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飛,黃志來
(1.中冶華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安徽 馬鞍山243005;2.安徽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02)
離心泵是旋轉類機械設備,廣泛應用于各種工業場所中[1-2],隨著高速發展的工業技術,對離心泵設計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訂單式設計、低成本等。傳統的離心泵設計方法主要是基于一元理論、流動相似理論以及Euler理論,如:設計系數法和模型換算法等方法[3-4]。這些方法需要先試制樣機,然后進行樣機性能實測,通過測試結果修改設計方案,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反復多次進行,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設計方案,導致其設計的周期比較長,同時設計成本也會比較高。
為追求低成本的同時,提高設計效率,基于數值模擬計算的仿真設計方法成為大勢所趨[6]。高速發展的計算技術,為實現復雜的流動問題實現數值模擬提供了技術支撐。計算流體動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簡稱CFD)屬于數值計算方法,專門為了解決各類流動問題,首先建立離散化的數值模型,然后通過計算機求解對應的模型,最終得到其對應的數值解。
本文首先用三維建模軟件Pro/E建立根據經驗設計出的離心泵的三維模型,然后用商業CFD軟件FLUENT進行離心泵流場的模擬分析,完成離心泵的流場狀況可視化,利用FLUENT的面積分,獲得離心泵進口處和出口處的壓力,利用伯努利方程就可以估計出離心泵在不同工況下的揚程,通過仿真計算目的在于代替或減少了物理實測,從而加快研發速度,同時降低研發成本。
根據設計尺寸,利用Pro/E軟件建立離心泵流道的三維模型,如圖1所示。采用于體網格劃分方法中的混合網格劃分網格,得到的內部流場的網格模型圖如圖2所示。流動介質為常壓常溫情況下的水。

圖1 離心泵的三維模型

圖2 內部流場的網格模型圖
根據實際工況,出口邊界設備為出流邊界,各壁面設置為無滑移面。葉輪設置成移動面,其他面設置成靜止面。進口邊界中的湍動能k和湍動能耗散率ε由下式確定[7]:

式中:vav為進口平均速度,I為湍動強度,L為特征強度。
在不同流量工況下離心泵的流場壓力云圖如圖3所示。

圖3 不同流量下的壓力云圖
圖3a、圖3b和圖3c分別是小流量工況(7.0m3/h)、設計流量工況(8.0m3/h)和大流量工況(9.0m3/h)三種工況下離心泵的流場壓力云圖,從云圖可知,葉片工作面以及背面均存負壓區,這結果與實踐統計中葉輪發生汽蝕的部位吻合。相同半徑位置,葉輪的工作面處流場壓力大于背面處流場壓力,并且流場壓力在葉輪頂部達到最大值。隨著流量的增加,出口處流場的壓力變得不再均勻,這是因為葉輪做功增大使得流體的碰撞加劇,出口處流場回流嚴重,造成了出口處流場整流效果變差。
在不同流量工況下離心泵的流場速度矢量云圖如圖4、圖5和圖6所示。

圖4 流場速度矢量云圖(7.0m3/h)
(續下圖)
(續下圖)

圖5 流場速度矢量云圖(8.0m3/h)

圖6 流場速度矢量云圖(9.0m3/h)
圖4、圖5和圖6分別是小流量工況(7.0 m3/h)、設計流量工況(8.0 m3/h)和大流量工況(9.0 m3/h)三種工況下離心泵的流場速度矢量云圖(包括絕對速度和相對速度矢量云圖)。整體而言,流場無明顯的流動分離,流場的流動呈對稱性。
絕對速度云圖中,流場的速度近似于隨半徑的增加而變大,相同半徑處速度分布較均勻,出口處的流場速度達到最大值。相對速度云圖中,流場的相對速度逐漸衰減,在出口處有所回升。
將模擬計算結果使用FLUENT軟件的面積分,得到離心泵進口處和出口處的總壓力,通過伯努利方程就可以估計出離心泵的揚程[8],流量與揚程關系曲線如圖7所示。揚程估計計算公式為:

式中:Pout為出口總壓力,Pin為進口總壓力,△z為進口中心與出口在鉛垂方向上的距離,r為介質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
該泵的設計要求是在流量為8 m3/h的情況下,揚程為28 m.由圖7可以看出,該泵的揚程達到28.05 m,完全符合設計工況要求。

圖7 流量與揚程關系曲線
29
通過FLUENT軟件對所設計的離心泵內部流場進行數值模擬計算,得到了流場的壓力和速度分布可視化結果,通過伯努利方程估計出離心泵的揚程。最后加工出的產品的實測揚程為28.3m,這與模擬估計值28.05 m基本吻合。綜上所述,可知,并通過FLUENT軟件來模擬離心泵的流場是可以滿足工業化的設計要求。
[1]施衛東,李 偉,劉厚林,等.國內泵業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機化研究,2005,9(5):24-25.
[2]嚴 敬,楊小林.國外水泵研究現狀概述[J].排灌機械,2003,21(5):1-3.
[3]楊旭東.泵送混凝土施工中裂縫產生的原因及控制[J].銅陵學院學報,2005,4(3):68-69.
[4]高紅斌,張汝琦,孫 楠,等.相似定律在離心泵設計中的簡易應用[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10(5):74-75.
[5]朱祖超,程常杰.超低比轉速離心泵設計概述[J].水泵技術,1999(3):7-9.
[6]唐 輝,何 楓.離心泵內流場的數值模擬[J].水泵技術,2002(3):3-8.
[7]舒敏驊,劉厚林,談明高,等.不同比轉數離心泵設計工況下湍流模型的適用性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1(2):142-145.
[8]楊軍虎,郭 斌,王 玥,等.無過載離心泵設計參數與性能關系研究[J].農業機械學報,2012,43(1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