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
駱駝隊來了,停在我家的門前。
它們排列成一長串,沉默地站著,等候人們的安排。拉駱駝的摘下了氈帽,禿瓢兒上冒著熱氣,是一股白色的煙,融入干冷的大氣中。
爸爸和他講價錢。雙峰的駝背上,每匹都馱著兩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還是“烏金墨玉”呢?拉駱駝的說,他們和駱駝從門頭溝來,是一步一步走來的。
爸爸和他們講好價錢了,人在卸煤,駱駝在吃草。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草料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tài)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老師教我,要學駱駝,那是沉得住氣的動物。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也許它天生是該慢慢的,偶然躲避車子跑兩步,姿勢很難看。
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會系著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地響。
“為什么要系一個鈴鐺?”我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
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因為狼會咬它們,所以人類給它們帶上了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知道那是有人類在保護著,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嚼著從胃里倒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們,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了,太陽特別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嗎?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駝背上的“烏金墨玉”都賣了,鈴鐺在輕松的步伐里響得更清脆。
夏天來了,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夏天駱駝到哪里去?”
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
綠森林摘自《七彩語文》(部分內容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