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玉榮 張曉東
摘 要:大豆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近年來我國對大豆產品的開發不斷推陳出新,對大豆的需求量在不斷提升,解決大豆重迎茬問題,不僅能夠提高大豆的總產量,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也能夠解決土地的輪作和板結問題。本文從大豆的習性入手,探索了大豆抗重迎茬的途徑,同時也展望了大豆種植和生產在我國未來的前景。
關鍵詞:大豆深加工;抗重迎茬;營養與健康
中圖分類號:S56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22
大豆作為高植物蛋白食材,普遍受到人民的重視。如何提高大豆的產量成為農業熱點研究課題,尤其是對大豆抗重迎茬的研究,更是受人矚目,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一難題正一步步得到解決,并推廣開來。
1 大豆作物的習性
大豆作為我國北方的傳統農作物,大豆的習性是趨暖作物,在12~15℃是發芽的最佳溫度,生長的最佳溫度是20~25℃,開花期的溫度最好在20~28℃之間。開花期與結莢期同步,開花前吸肥量不到總量的15%,而開花結莢期占總吸肥量的80%以上。大豆傳統栽培種不能重迎茬栽培,如果重迎茬種植會因為易發生病蟲害、根系分泌物的毒害、營養的過度消耗、土壤板結等原因,而導致大豆減產20%~30%。 因此,在傳統耕種中大豆要與其它作物3a輪作耕種,本可以重迎茬種植。
2 大豆抗重迎茬的途徑
2.1 品種途徑
大豆傳統耕種技術下是要盡量避免重迎茬的,重迎茬不僅使大豆大幅度減產,同時還會由于營養消耗的過多,而使土地板結而變得貧瘠。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新品種不斷被推出,目前就有很多抗重迎茬的大豆品種,被研發出來并投入種植,如果要讓大豆重迎茬播種而不減產,就一定要選擇抗重迎茬的新品種,從品種上解決重迎茬減產問題,比如濃豐25、合豐35、綏農14、合豐40等,對重迎茬都有良好的抗性。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了重迎茬所帶來的病蟲害等問題而造成的減產。
2.2 生物途徑
大豆抗重迎茬的生物途徑,就是充分利用根瘤菌的習性,利用生物制劑使根瘤能夠更早地成熟,促進大豆根系的發達,能夠更好地接受養分,并利用生物制劑有效減少大豆重迎茬的病蟲害,同時運用生物制劑來提供養分,使大豆成熟而減少對土地養分的過分汲取,從而抑制土地因養分過度損失而引起的板結和貧瘠,也避免和減少大豆重迎茬所帶來的減產。這樣,既解決了大豆重迎茬的減產問題,又解決了土地被過分開發應用的問題。
2.3 化學途徑
解決大豆重迎茬問題的另一只途徑就是運用化學途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化肥農藥,化肥農藥是有效解決大豆抗重迎茬問題,但是對土地的板結問題卻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化學手段主要是通過加施氮肥,以增加土地的氮含量,有效促進根瘤菌的分裂,促進根瘤的增大,在大豆苗期或者花期追施氮肥效果相當明顯。此外還有注意觀察,使用農藥,以減少或者避免病蟲害的發生,以保障大豆的穩產。化學途徑對土地和環境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應減少使用或者避免使用。
2.4 間種途徑
大豆重迎茬的另一個避免減產的手段是間種途徑,就是在同一塊地上,重迎茬不完全種植大豆,而是與其它作為間隔種植,主要是為了有效地減少土地的板結,增加土地的空氣含量,減少土地的氮流失,使大豆的根瘤生長期縮短,促進大豆根系的發達,從而有利于養分的吸收,減少土地板結程度,避免大豆產量的大幅下降。
3 我國未來大豆種植和產品開發的前景
種植方面,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日子里,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會不斷增大,種植區域也會不斷拓展;種植技術會不斷提高,抗重迎茬問題會解決的越來越好,田間管理越來越簡單,生物肥料和有機肥料將逐漸取代化學肥料;大豆的品種將越來越優良,不僅抗病能力增強,而且產量也會不斷得到提升。
產品開發方面,將會有更多的大豆深加工產品被開發出來,廣泛用于產品、藥品、服裝、包裝等不同的行業,會有更多的功能性產品被開發和利用。在食品方面,大豆的各類產品將不斷問世,營養即食的產品會越來越多,綜合性產品也將不斷增多,混合型食品和食品添加蛋白質也是大豆未來產品開發的方向所在。未來大豆產品的開發和利用將會運用高科技手段,進行更多項的分類與提取,推動大豆產業的發展。
4 結束語
大豆是我國傳統的農作物,也是我國人們喜愛的食材,一杯香濃的豆漿,一盤小蔥拌豆腐,都是我國的傳統食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諸多問題的解決,我國的大豆產量會逐年遞增,同時大豆的功能性會更多的被開發利用,不僅滿足我國人民餐桌的需要,而且還能夠有更多的產品投入其它領域,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呂志剛.論大豆抗重迎茬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