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博
不久前,本年度北極前沿大會在挪威特羅姆瑟舉行。這是一個討論北極可持續發展的國際論壇,其中不少北歐國家期待中國在北極事務中投入經濟與科技資源。
北極航道的商業化已成為現實,2011年有36艘船只通過北極東北航道,2012年有46艘,2013年有72艘,但登記準備通航船只卻達600艘。2014年受冰況影響下降至53艘。2014年9月19日,加拿大“努那維克”輪從迪塞普申灣起航,途經西北航道抵達中國營口鲅魚圈港,成為世界上第一艘成功穿行整條北極西北航道的遠洋商船。中遠永盛輪(最近一次是2016年7月)多次往返北極東北航道“進一步擴大”北極東北航道商業化運營的規模,為建立北極航行常態化運營模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世人都知新疆是連接中國與中亞、中東的便捷通道,是中國陸上絲綢之路的通道,但都忽略了新疆有一個通往北冰洋的出海口,那就是額爾齊斯河。筆者通過調研,在2012年就率先提出了疏通額爾齊斯河,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合作,開發額爾齊斯河、鄂畢河、北極海上航道。
額爾齊斯河發源于中蒙邊界的阿爾泰山,流經中蒙哈俄四國,在俄羅斯秋明州的漢特曼西斯克市與鄂畢河匯合,最終注入北冰洋的克拉海,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水系的國際河流。額爾齊斯河曾擁有輝煌的航運史,清朝光緒二十七年即1901年,中國政府在新疆境內的額爾齊斯河布爾津設立碼頭與俄國進行定期通航。該航線從額爾齊斯河布爾津港口起航,經過額爾齊斯河干流,齋桑湖、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帶。
這條航線全長4248公里,在我國境內546公里,出境后先進入齋桑湖。1950年布爾津的港口碼頭已增加到了4座,周轉車輛最高時多達200余輛,船舶多達35艘。1959年蘇聯在齋桑湖建布赫塔爾馬水庫后,齋桑湖已與水庫連成一體,形成面積為5500平方公里的大水庫。湖水平均深度增至11—13米,具備通航條件。中國償還前蘇聯援建企業近一半的債務,都是通過額爾齊斯河布爾津碼頭轉運的。中蘇關系惡化后,于1962年中斷了額爾齊斯河航運。
中斷了54年航運的額爾齊斯河上,如今分布著可可托海水庫、布爾津縣阿克吐別克牧區水利渠首等14座水利設施,這些水電設施為當地發電、灌溉農田、草場提供了保障,但這些水電設施卻沒有為航運船只保留船閘,航運被破壞了。
其實,額爾齊斯河現象在我國河流中普遍存在:往往只重視發電、灌溉,不為河流航運留船閘,河流沒有得到綜合利用,而且這與我國建設海洋大國的觀念不符。建設海洋大國,首先是要讓國內所有的河流都能流動起來,不至于斷流,并且讓所有外流河都能行駛船只到海洋,這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海權、出海口。
新疆有出海口,而且是通往黃金水道北冰洋。在北極航道馬上商業化的今天,恢復額爾齊斯河航運具有重大價值。隨著全球變暖,疏通后的額爾齊斯河除了冬季,其余季節應該都可以通航。
筆者認為,應恢復額爾齊斯河航運并使之與鄂畢河航運連接,可直通北極東北航線,這是一條亟待開發的新疆北極航道。這條待開發的航線極具戰略與經濟意義,其中有一條經過哈薩克斯坦齋桑湖、鄂木斯克、秋明、漢特曼西斯克直至鄂畢灣進入喀拉海的北極東北航道,經摩爾曼斯克、直達北歐、西歐、地中海。
額爾齊斯河-鄂畢河水系本身就是一條運輸大動脈,鄂畢河流域可航行河段總長近15000公里,經托博爾河,在秋明與葉卡捷琳堡、彼爾姆鐵路相連,直通俄羅斯歐洲地區。額爾齊斯河-鄂畢河水系最大的港口是鄂木斯克,它不僅與西伯利亞大鐵路相連,而且有運河與葉尼塞河相連。如果疏通額爾齊斯河,將形成新疆、西西伯利亞、北極航路經濟帶。
另一條重要水道是2012年哈俄擬建設的歐亞運河,目前主要有兩個方案:俄羅斯方面傾向的方案是擴建現有的伏爾加-頓河運河;而哈薩克斯坦的建議則是建一條橫跨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的歐亞運河。
近年來,俄羅斯領導人接連邀請中國及亞投行參與北極航道開發,中俄總理第二十次定期會晤的聯合公報已將北極航道開發利用寫入。因此,新疆應積極參加俄哈正在醞釀的歐亞運河,開辟新疆經額爾齊斯河至里海、黑海的海上絲綢之路。▲
(作者是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莫斯科大學政治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