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弟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能夠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那么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時事政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呢?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的時候,就顯得十分重要,要能夠結合時事政治開闊學生的視野,也要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起來,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使學生受益匪淺。
關鍵詞:時事政治;教學原則;政治觀念
時事政治是初中生學習政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結合教材內容穿插一些實時性內容,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也要能夠合理地設置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本文以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為背景,以政治課堂教學中時事政治教學為切入點,強調時事政治的重要性,簡要說明了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該如何有效抓好時事政治的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要能夠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結合學生的成長特點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時事政治則主要指的是最近期間發生的、能夠體現黨和國家路線方針的趨勢性事件,在時事政治的教學中,要能夠幫助學生透視社會熱點,正確地認識形式,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也要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局勢,提高學生思想認識水平和判斷能力,幫助學生了解現在世界的發展態勢。也要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教學變得更加有意義。
一、時事政治的教學原則
在時事政治的教學中,要能夠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將政治學科與生活相聯系,提高學生的認識,拓展學生的視野,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時事政治要能夠以思想政治課為載體
時事政治是初中思想政治的重要補充,也是緊密結合時事進行教學的,例如,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現在的“一帶一路”的政策方針進行講解,可以讓學生課下搜集“一帶一路”中四年來取得的重大成果:實現了戰略對接、優勢互補。同有關國家協調政策,包括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東盟提出的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哈薩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間走廊”等。還將簽署一批對接合作協議和行動計劃,同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發出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倡議。各方通過政策對接,實現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同時也讓學生為我國取得了輝煌成就而產生自豪感。將時事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緊密聯系起來,既讓學生學會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又做到了以理服人,使時事政治教育滲透到了學生思想的深處,充分發揮了時事政治教育的思想導向功能。
2.時事政治要能夠堅持重大事件為選擇的原則
在時事政治的教學中,要能夠體現國家的重大方針,如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學中,教師則可以運用多媒體將電視上經常播放的一則夢娃系列的公益廣告:“國是家,善作魂,勤為本,儉養德,誠立身,孝當先,和為貴”。讓學生分析和討論“夢娃”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從而讓學生明白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影響著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從而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補充,讓學生體會文化的作用以及發展文化事業,特別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注意文化的重要性和意義。也讓學生明白這些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懂得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在長期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是各種文化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
3.時事政治教學要能夠反映各方面建設的正面和積極事件原則
正面教育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運用積極的手段和力量,對學生進行肯定為主的心理輔導。例如,在《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九寨溝的地震為例,在地震的過程中,八方支援的活動。聯系每年的感動人物的評選情況,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
4.時事政治要能夠培養學生運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原則
初中時事政治的教學中,優化教學流程,引導學生構建有效的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在整體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建構方法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一下現在冬天出現的霧霾,這個現象的產生是因為什么,讓學生通過推理論證的方法對這個現象進行分析,從本質上是因為什么?這種現象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影響?由于很多學生是聽說過或者是經歷過霧霾的,所以對這個討論感興趣,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則自然會想到新聞中的有關報道,所以會很快地解答出來這兩個問題。然后教師則可以繼續引導學生想出一些解決霧霾的方法。這時候學生會根據剛才分析的原因進行思考。并且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素養,也為學生的創新奠定了基礎。
二、時事政治教學的方法和途徑
在時事政治教學中,要能夠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加強初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時事政治教學的內容涉及國情教育、形勢教育、法制教育、政策教育、德育等方面。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讓學生可以在時事政治的教學過程中,享受快樂、感受教育。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
1.發布每日的時事政治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都做好演講的準備,讓學生課下對每日的新聞和人民日報等報紙或者報道上面的報道進行剪輯,并且按照政治、經濟和文化等主題進行適當的取舍,剪輯出有影響的時事新聞,盡可能做到語言精練。從而讓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國內的大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2.合理安排學生進行時事政治的演講
初中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力,教師可以適當地組織學生進行有關時事政治的研究,鍛煉學生演講的技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可以自行選擇要演講的題目,結合自己演講的題目進行有關時事政治的搜集、篩選,形成自己對政治要聞的認識。當學生演講過后,要讓學生對自己演講的內容進行總結。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也可以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觀。
3.辦理校園網絡專欄
教師可以利用校園的黑板報或者是校園的網絡建立起時事政治的有關板塊,對其內容進行時事更新,充分發揮媒體的宣傳作用,增加學生了解政治的直觀性,也可以讓學生在網上進行交流和討論,促進學生更加了解政治,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
總之,時事政治的教學,要能夠遵循政治學科與生活相聯系的原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感。
參考文獻:
高建春.時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華少年,2015(26):1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