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彰
區域經濟增長為區域金融發展創造了條件,區域金融的發展又可以增加區域經濟總量,改善區域內的經濟結構,助推經濟轉型。在中央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的總體要求下,圍繞穩增長、促發展、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任務,需要認真分析衡陽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更加積極地創造和完善條件,為衡陽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保障改革的順利實施,提供更加有效和更加針對性的金融供給。
區域金融發展面臨的矛盾
我國區域金融發展極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融資金額大,融資的市場化程度高,融資方式靈活,直接融資占比增長快,金融與經濟的相互促進作用明顯。中部地區在金融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典型問題,如金融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限;在貨幣總供給寬松的態勢下,存款增長速度遠超過貸款增長速度,存貸比長期處于較低水平;融資方式主要依賴貸款,債券發行少,上市公司數量少;干部的金融意識亟待提高,區域信用環境差等。總體看來,這些問題是區域金融發展深層次矛盾的反映。這些深層次矛盾突出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區域內資金面總體寬裕與區域內貸款需求萎縮的矛盾、區域內經濟結構調整與區域內金融風險積聚的矛盾、區域內金融需求多樣化與區域內金融服務單一化的矛盾、區域內金融需求的差異化與區域內金融供給結構性不足的矛盾、區域內正規金融機構監管嚴格與區域內民間金融機構監管缺失的矛盾、區域內發展金融的強烈愿望與區域內金融人才不足矛盾。
在中央經濟工作確定的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化解衡陽金融發展的問題,解決深層次矛盾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從分析現象開始,從整體和全局角度,找到解決衡陽金融發展問題的根本出路,一項一項推動具體問題的解決,久久為功,務求實效。
決定區域金融發展的基礎
區域金融發展首先取決于該區域是否具備適合金融業發展的環境。這里指的環境包括了法制環境,政策環境和信用環境。由于立法權主要在中央,區域法制環境主要指一個區域內司法的公正程度和執法的效率。如果涉及金融的案件不能秉公執法,必然導致金融機構喪失正當權益的同時,喪失對該區域資金投入的信心。金融機構經營貨幣的屬性決定了其對貨幣的時間成本更加敏感,貨幣的時間成本比一般企業更高。區域政策環境包括該區域是否有支持金融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及政策落地的效果。金融業屬于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業,屬于人才密集型行業,區域內吸引金融業入駐需要地方政府在財政補貼、獎勵、稅收和人才引進方面進行傾斜。為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可以考慮在區域內設立機構的金融機構給予一次性補貼,對于購買或租用辦公用房的給予適當補貼;對于金融機構高管和員工的工資、獎金、股權等收入給予所得稅優惠,對繳納的住房公積金給予稅收上的優惠;金融機構在區域內引進高端人才給予綠色通道安排,并在住房及子女入學,出入境簡化手續方面給予便利。政策環境還包括區域監管政策環境。哪個區域打造的金融環境好,哪個區域就具備了金融業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區域金融發展還必須依賴區域內的經濟要素。經濟活動產生于社會分工,社會分工越細,交易的需求越旺盛,對金融的需求就越旺盛。歷史上金融機構云集之地往往都是交通便利,貿易活躍,生產和消費聚集之地。因此,交通位置,貿易貨幣化程度以及生產和消費能力決定了區域金融的活躍程度。隨著現代交通和貿易便利程度增加,區位對區域金融活躍程度的制約越來越少,而區域內產業積聚和消費拉動對金融活動影響越來越大。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因此區域金融發展還是會回到區域的產業積聚水平上來。所以,此類企業都不受正規金融機構的青睞,融資成為“老大難”問題。在區域經濟轉型過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需要著力解決的是合理負債以及優化融資結構和融資成本問題。而中小微企業、農業企業、科技型企業需要解決的是市場上金融供給嚴重不足,亟待創新金融供給方式的問題。
區域金融發展還受到區域內金融機構競爭程度的影響。這里所指的金融機構包括了正規金融機構和民間金融機構。很多區域都在加大力度吸引各類金融機構進入,但金融機構數量的增加并未有效克服金融供給的結構性失衡。為了解決衡陽金融供給失衡的問題,除了繼續引入新的金融機構進入區域市場外,必須要引導金融機構之間差異化發展。后者比前者更重要。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是產品、服務效率、風險控制、價格等全方位競爭,區域市場上出現了金融機構爭搶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業務,中小微企業、農業企業、科技型企業少有機構問津,從一個側面說明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正規金融機構風險偏好趨同,授信政策接近。對于不良資產的嚴格考核也是造成正規金融機構不愿放款的重要原因。實踐中對民間金融機構和金融行為的監管還不到位,相繼出現了民間金融機構內控嚴重缺失、關系人控制、在籌集資金過程中進行虛假宣傳、沒有開展投資者適當性評估、自融自用等問題。這些出現嚴重問題的民間融資活動最后都演變成非法集資案件。從已暴露的案件來看,此類非法集資涉及人數眾多、追償時間長、難度大、社會影響非常惡劣。
區域金融發展的出路
通過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結合衡陽地區金融發展的實踐,筆者認為地方政府需處理好本和源、疏和堵、剛和柔、補和降的關系,可將衡陽金融發展的出路歸納為十六字:固本培源、疏堵結合、剛柔相濟、補降同步。固本培源就是要從根本入手,改善區域金融環境,從源頭入手,培育區域先導產業。疏堵結合就是要從疏導入手,梳通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融資通道,從堵防入手,構建地方金融機構的全流程監管體系。剛柔相濟就是要從考核入手,建立對正規金融機構實現政府社會目標的剛性考核機制,從引導入手,健全政府信貸風險補償機制。補降同步指從補短板入手,融資方式實現由貸款向債券轉變。從降成本入手,實現債權向股權轉變。
固本培源的“本”涵蓋了凈化法制環境、健全政策環境、建設信用環境三個層面。以司法公正、執法高效為目標,不斷創造有利于金融業態發展的法制環境。遵循金融業發展的規律,不斷完善支持金融業發展的政策,特別是吸引高端金融人才流入所在區域的政策。通過組建衡陽市政府信用信息服務中心,實現地方政府職能部門掌握的信用數據互聯互通,持續積累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數據,篩選出那些在審批人員素質、審批效率、免責政策、降低費用方面滿足要求的金融機構,鼓勵這些金融機構利用信用數據,提供更高效更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緩解中小微企業、農業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的金融供給不足。固本培源的“源”在產業,最后落腳到每一個項目和企業上。地方政府不僅要做好先導產業的謀篇布局,而且要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迅速轉型,滿足項目和企業在用地、技術、人才引進等方面的訴求,這樣有利于金融機構培育有市場前景的客戶,形成銀企關系的良性互動。
疏堵結合的“疏”指盡可能消除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地方政府要搭建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融資對接的舞臺,使融資對接活動定期化常態化,讓每家金融機構充分利用這個平臺實現理念傳播,信息獲取,客戶篩選的目標。“堵”的目標是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構建地方金融機構的監管體系,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各級黨委和政府設立跨部門的監管領導小組,把所有開展金融業務的非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機構以及融資行為納入監管體系中。依法開展工商登記,把對這兩類機構的風險治理機制和內控機制的監管放在市場準入階段,同時組建區域金融風險監控中心,依托行為數據,對這兩類機構的全部業務實施全流程動態監管和風險預警,對處于高風險狀態的機構及時叫停。基于定期開展的現場和非現場監管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基于評價結果對問題整改不力的機構實施市場退出,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剛柔相濟的“剛”指地方政府對正規金融機構實施硬性考核。這種考核既不同于金融機構內部考核,也不同于監管機構的考核。衡陽市政府對正規金融機構的考核強調社會目標,以金融機構對區域GDP和地方稅收的貢獻以及金融創新和金融扶貧為主。也要強調對穩增長,促發展目標的考核,考核金融機構在區域內每季度提供資金支持的總量以及對經濟補短板領域的支持力度。還要強調對調結構、惠民生目標的考核,考核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農業企業、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此外,防風險目標的考核也是應有之意。以季度考核結果作為年度考核的支撐,對于排名優先和進步突出的金融機構在政府性財政存款、補貼和稅收方面進行激勵。“柔”指建立地方政府統一運作的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滿足一定條件的中小微企業,農業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在獲得金融機構支持后一旦出現風險,形成不良貸款,可獲得政府信貸風險補償基金的補償,緩解不良貸款的壓力,提高金融機構承擔風險的意愿。
補降同步的“補”指規模企業要補債券融資這一課,鼓勵企業多發行債券融資,利用好政策機遇和時間窗口,發行各種期限的債券,優化負債結構,提高流動性管理能力。“降”指的是充分發揮股權資金的優勢,大力推動符合條件的地方企業上市,同時大力發展地方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產業基金和創業基金,讓產業基金回歸股權投資的實質,通過股權投入改善企業的治理機制,加強企業自身債務杠桿率約束,降低企業杠桿率及財務成本。改善創業基金的區域發展環境,讓創業基金成為支持科技型,創新型企業源源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