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莉
廣州筑鼎建筑與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城鄉統籌視角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探討
周作莉
廣州筑鼎建筑與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化推進,城鄉統籌發展要求農村土地制度完善、城鄉土地市場統一和流轉制度改革。目前實際情況而言,我國的農村土地制度、建設用地市場以及征地制度等方面仍然存在各類問題,使得農村土地改革的發展受到制約。本文以城鄉統籌視角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作為論點,進行詳細的探討和分析,以供參考。
城鄉統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隨著經濟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國家對土地市場的認知和發展也趨于客觀,但就農村集體土地市場而言,仍有待于加強管理。土地制度的改革,對于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保護農民合法權益、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當前農村中出現的失地農民問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和土地產權主體模糊都涉及到土地的所有、使用以及流轉問題,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土地需求不斷增加,致使農村土地被大量征收和原有土地使用性質發生改變,導致農村出現大批失地農民,出現種種社會性問題。其次,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著分歧和不同措施,中央政府往往是顧及長遠利益,而地方政府著眼于當地或眼前的經濟發展,不斷地將農業用地征用為建設用地。此外,城鄉二元土地所有制的執行,使得城鄉在土地的產權上存在較大的差別。
土地產權主體的模糊。我國法律明確規定,農村土地所有權歸屬于集體,而“集體”具體是指什么卻沒有明確的說明,導致土地產權的模糊。在土地征收后的補償問題上會因為產權主體的模糊而引發各種矛盾[1]。
征收補償問題。法律對土地征收的標準以及征收的補償標準都做了相關規定,一些地方政府在征收農民的土地之后卻執行補償標準中最低的條款,這嚴重地損害了失地農民的利益,還存在拖欠、挪用補償款的行為。
農村土地流轉交易程序不規范。土地流轉需要簽訂相關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而大部分農民由于法律意識淡薄,土地流轉只是靠口頭協議,極有可能引發后期的土地糾紛。
農村土地流轉市場不完善。農村與城市在各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信息明顯滯后于城市,專業人才少,缺少中介服務市場等因素都是導致農村土地市場不完善的原因[2],這些問題給土地流轉帶來重重困難。
規范土地制度。由于國家對土地公共利益的界定模糊,法律對這一概念并沒有嚴格的規范準則,行政部門在土地改革實踐的過程中隨意擴大公共利益范圍的現象時有發生,征地范圍的盲目性擴大[3]。在實施土地改革過程中,特別是在征用農村土地方面,一直以來忽略對于村民土地使用權的重視與尊重,缺乏公眾參與性,導致出現眾多問題亂象。
合理配置土地征收的行政主導?;谕恋卣魇找罁慕嵌劝l現,法律規定只要符合和滿足公共利益,則可實行土地征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主觀性。在征收方案、征收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出現政府單向性意識主導、村民參與性不足、弱化村民權力等現象,在處理征地補償方面僅依靠單一的貨幣補償方式,缺乏市場標準和經濟能動性,與市場規律相悖,對市場資源配置不盡合理,導致土地的價格與土地的價值不匹配的現象發生。
提升農民收益,促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目的是為了縮小城鄉差距,保護農民權利和落實村民利益,實現城鄉一體化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土地產權的相關制度不合理或者土地征收不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耕地活動的積級性,致使農村土地閑置荒廢現象明顯。農民在失去土地的情況下,在征收方面也沒有得到利益,從而導致農村土地改革的極端事件發生[4]。只有完善土地產權制度,建立土地制度市場化機制,最大限度的實現農民利益。
針對農村集體土地的流轉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對流轉主體有著限制的作用。進行土地流轉時要嚴格遵守土地規劃要求以及土地性質用途,加強對農村基本農田保護,避免一些以公共名義征收土地造成土地浪費。流轉屬于土地征收行為,在進行農村土地流轉和征收時,應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土地流轉過程中,有關注意事項須經被征收人的意見,并進行協商處理,保障轉流土地的正常交易和后續使用。
我國土地征收比較混亂的原因是土地產權歸屬不明確,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來保障農民集體土地權益。有效保障集體所有權的前提下,實現農民土地權利的有序落實,使他們真正成為土地流轉增值受益者。
在進行土地征收的過程中,嚴格按照市場機制的規范標準來進行,讓農民能夠參與到流轉計劃、土地補償以及方案的談判中來[5]。政府方面應該加強對土地征收的監督和管理,避免因土地流轉出現不正當利益糾葛,有效控制土地之間的平衡關系,從而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在進行城鄉統籌土地市場中,健全土地流轉相關法律法規是關鍵,強化法制監督和地方管理的力度。對土地流轉中的違法亂紀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嚴重侵犯農民切身利益等非法行為要進行刑事問責。強化對農村土地保護力度,有效建立農村土地法律監管體系。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城鄉建設一體化建設的全面推進,促進農村土地改革。改革過程中出現大量惡化問題,比如農村土地權屬不明確、產權權利缺失、產權制度不規范等問題,導致土地利用率偏低甚至荒廢。加強政府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管理監督和引導控制,明確土地的所有權,健全法制體系,加強土地知識宣傳,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保障農民在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切身利益。
[1]楊光輝.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現狀、問題與發展對策[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2]關林組.淺談農村土地制度現狀與農業現代化建設[J].農村農業改革創新與農業現代化,2014(9):626~629.
[3]田光明,臧俊梅.城鄉統籌視角下農村土地制度創新的蘇南模式分析——基于蘇州市渭塘鎮的個案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4(3):80~84.
[4]徐小峰,何安琪,胡銀根,王恒.城鄉統籌背景下農村宅基地產權制度改革探討[J].國土資源情報,2012(2):34~37.
[5]李鑫鋒,劉濤,馬賢磊.城鄉統籌發展與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的思考[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1(4):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