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廣峰
摘 要:玉米是黑龍江省主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比例較大。近幾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逐年增多的城區建設用地,以及由于災害廢棄耕地的增加,導致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基于此,要加強相關技術措施,并要大力推廣高產優質的良種,以提高單產,增加總產,達到增產、增收與高效的目的。
關鍵詞: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00
為了提高玉米單產,增加總產,要選用高產抗病的優良品種,并采取高產優化的栽培技術,以較好地發揮其綜合生產潛力,提高產量,進一步增加經濟效益。以下本文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進行如下闡述與分析,以供參考。
1 選擇整地及選種處理
1.1 選擇整地
玉米的根系很發達,有較強的適應性,因此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苛刻,肥地與貧瘠地均可以種植,但由于玉米的植株通常較高大,有較多的根系與分枝,所以需要的水分與養分很大,即要從土壤中獲取足夠的量才可以。基于此,宜選擇土層較深厚與平坦,質地疏松且較好的通透性進行種植,從而為取得較高產量,打下良好基礎。
1.2 選種
選好種子,是實現玉米高產的關鍵。在種子選用方面,要因地制宜的選擇適應本地區的優良品種,選好品種是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重要基礎,可根據種植季節,地力水平,以及氣候環境等相關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同時玉米品種純度的高低,以及質量的好壞會對玉米產量的高低產生直接影響,因此,要選用高質量的品種,為實現玉米的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1.3 曬種
為保證苗全、苗齊與苗壯,在播前要對玉米種子進行精選,精選之后要進行2~3d的曬種,種子經過曬過,會在播種后,吸水較快,早發芽,出苗較整齊,出苗率也較高,并且幼苗也會較粗壯。同時通過曬種可降低種子的含水量,增加種子生活力,提高種子發芽率與發芽勢,以達到苗全之目的。同時,種子晾曬的優點可殺死種子表面的真菌、細菌與病毒,還可增強種子體內各種酶的活性,加快淀粉轉化成葡萄糖,以及加速胚芽生長發育。
1.4 種子包衣
可選擇較適宜的專用種衣劑包衣種子,或是選擇專用的殺菌劑與殺蟲劑或微生物肥等進行拌種,可以做到對病蟲害的防治,進而促進幼苗健康生長。
2 適時播種與合理密植
對于適宜播種期與播種階段,要根據品種的特性與生育期,以及當年的氣候特點來確定。合理密植是獲得玉米豐產的重要措施。要根據株型、土壤肥力,以及質地、管理水平與水肥等因素,以制定適宜的種植密度。通常,對于較肥沃的土壤,可以適當密植,相反,對肥力較差的土壤,宜稀植;同時,土壤較疏松,有較好的通氣性的地塊,宜適當增加密度種植,土壤粘重,較差的通透性地塊,可適當降低密度,稀植。對各種因素要綜合考慮,來確定適宜密度,只有這樣,才可保證玉米高產、優質與高效。
3 施肥灌溉與病蟲害防治
3.1 施肥
由于玉米生育期較短,生長發育快,需肥也較多,特別是對氮、磷、鉀的吸收量較大。吸收量是氮大于鉀,鉀大于磷,需肥量隨著產量的提高而增加。在苗期、拔節期,以及開花期進行追施速效肥。在供肥量、肥料的分配比例和施肥時間上,由于種植制度與產量水平的不同,應有所區別與側重,按前輕、中重、后輕的原則,每667m2可追施硫酸銨65kg或尿素50kg。
3.2 灌溉
玉米需水量較多,會受到當地、氣候、土壤與栽培條件的相關因素的影響,從播種到出苗需水量少,要適當控水,之后要滿足玉米對水分的需求,以獲得高產。玉米全生育期對水需求較大,特別在抽穗開花期是玉米的水分臨界期,要求田間持水量達80%,拔節至抽雄需水量大增,抽雄至灌漿需水則達到高峰,對此期需要注意進行及時的灌溉。
3.3 病蟲害防治
玉米的主要蟲害有玉米螟、蚜蟲與紅蜘蛛等。防治措施:可選用抗病性較強或感病較輕的優良品種,并可實行輪作換茬,增施鉀肥等,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消滅玉米植株殘體,殺滅越冬幼蟲,對枯心苗進行拔除等均可減少蟲害。玉米病害主要有黑穗病、大小斑病等,黑穗病可采用粉銹寧,五氧硝基苯拌種進行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可選用抗病品種,同時要加強農業防治,輔以必要的藥劑防治。
4 適時收獲
玉米的收獲期,要視種植玉米的成熟率、含水量,當玉米苞葉變黃籽粒變硬,并且玉米粒有光澤時即可收獲,并要及時進行晾曬,以防受潮或雨淋等導致籽粒發霉的現象發生。
5 小結
玉米的豐產與效益的高低,對農民的收入,以及區域的經濟發展有直接影響。那么為實現農業的高產、高效,就要認真掌握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相關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玉米的大面積高產,以及保證與增加種植者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