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琦 姜毅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對企業、單位的綜合管理的高水平要求,資金使用與管理的科學化、效率化日益受到重視,需要加強對資金的約束與監管。但是企業、單位在財務管理與控制方面的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在當前嚴峻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如何提升資金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實現企業、單位的低成本戰略,獲得長期利益的最大化,仍然需要加強理論構建與實踐研究。本文將以會計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與探討相關的策略。
關鍵詞:會計;財務;監督;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2
在急劇變幻的市場環境中,會計職業以其靈活性、依附性特點,如果僅僅依靠會計人員的自律,難以有效規避舞弊、腐敗、貪污等事件的發生,加強財務監督工作,實現會計工作的公開、透明,有利于保障各項經濟活動能夠合法、合理進行,也有利于會計從業人員自身的職業道德保障。從公司治理與事業單位行政改革的角度出發,深入探討會計監督問題解決之道,對于維持會計行業大環境的穩定與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形勢下會計監督工作存在的問題
新的經濟形勢為企業發展帶來機會的同時,也為會計監督帶來了一系列的新問題和考驗。
1.預算編制缺乏有效監督,編制不科學不專業
對于任何企業或單位而言,資金的利用需要科學的編制,并嚴格按照批復的編制預算加以執行,是對會計監督、資金監督高質量的重要保證與前提措施。但是,在實際的預算編制與執行中,預算編制的粗放與失調,難以有效提升其專業性與科學性。對于事業單位而言,政府監督管理的失效或監督管理功能交叉所造成的職能盲區,預算編制不合理未能得到有效的抑制與解決。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企業預算編制缺乏專業化與戰略化,對于預算編制缺乏深入認識,造成資產流失與會計監督工作上的困難。
2.財務支出工作不合規,會計師自身素質有待提升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業務與交易事項日趨復雜,很多企業將投資領域擴展到社會經濟的多個方面,所衍生的金融工具、多關聯交易方等對于會計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涉及到企業人際關系、應酬等方面的支出不合規、不合法,需要引起眾多企業的關注。同時,會計師職業素質需要與公司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目前的注冊高級會計師仍然稀缺,部分會計師理論素質過硬,但缺乏實踐能力,在財務監督與制度建設上缺乏經驗,不利于企業高效會計監督制度建立。
3.內部監督機制有待完善,缺乏有效的監督易導致腐敗滋生
內部監督相對于政府、社會監督更能通過企業與單位的自身診斷,獲得更多的有價值信息,保障企業財產的安全與完整,是會計監督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但是目前我國很多企事業單位存在內部監督弱化的問題。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成為獨立的法人,對本單位的事業負有具體責任。會計人員在受到國家法律法規的管束外,更受到企業單位領導的管理,往往不能公允的實行財務監督,內部監督工作受自身利益誘惑大。另外,內部控制存在局限性,其設計與執行也會受到企業成本、效益原則影響,內部控制的嚴密與疏松也會很大程度來源于領導的意志力,因此導致內部監督在某種情況下的失效,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完美的內部控制是不存在的,但應最大限度避免因客觀因素所導致的監督力度下降。
二、會計監督工作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
針對上述在新形勢下會計監督遇到的問題,進行下述原因分析。
1.企事業單位在外部治理結構搭建上的不完善與不成熟
成熟的企事業單位不僅僅需要具有內部監督與制衡機制,也需要構建健全的外部治理結構。而對于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環境缺乏高度專業化、法制化的條件下,通過外部力量對企業與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督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外部監督力量主要來源于政府監督與社會監督,但兩者在制度上構建不完善,形式主義較為嚴重,群眾監督缺乏積極性,使得外部結構監督力量難以發揮實際效用。上市公司通過社會招聘方式,篩選會計從業人員,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難以保障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會計師的信用評價體系甚至社會信用評價體系構建的不完善,使得會計監督工作的外部力量不到位。
2.固有的體制限制了會計監督工作人員的靈活性
在現行的大多數企事業單位中,會計監督機構以及人員都服從于單位的統一領導,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監督獨立性,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會計人員只負責財務的管理而非監督工作,企業、單位內部的資金流通公開化與透明化就存在很大的問題,制約了企事業單位的資金利用效率。很多事業單位通過公務員考試招錄會計人員,雖然對專業進行了限制,但對其專業能力上未進行具體的要求與考察,使得高素質人才的流通受到限制,不利于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的專業化建設。固有體制對會計監督的靈活性與嚴肅性造成的影響還體現在監督部門與資金使用部門上的矛盾與沖突上,兩者目標的差異不僅僅導致工作效率的下降,也造成資金使用上的漏洞與疏忽,降低了資金利用率。
3.監督思想意識方面存在認識偏差
在眾多的企事業單位中,會計監督工作長期建設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會計監督人員對經濟活動資金的監督意識的不足,主觀能動性未能發揮出最大能力,“重會計核算,輕會計監督”的思想意識長期存在,導致會計監督工作在機構對賬系統與經濟活動中發揮全面監督作用與功效上受到限制。另外,企事業單位在會計監督人員的素質提升與培訓工作建設上,形式化、流程化現象較為嚴重,道德素質在面臨物質誘惑時受到較大程度上的考驗。當前的社會市場經濟浪潮下,法制觀念、誠信意識更應放在實際行動中,片面強調個人利益所導致的會計監督力度下降也引發了更多的資金問題。
三、會計監督工作的優化與提升策略
面對新形勢下會計監督工作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基于其出現緣由提出下列優化策略。
1.加強企事業單位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搭建,切實提升內部會計監督質量
企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督工作應從優化內部組織結構、加強監事會監督職能以及擬建審計部門等方面工作著手。依據組織結構框架搭建內部會計監督體系,首先在制度上加以保障會計監督職能,提升會計監督質量。例如,在預算的編報工作中,依靠內部財務審計小組的審核機制,職能部門層層上報,由財務部門的預算編制委員會負責,保證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實現預算編制的透明化與公開化,量化每一組預算支出,建立相應的領導責任制,并建立獎懲制度,實現預算編制的全過程控制。對于事業單位,尤為重要的一點要建立與完善財務公開制度,對涉及“三公經費”公眾關心的問題,做到公開全面、細致,提升公開報表的辨識度,推動單位內部體制改革。
2.建立會計專家委員會制度,提升會計監督從業人員的專業性
會計從業人員需要具有高素質的專業要求,會計監督工作更需要在財務核算、業務基本技能上具有更高能力,才能夠實現對財務工作的有效監督。建立會計專家委員會制度,可以聯合行業內的會計專業退休人員,利用其豐富的實踐經驗與理論基礎,實現對企事業單位的財務監察,有效提升財務監督的效率,最大限度避免財務監督工作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有效發揮退休人員的光與熱,節約企事業單位的資源消耗,提升監督效率。另外,在對會計監督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上,也需加強新方法與新模式的引進,將最新的監察方式加以引進與貫徹,有效提升相關人員的專業素質。
3.嚴格財經紀律,加大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創新監督形式
建立與完善會計監管體系,在加強內部監督審計的同時,更需要外部監督力量的引進,通過政府、法院、檢察院等力量的介入,有效實現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而從外部與內部形成合力,加強對會計監督工作的實效性。在對違法、違規事件進行事故確定時,應對單位負責人以及財務人員的責任主次進行有效清查,依據相關條例,依法合規進行內部處罰,對于涉及犯罪行為,則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在單位內部,要加強普法建設,提升會計監督工作的法律法規建設,從根本上消除貪污腐敗滋生的土壤。在會計監督的管理工作中,積極探索新的監督形式,例如在事業單位內部實行封閉式監督管理模式。會計監督的目的在于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抑制貪污腐敗事件等,采用封閉式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反饋機構為一體的監督體系,使資金信息能夠隨時得到反饋與監督,依據執行機構隨時解決問題,在內部形成新的制約與監督力量,互相牽制達到監督目的。
四、總結
會計監督工作在新時期暴露出的問題是多方面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其原因可以大體從企事業單位的內部與外部尋找,監督體制的不健全、內部制約力量不足、固有體制改革難以推動與從業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升都是問題的重要原因。因此,針對問題的解決需要從內部監督體系構建與外部力量相結合,在加強體制內會計人員專業素質的同時,切實創新監督方式,從而多管齊下,有效增強會計監督工作的實際效力,促進會計從業環境的健康、正常發展,推動企事業單位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田燕.會計監督職能對企業的影響探究[J].商,2014(39).
[2]姜盼.中小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問題研究[J].北方經貿,2014(09).
[3]柳建華.解析企業會計監督的現狀及應采取的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3(01).
[4]梁紅俊.企業會計監督工作中存在問題及對策探究[J].金融經濟,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