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紹中
安徽省銅陵有色股份有限公司礦產資源中心
新形勢下的礦山地質災害管理與防治建議
羅紹中
安徽省銅陵有色股份有限公司礦產資源中心
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礦山開采為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原材料,其不僅是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而由于礦山開采不合理現象頻發,引發了各種各樣的礦山地質災害。因此本文對新形勢下的礦山地質災害管理與防治進行了研究,分析了當前礦山地質災害的常見類型,并提出了針對性的管理與防治建議。
新形勢;礦山地質災害;管理;防治建議
一般在重力作用的影響下,較大坡度的斜坡上的土壤、巖石以及尾礦等,就會從原來的位置脫離,發生滾落、崩塌,并在平坦位置進行堆積的現象則為礦山崩塌。這種礦山地質災害,主要是由于礦坑設計缺陷以及尾礦堆積不合理等看因素導致。通常礦山崩塌可導致平坦處出現大小不同、形狀不一的堆積物,又稱之為崩積物。礦山崩塌不僅會直接損失或者損壞建筑物,同時還會對交通等產生十分嚴重的影響,從而給運輸造成巨大的損失。另外礦山崩塌還會對堵塞河流,并淹沒上游的農田以及建筑物等。而在較寬的河谷中,此類礦山地質災害還會對河流的性質以及流向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基團地段。
由于天然降水的沖刷、邊坡失去穩定狀態以及地震活動等,而導致山坡上的土壤、碎石以及其他雜物等,由于重力作用的影響,而出現從山坡上分散性或者整體性由上向下移動的現象,則稱之為滑坡。而當大量降水之后,其夾帶碎石、泥土以及巖塊等,從山頂或者山腰以極快的速度直接沿山體或者沿著一定的槽道向下直沖,并堆積到山地低洼處的現象,則稱之為泥石流。這兩種是礦山地質中經常發生的災害。其不僅會影響采礦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還會對采礦經濟效益產生嚴重的影響。
由于采礦過程中,使得地下水位逐漸下降,以及地下支撐減少而導致的土體、地表巖體向下塌陷,并導致地表出現洞坑等的塌陷情況。此類礦山地質災害一般為突發性,且對國家財產安全以及礦區人民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嚴重的威脅。特別是在開采煤礦的過程中,全國發生地面塌陷礦山地質災害的情況非常多,且對交通安全、耕地以及建筑物等,均存在非常嚴重的威脅。
在開采煤礦的過程中,如果煤層氣泄漏或者通風不良等意外情況發生,就會造成礦井中甲烷濃度積聚上升,一旦遭遇明火,則非常容易發生瓦斯爆炸的情況。通過分析化學原理可知,當瓦斯濃度達到危險值,其與自然界中的氧氣,在處于燃燒溫度條件下時,所發生的劇烈燃燒反應,則稱之為瓦斯爆炸。此類礦山地質災害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高壓高溫氣體的產生,在短時間內,這些氣體會向周圍急劇擴散,使得采礦工人被燒傷,或者使其發生窒息,從而導致其發生中毒身亡。
針對此類礦山地質災害,可采取的管理和防治建議主要為:(1)遮擋。即將尾礦石堆放在斜坡上,并將堅固的圍擋設立在其下方。(2)攔截。將混凝土墻澆筑在半山坡上或者山坡腳,這樣就能很好的應對由于降水而導致的堅硬土塊或者礦石由上向下滾落而造成的崩塌災害。(3)支擋。即在危險的大礦石下或者向外延伸的礦石下筑起墻、柱等加以支擋,這樣就能有效的避免礦石向山下崩落。
針對此類礦山地質災害,可采取的管理和防治建議主要為:(1)消除水的影響,因為其是導致泥石流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2)對可能發生滑坡危險的物體進行形狀改造,一般可通過抗滑坡柱或者墻的澆筑來實現。(3)對滑動巖體的性質進行優化,可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為:削坡減重、避免庫水與河水沖刷滑坡體坡腳、排除地下水與地表水、修筑支擋工程、對滑動帶的土石性質加以改善,即可以采用爆破灌漿法以及焙燒法等實現。
針對此類礦石災害,可采取的管理和防治建議主要為:(1)預留非采區,并采用科學的方法采集礦產資源。即在采礦開始前,需要將非采區設置好,并將重要區域有效的避開,這樣就能盡可能的避免地面塌陷災害。(2)針對采空區,需對地質調查研究進行積極的展開,這樣就能將地下的地質情況詳細的弄清楚,以便按照實際情況制定出針對性的處理措施,例如進行采空區充填、合理的搬遷等,從而有效的減少地面塌陷造成的危害。
針對此類礦石災害,可采取的管理和防治建議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控制火源以及防止CH4積累等。因此為了避免瓦斯發生大量積聚,就必須對其通風情況進行控制,對各個用風地點及時進行檢查,并嚴格的檢查瓦斯濃度以及通風狀況等。如果煤層存在濃度較大的瓦斯,就要抽放瓦斯,并將采空區以及煤層區域的瓦斯涌出量降低。同時為了有效的防止瓦斯爆炸,還應當在瓦斯抽放站、井口房等處,設立明確的禁火標志,并對井下火區進行嚴格的管理,對放炮制度進行嚴格的執行,還要嚴格防止機械摩擦過程中發生火花等。
綜上所述,通過對新形勢下的礦山地質災害的管理與防治建議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當前礦山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四種常見類型,即礦山崩塌、泥石流與滑坡、地面塌陷以及瓦斯爆炸,因此針對這些常見災害制定出針對性的管理與防治建議,則能有效的減少礦山地質災害所導致的各種損失。
[1]盛昌明.汶川地震災區及四川地質災害防治形勢與建議[J].國土資源情報,2011(7):37~39.
[2]李大為.我國礦山地質災害常見類型及其防治[J].中國科技信息,2012(15):34.
[3]王正剛.新疆烏魯木齊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估和防治建議[J].硅谷,2013(17):159~160.
[4]劉宗成.福建省泉州市礦山開采地質環境現狀與治理建議[J].能源與環境,2013(5):80~81.
[5]張占洋.關于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幾個主要技術問題的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2):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