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二龍 劉惠英


摘 要:通過小區試驗,研究不同雜交玉米品種產量及農藝性狀。研究結果表明:667m2雜交玉米登海9號、漢單777、中農大451、蠡玉16、中科11號產量分別為803.7kg、694.4kg、675.9kg、637.1kg、629.6kg,比對照宜單659的607.4kg,增產32.3%、14.3%、11.3%、4.9%、3.7%。
關鍵詞:雜交玉米;對比試驗;產量;農藝性狀;果穗性狀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24
玉米是崇陽縣傳統種植農作物。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推廣雜交玉米,使玉米單位面積產量有很大的提升。近年來,在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萎縮的情況下,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而市場出售的玉米種子品種繁雜,良莠不齊,導致玉米產量起伏不定,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此試驗,尋找適合崇陽縣高產穩產的新品種。
1 試驗基本情況
1.1 參試品種
參試品種為:登海9號、蠡玉16、中農大451、宜單629、漢單777、中科11號。以宜單629作對照。
1.2 試驗設計
本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法排列,三次重復,小區長8.0m,寬3.33m,小區面積26.64m2,實施寬窄行種植,即小區按1.33m分廂起壟,每壟種植2行,壟內窄行距40cm,壟間寬行距93.3cm,每小區播5行,株距25cm,即每行種植32株,密度4000株/667m2。四周設保護區。每小區實收中間3行計產,計產面積16.0m2。
1.3 試驗田情況
試驗田設在崇陽縣青山鎮長林村,地處E114°06′,N29°48′,海拔84m。試驗田面積1000.5m2。壤土,肥力中等,前作空閑。排灌方便,旱澇保收。
試驗田3月底旋耕,4月6日開溝起壟整地,在壟中間開溝施底肥,每667m2施洋豐牌45%復合肥50kg。4月8日播種,穴播,每穴播2~3粒種子。667m2穴施3%克百威顆粒劑1.5kg,防治地下害蟲。蓋土后噴施苗前除草劑乙草胺。
1.4 田間管理
4月30日間苗,5月8日定苗 ,每穴留苗1株。5月2日施苗肥,每667m2施尿素10kg,5月28日施穗肥,每667m2施尿素20kg,鉀肥10kg。定苗后中耕鋤草。4月25日出苗后噴施溴氰菊酯乳油防治蚜蟲及地下害蟲,5月30日噴毒死蜱防治玉米螟等,7月10日再防1次玉米螟。
2 試驗結果
2.1 產量結果
參試的登海9號、漢單777、中農大451、蠡玉16、中科11號、宜單659,667m2產量分別為803.7kg、694.4kg、675.9kg、637.1kg、629.6kg、607.4kg。以登海9號產量最高,對照宜單629產量最低。
2.2 生育期
登海9號、漢單777、中農大451、蠡玉16、中科11號、宜單659的生育期,分別為119d、109d、117d、101d、99d、97d,參試品種生育期相差22d,以對照宜單629熟期最早,登海9號熟期最遲。
2.3 農藝性狀
參試6個品種中有2個品種株型緊湊,4個品種為半緊湊型,株高在246.2~303.0cm之間,穗位高在97.0 ~124.0cm之間,空桿率在2.2 %~3.7% cm之間。
2.4 果穗性狀
參試6個品種穗長在16.8~23.6cm之間,以登海9號最長,為23.6cm,中科11號最短,為16.8cm。穗粗在4.3~5.4cm之間,中農大451最粗,為5.4cm, 登海9號、漢單777次之,為5.0cm。
軸色登海9號、漢單777紅色,其他為白色。
3 結語
根據氣象因素、耕作制度,崇陽縣春播玉米生育期在110~120d較為適宜。崇陽農民在追求獲得最高產量的同時,偏愛于大穗、長穗和紅軸的品種。登海9號具備上述條件,適合農民“口味”,可大面積推廣種植。
作者簡介:陳二龍(1970-),男,湖北崇陽縣人,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綜合管理及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