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嘉慧
摘要:現代農村土地具有多重功能,這種功能是由我國實行的土地制度決定的,這種功能通過三種途徑表現出來,對收入、社會和就業三個層面對土地農民進行保障,即農民能夠切實的通過種地獲得收益,可以通過種地保障農民基本的溫飽和更高的需求,通過變身農民使自身十年已就業的狀態;通化縣政府作為一個領導者,集中流轉農村承包經營權,政府充分發揮其服務職能大力落實推進農村集中土地流轉.
關鍵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政府主導;集中流轉;通化市通化縣
中圖分類號:D922.3;F1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1
一、通化縣政府主導集中流轉模式的外部環境
通化縣擁有較為發達的經濟發展水平,初步建立起“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這使當地農村的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更加順利的實行。也是由通化縣的農業發展有組織有規劃,組織性、紀律性相對較高,農民態度積極思想向上,具有不怕苦不怕累,力爭上游的精神,更也離不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這是通化縣重點工作內容之一,它在2012年的相關業績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富民合作社、農業園等的建立。
通化縣開始著重實施“收入倍增計劃”通過發放大量的資金來對農民的就業創業情緒進行鼓勵,最后在就業率方面,在當地農村就達到83.7%,在這個數據當中,包含的自主創業的人1000人左右,包含的通過創業人員使其他人員完成就業的人也有4389人。
通化縣在保障城鄉居民最低生活水平方面也進行了不少的努力。從2014年6月1日開始以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進行了上調。
二、通化縣政府主導集中流轉模式的內涵和特點
政府實施監管職能,制定一系列方法和舉措,將公司制引進農村村民自我管理體系中,將村中集體創建的企業行使代理人權力,將村中的土地劃分為幾個模塊加以利用和管理,農業服務企業負責農戶的承包土地,統一管理和利用規模化的土地,將一部分土地作為廠礦土地出租給其他企業以獲得收益,將其他土地租給本村內的農民,兩者所得到的收益由農民服務企業進行規劃和利用,用于村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給村民養老金,剩下的錢按比例返還到農戶。復測管理土地承包的單位也是組織的一員,我們對通化縣進行調查,大部分地區的所有農戶都進行了土地流轉,,關于土地的利用,一般村中的土地都租給外來的企業,本村企業和本村的高技術的種糧專業戶,考慮到交通這一重要因素,村中決定將交通便利的土地用作企業,用于耕作的土地就在交通稍差的內部地區。這種模式表現為以下幾點:
1.設立系統的政策法規和組織機構
通化縣在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推進方面十分積極,具體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實施,其中包括完善組織體系、健全指導政策、做好試點示范、進行業務培訓四個部分。其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制和經營管理領導小組,優先農民經濟合作社的數量在2015年已有48家之多。在2012年的時候,通化縣在全縣的范圍內的每一個村莊與街道都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站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
通化縣按照中央政策所表達的精神,再將主要精神和自身情況進行結合之后,頒發了一套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指導文件,對轉包、轉讓以及入股等形式,為其提出了合理的流轉合同樣本,并且對土地流轉運轉過程當中的方式、指原則、流轉的程序以及價格等,都相應的給出了清晰的規范。
2.對土地流轉程序的管理不斷加強
第一,就先對流轉的程序進行嚴苛的把控。一個是在進行流轉合同的簽訂之前,受讓方的受讓資格必須由鎮農服中心、發包方以及土地流轉服務中心來進行嚴密的審核,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各種糾紛的產生;再一個就是不但要簽訂流轉合同,而且要遵守有償、依法、自愿的原則。第二,對流轉合同進行規范化。書面合同要統一規格,要明確流轉主體的義務范圍,村組織和鎮組織都要保存合同副本。第三,加大檔案管理力度。農地流轉資料的統計、分析以及匯總都是土地流轉服務機構的主要職責。第四,農作物的品種、糧食的價格、物價的變化以及地理條件等因素,在制定土地流轉價格,和對土地流轉價格機制進行完備時,都應該被認真進行評價和考慮。
3.確保集體土地的使用權屬于農民集體
通化縣提出幾點措施:(1)法證范圍不能越權明確責任范圍;(2)行使權力的人員要明確;(3)改變登記的方式要合法合規;(4)土地利用情況表現在圖紙上;(5)按月匯報土地確權進程。
4.多元發展模式齊頭并進
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流轉農地承包經營權多以出租、使用權轉移、參股等形式進行,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建立建設現代化農園,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和政府服務職能的推動多種流轉方式的形成,引導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實現農業的產業化,制度化,高效高速發展的新形式,建立起一個完善健全的產業鏈結構。
三、通化縣政府主導集中流轉模式取得的成效
在2012年,通化縣實現了累計6.88萬畝的農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數量達到57.9%的耕地面積,通過一系列的改革,通化縣的發展特色日益明顯:第一,多元化的流轉類型,對外出租、使用權轉讓,土地與其他資源交換等多種利用方式并存;第二,規模化經營流轉對象,主要分配給重量專業戶,優勢企業,和生態園區等機構和個人;第三,保證流轉價格公平合理。優勢明顯,競爭力強價格控制在650~850元每畝每年;第四,土地在流轉的過程中還兼顧了公共服務,營造了良好的社會風氣。
參考文獻:
[1]葉劍平,田晨光.中國農村土地權利狀況:合約結構、制度變遷與政策優化——基于2005年17省調查的分析和建議[J].中國農村觀察,2006(4):48—55.
[2]楊玉敬.集體主導型農地流轉模式的演化及實現分析[J].農業經濟,2013(3):6-9.
[3]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J].農村經營管理,2008(12):3-9.
[4]魏建,周林彬.法學經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