使學生對地理產生抑制情緒,這是學生感到地理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基于學情分析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
1.“備學生”,分析學情,找準“最近發展區”,恰當定位教學起點
教師要著手找準“最近發展區”。余文森先生指出:“只有針對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區的過程。”教師只有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恰當定位教學起點,地理課堂教學才能是高效的。如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單元“工業的區位選擇”一課,關于教材中“影響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工業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等內容及相關的知識要點,我們把教學起點調整為“舉實例分析說明各類工業區位選擇指向性的特點”和“根據材料說明工業區位選擇因素的發展變化”,這樣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逐步加深思考,使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滿足。
2.立足學情,準確定位三維教學目標
學生的學習起點、認知特點、認知風格和態度是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教學目標的制定切忌理想化,不切合學生實際學情的教學目標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也是不能實現的。教學目標需從三個維度來進行分析、制定:①知識與技能的基礎是影響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最重要的因素。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教學前的一個星期,我給學生布置了兩個任務,一是復習初中關于城市的相關內容,二是利用周末去尋找并拍攝菏澤主要工業區、住宅區、商業區。講授新課時,就從學生拍攝到的照片入手。②過程與方法的基礎也是確定教學目標的重要方面。③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基礎是最高層次的課程目標,對地理有效教學的影響深遠長久。這種培養主要滲透在教學過程中,例如在“學習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時,適時引入“北斗衛星”等時政熱點,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3.依據學情,組織教材,合理把握地理知識的難度和深度
學生的能力和基礎差異很大,在學習同一部分地理知識時,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其學習的深度在心理需求上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組織學習,不要搞一刀切。例如,“太陽高度”的知識內容很多,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和基礎好的學生,就要依據他們的不同情況,合理把握知識難度和深度。
總之,要做好高中地理教學,教師首先要全面了解學生,對學生進行較準確的定位,然后根據自己的了解情況來安排教學。在“全面了解學生”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學習能力、知識儲備程度、接受能力以及喜歡的授課風格等。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可以讓教師在教學中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山東省教學研究室.地理教學研究與指導[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