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華 張新亮
摘 要: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農村綠化工程的建設。為了創建一個綠色整潔的新農村,相關部門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植樹造林,整治農村的環境,提高農民居住環境的整體質量,建設一個新型的綠色新農村。本文針對農村的造林工作的現狀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農村;綠化造林;工作
中圖分類號:S7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68
在農村的綠化工作中,存在著一系列的狀況。這些問題需要人們采用適當的方法去不斷的完善,讓綠化工程順利有效的進行,從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1 農村綠化造林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人們的主觀認識不夠
綠化造林工作的順利進行離不開群眾的主觀認識,然而,在真正的綠化工作實施的過程中,許多人還沒有轉變傳統的思想,還是認為植樹的目的就是為了使用木材,將砍伐的木材用在生活中,他們沒有想過種植樹木的真正意義,不僅是為了眼前的利益,最重要的是為了生態平衡,為了子孫后代。因此,轉變人們的思想是很必要的,需要讓人們知道植樹造林是為了改善環境,保持水土,改善農村的生態系統。它有著重要的意義,號召人們都能夠意識到植樹造林的必要性,并且能夠參與其中。
1.2 樹木種植品種較單一
在植樹造林中,還存在著一種問題,就是種植樹木品種的單一。樹木種類的單一會使整體的環境外觀看起來并不美觀,那么植樹造林的意義也就不能夠表現出來。并且,單一的樹種對改善農村的生態系統的作用也不明顯,不能夠很好的保護生態系統。所以,針對于這一種情況,要意識到單一的樹種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農村的植樹造林工程的發展,對農村綠地面積的建設工作意義不大。
1.3 綠化管理工作不到位
植樹造林還涉及到后期的管理問題,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環節。多數人把前期的工作都完成了,就容易忽視了后期的養護問題,其實后期的養護并不比前期的種植的重要性小,大片的樹木種植之后,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那么針對于此,一定要有專業的人員對其進行管理。從現在農村現狀來看,大多數的區域都有綠化工程,但是卻存在著只注重綠化面積,而忽視樹木的養護的狀況,使得樹木遭受病蟲害的威脅,直至樹木枯萎。這種局面不僅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也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2 加強農村綠化造林工作的策略
2.1 群眾觀念的改變
群眾觀念的改變是很必要的,在農村的綠化工作中,相關人員要將綠化知識普及到位,讓人們意識到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讓人們明白植樹造林不僅對自己的居住環境會有改善,對子孫后代來說也有極大的好處。充分調動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爭取讓人們意識到綠化的必要性,并且能夠投入到綠化工作中去。人們的意識改變后,就能主動的去為綠化工作獻出一份力量。這樣不僅會保障綠化工作的有序進行,也會加快新農村建設的腳步。只有人們意識到綠化的重要意義,才能夠投入其中,參與到綠化工作中來。俗話說:人多力量大。當百姓明白綠化真正意義的時候,也就能更好的為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從中有所收獲。
2.2 樹種結構的改變
相關部門要派出專業的人員到農村,結合農村當地的實際情況,明確當地的土壤適合種植的樹木的種類,并且做好規劃。號召人員在規定的地點種植樹木。改變樹種的結構,也就是讓樹木的種類多樣,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也有著很重大的意義。切實讓綠化的植被能對農村建設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有效的改善當地的環境質量,讓農村的環境看上去更加美觀,加快新農村建設的腳步。
2.3 樹木管理的加強
在種植樹木后,要加強對樹木的養護工作。尤其是要定時處理樹木的病蟲害。專業人員要定期對樹木進行查看,發現有病蟲害的樹木,就及時去整治,提高農村樹木的成活率。養護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一旦樹木的養護不到位,成批的樹木會干枯,那么綠化工作也就失去了意義。除此之外,在前期植樹的過程中所耗費的大量的人力、財力也成了泡影。這種狀況并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另外,環境也沒有得到改善。所以,樹木的養護人員一定要定時的對樹木進行養護管理,及時除害,增大農村的綠化面積和提高綠化水平。
3 總結
農村的綠化工作對社會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作用,在農村綠化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將高效、環保、低耗等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去,最大限度的利用當地的固有資源,杜絕浪費,改變人們傳統的意識,將環保的理念灌輸到人群中去。以促進我國農村綠化工作的有效進行,從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紹權,孫曉明,田萬明.農村綠化造林工作的探討[J].科技傳播,2014(4).
[2]黃樹美,王愛麗.提高農村綠化造林工作效益的探討[J].南方農業,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