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磊
芒果生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病蟲危害,影響芒果生長及其產量,對果農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比如角斑病、炭疽病、蒂腐病、白粉病、流膠病等。
芒果細菌性角斑病又稱細菌性黑斑病或潰瘍病,一般臺風過后是該病的爆發期,尤其是在地勢開闊的低洼地區的芒果受水浸之后發病更嚴重,而在避風、地勢較高的果園地區發病較輕,但在降雨或露水較大的情況下也會發病。該病主要危害芒果的葉片、枝條、花和果實,嚴重發病時可以引起落葉、落果。受侵害的葉片會沿葉片葉脈形成黑褐色病斑,病斑較大時表面會呈黑亮色隆起,背面顏色淺而且周圍有黃色暈圈,后期病斑變成灰白色,病重時葉片易掉落;而果實受侵害時會生成暗綠色的小點,后變成黑褐色隆起的圓形或不定形病斑,中央呈星狀開裂,流出琥珀色或黑褐色的膠液;患病的幼梢,果柄也會出現棱形潰裂,滲出膠液,而花或花序則出現長條形的病斑,有時會流膠。角斑病發病后,通常會伴隨著芒果炭疽病和蒂腐病的發生,此時,不僅要治療角斑病,還要注意防治炭疽病和蒂腐病。在開始發病時,這三種病容易混淆,但三種病之間仍有較明顯的區別:炭疽病的病斑近圓形,病斑的邊緣明顯,中央稍凹陷、色淺但邊緣色深;角斑病的病斑顏色深,星狀開裂,且裂口深、留黏質物,果實成熟后病斑一般不會導致腐爛。蒂腐病的病斑隆起明顯,中央凹陷,不縱裂不留膠,組織木栓化,顏色淺。
白粉病則主要危害花序、嫩葉及幼果,產生白色粉狀物,在芒果花期至幼果期危害花穗和幼果,引起大量落花和落果。
流膠病的幼苗多從芽接點或傷口處出現黑褐色壞死斑,很快向上下發展,中部稍下陷,造成接穗壞死。主干或枝梢受害,皮層壞死呈現潰瘍癥狀,病部流出開始為白色后呈現褐色樹膠,病部以上枝梢枯萎,上生黑色小粒點,枯死枝條上的葉褐色,向上翻卷,易落,果實也干縮,一般不脫落,嚴重時果面或枝條莖干表面會布滿縱慣的條狀褐綠色至黑褐色膠帶。病部下面有時會抽出新枝條,但長勢差,葉片褪色。
關于芒果角斑病的防治,有以下建議:選擇1 %等量式的波爾多液、20 %葉枯唑、20 %噻菌銅、80 %乙蒜素、氫氧化銅、辛菌胺等,在果樹修剪后或臺風、雨季前進行噴藥保護,每隔14 d噴灑一次,連續2-3次;噴后若是遇雨要進行補噴;種植時應根據果園的氣候特點,盡量選用抗病品種,種植選擇無病苗木。在果林建防風林,在雨季定時噴灑波爾多液或其他銅制劑預防。注意果園的清潔,修剪后要清除枯枝落葉,臺風雨前再清園一次。
關于芒果白粉病的防治,可以采用40 %腈菌唑懸浮劑、8 %氟硅唑微乳劑、10 %苯醚甲環唑WDG在芒果始花期時施藥,在第一、二次生理落果期間,多種藥劑輪換使用效果更好。
對于芒果流膠病,通常采用剪除枯枝、集中燒毀等方式進行處理,對于剛發病的枝條用刀削開病部并涂50 %氯溴異氰尿酸,會有效防治流膠病的惡化。其防治建議如下:在芒果的栽培過程中要防止機械損傷和天牛危害,可以有效降低流膠病的發生;從健壯母樹上取芽條,嫁接刀要用75 %酒精消毒,芽接苗血種植在空氣流通的干燥處,并保持接口部位干燥,芽接成活解綁后要注意通風;結合整形修剪,剪除病枝梢,剪時要從病部以下20-30 cm處剪除,主干上的病斑,要用快刀將病部割除,割至見健康組織,然后將傷口涂上波爾多漿,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混牛糞;在芒果花期可噴3 %氧氯化銅懸浮液,直徑約l cm的幼果時期噴0.6 %等量的波爾多液,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一般10-15 d 1次,共噴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