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中
摘要:本文對國內外關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公司治理關系的文獻進行了梳理,主要從公司股權結構、董事會特征以及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的角度進行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公司治理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02
一、引言
一系列廣受關注的安然、世通等企業欺詐事件發生之后,投資者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同時動搖了公眾對于資本市場的信心。仔細研究安然等公司的會計丑聞,不難發現它們都出現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公司治理的缺陷,這些公司治理的缺陷導致了企業的內部控制在不同程度上都出現了問題,最終導致了這些震驚世界的企業丑聞。結合已有的相關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公司治理這個因素與公司的內部控制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本文主要回顧了近年來國內外對于公司治理與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關系研究的相關文獻。
二、公司治理狀況對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響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及其有效性受到公司治理機制的影響,要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保護投資者利益不受侵害,需要持續地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伊志宏,2010)。
首先,公司治理結構能夠提高信息披露質量這一基本功能的發揮,首先取決于公司的股權結構(向凱,2006)。Michael(1995)發現股權分散有利于提高公司決策效率和更有效利用信息,股權越分散,信息披露水平越高。La Porta 等(1999)發現各國在信息披露水平方面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該國公司股權結構的差異來解釋。 周鮮華等(2007)通過實證研究 2006 年我國滬市上市的 233 家公司的年報中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情況,得出以下結論:公司國有股比例越高,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越不充分。而周曙光(2010)、陳艷利(2015)卻認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與國有股比例顯著正相關。張瑤等(2014)、陳艷利等(2015)通過實證研究得出結論: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越高。
其次,董事會作為公司治理核心機制,其有效性在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上可以顯現。董事會的規模、獨立董事所占的比例、董事長與總經理職務是否分離等都會對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產生影響。Simon和Kar(2001)考察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情況,發現稽查委員會的存在與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而家族成員的構成與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呈負相關關系。周鮮華等(2007)提出:獨立董事比例越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Hoitash et al(2009)檢驗了內部控制缺陷披露與公司治理之間的關系,他們發現董事會的特征能夠影響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董事會成員中具有財務專長的人員越多,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周曙光(2010)認為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例越大,公司信息披露水平越高。Simon et al.(2001)、周鮮華等(2007)、周曙光(2010)、周蘭等(2014)一致認為董事長兼任總經理這樣兩職合一的領導結構不利于內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
再次,從審計情況來看,高質量的審計機構會有利于公司的自愿性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方紅星等,2009)。這里所說的審計機構主要是指公司內部的審計機構。將內部審計機構統一為審計委員會能發揮內部審計的最佳效果,因為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和客觀性最強,能夠更加客觀地評價公司的內部控制以及及時充分地披露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王玉蘭、簡燕玲,2012;Krishnan ,2007)。Bronson et al.(2006)發現,在SOX法案實施之前,愿意主動披露內部控制管理層報告的公司更傾向于設置質量較高的內部審計機構,比如審計委員會。Hoitash et al.(2009)認為審計委員會成員中具有財務專長的人員越多,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而張瑤等(2014)針對國內的情況卻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
三、國內外研究述評及未來研究展望
目前,國內外學者基于公司治理角度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治理對內部控制自愿性披露的影響,從公司的股權結構、公司董事會的構成情況以及公司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與構成情況等因素對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響進行研究與闡述的。公司治理對企業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對于加強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角度。監管機構一方面應不斷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相關規范,同時對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進行監督。另一方面,根據公司治理結構的各個方面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上市公司可以通過改進公司治理結構,運行治理機制,促進自愿性信息披露及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參考文獻:
[1]伊志宏,姜付秀,秦義虎.產品市場競爭、 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質量[J].管理世界,2010(1).
[2]周鮮華,田金信,張秀紅,郝宇.我國公司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實證研究[C].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 2007 年學術年會暨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2007.
[3]向凱.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披露:一個理論分析框架[J].財政研究,2006(8).
[4]方紅星,孫翯,金韻韻.公司特征、外部審計與內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J].會計研究,2009(10).
[5]王玉蘭,簡燕玲.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及履行職責情況研究[J].審計研究,2012(1).
[6]方紅星,戴捷敏.公司動機、審計師聲譽和自愿性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基于 A 股公司2008—2009 年年報的經驗研究[J].會計研究,2012(2):87-95.
[7]周曙光,陳麗蓉.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視角的經驗證據[C].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10 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
[8]陳艷利,喬菲.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制[J].財經問題研究,2015(10):89-93.
[9]張瑤,郭雪萌.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缺陷信息披露的實證證據[J].經濟問題,2014(7):94-100.
[10]周蘭,何安億,李志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治理效應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4(3):141-146.
[11]Bronson, Scott N, Joseph V. Carcello, and Kannan Raghunandan. 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Voluntary Management Reports on Internal Control [J].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al &Theory 2006,25(2): 25-39.
[12]Hoitash U, R Hoitash, J Bedar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mes [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9, 84(3):839-867.
[13]Krishnan J, Visvanathan G. Reporting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in the Post-Sarbanes-Oxley Era :The Role of Audito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J].Inter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07, (22):73-90.
[14]Michael Welker,1995.Disclosure Policy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Liquidity in Equity Market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5, 11(2):801–827.
[15]Rafael La Porta, Florencio Lopez-do-Slianes, Andrei Shleifer.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9,(54):471-517.
[16]Simon S.M.Ho, and Kar Shun Wong.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mance Structure and the Extent of Voluntary Disclosure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ting. Auditing &Taxation, 2001, (10):13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