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馨卉
摘 要:農村土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近40a我國一直實行的土地政策,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前提和動力。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流轉加快的進程中所遇到的風險也越來越多,因此要想土地正常有序流轉就要用法律的程度和手段來介入并深化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以防范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風險。
關鍵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流轉風險;法律防范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32
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十幾年來,農業發展迅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也成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助推手段。但也要認識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蘊含很大的風險,這種風險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影響現代化農業發展和整個社會經濟穩定。
1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蘊含的風險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在遵守土地性質不變、用途不變和農民利益不被損害的前提下進行的。但是在現實中,由于資本投入及政府管理方面的風險已嚴重影響到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1 資本審查環節的風險
在進行土地承包權流轉過程中為了吸引更多資金投入以平衡單項惠農補貼的失衡關系,很多政府都對土地流入方給予一定的補貼。這個補貼在短時間內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對土地流入方的監管不到位,使得補貼資金脫離農業生產,對當地財政進行農業連續投資行為也是不利的。偶爾也會有房地產商借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之機進行圈地,其發展的農業項目也是偏離經營實力,并存在一定隱患的。由于政府政策沒有對介入土地流轉的資本規模做規定,因此各地引進的資本基本是無門檻的,這就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埋下了隱患。由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通常都是村委會代替農民與企業簽訂的,當村民權益受到侵害時,村民第一個找到的是村委會,村委會就承擔了較大的土地流轉風險。同時許多地方在對資金引入時沒有嚴格把關,導致流轉后的土地在經營時是非農化和非糧化的。甚至有些農家樂等項目違規占用基本農用田地,導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提高農業生產率和產出率的淡化。
1.2 流轉合同監管風險
在進行土地承包權流轉時各地所簽訂的合同是不均衡的,由于合同簽訂率不高導致發生糾紛時沒有依據來處理。實際是農民與外來大企業簽訂合同較多,但是在集體內部流轉簽訂合同較少。在集體內部的農戶之間的流轉由于沒有合同導致糾紛發生的概率高,處理難度大。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土地流轉合同備案中心發揮的作用不充分。土地流轉合同備案中心是在土地流轉前發布土地供給和需求信息,在土地流轉后進行合同登記備案。土地流轉合同備案中心所起到的作用依然是有限的,主要是土地流轉合同備案沒有常規化,土地流轉合同備案是一項專業性強的業務,但是很多備案中心只為有規模的土地流轉進行備案。另外,農民私自進行流轉的糾紛也是比較多的。由于農業稅免收后,一些惠民政策的相繼出臺,導致沒有書面合同的代耕代種土地流轉的毀約量大增。沒有書面合同,無論是民間調解還是行政調解還是法院審判都可能存在結果與事實不符的情況,社會公平問題也面臨挑戰。
1.3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風險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引起的土地細化導致土地生產規模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城鎮化發展帶來的是農民要離開土地,但是離土并不是離鄉,對于農民來講,只要有可以回歸農村的可能,就不愿意放棄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的制度不利于將農民從土地的高度依附中剝離出來,如果不能處理好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問題,就不能取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效果。
2 防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風險的策略
2.1 再造并強化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屬性
預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風險主要是強化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護。要突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屬性,盡快采用物權登記方式來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確權;要完善立法,通過法律來明確和細化農村土地所有權的主體規定,以確保產權明晰。土地所有權和承包權是2個不同的概念,承包權利是從所有權分離出來的,如果將權利界定清楚,就會降低交易成本;要區分所有權和所有制,所有權是屬于經濟基礎層面的,所有制是屬于上層建筑層面的。所以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踐中要同意農民自愿選擇土地進行土地經營。
2.2 通過產權權能改造并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離
在產權權能不完整的情況下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會有很大隱患的。在農村進行產權權能改造主要是實現產權權能的完整性、梯次性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分解性。產權權能完整是增加土地產權的價值核心,可以從法律制定上來明確規定土地產權的產權屬性和交易性。產權權能的梯次性是土地所有權和其他權利劃分界線要明確,在土地所有權與承包經營權分離的基礎上,確保承包人對承包經營權有支配性,防止集體過度干預承包人的權利。承包經營權的分解主要是打破土地流轉過程中的不順利因素,將承包權與經營權分離,并對承包權的經營權分別確權,以消除農民的顧慮,保護農民的利益。
參考文獻
[1]劉艷.農村土地流轉中的產權制度法律化問題探討[J].中國土地科學,2014(11):45-50.
[2]申建平.對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范圍的反思[J].比較法研究,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