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洋
?
相關鏈接(二)
國外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路線
姜 洋
隨著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力度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加快,城市污水處理率不斷提高,作為污水處理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污泥的處理處置問題日益顯現。國外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發展較快,可為我國污泥處理處置提供一定參考。
歐洲:技術工藝緊扣“四化”。
歐洲國家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工藝,主要緊扣四化,即污泥穩定化、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污泥的衛生填埋須占用大量土地,耗費可觀,使其應用受到制約。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愛爾蘭等國家污泥填埋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歐洲部分發達國家采用污泥焚燒處理方式,其主要優勢是減容性和徹底性,焚燒后的污泥可減容95%且其中的有機物被完全氧化,重金屬(除汞外)幾乎都殘留在灰渣中。熱干化技術在歐洲也得到了大量的應用,污泥熱干化技術原理是利用熱能來烘干污泥。烘干后的污泥呈現顆粒狀或粉末狀,含水率在10% 以下,體積相對減少45倍。德國采用自動化圓盤干燥機,污泥通過高達200℃的余熱(發電廠產生)進行熱干燥處理,并添入不同的輔劑制成混合燃料。超聲波技術正被越來越多的國家關注,德國巴姆堡市污水廠引進超聲波污泥反應器對污泥進行預處理,運行3個月后,沼氣產量增加30%,污泥停留時間從25 d降到18 d。
美國:污水廠是一種水資源回收設施。
美國將污水處理廠看作水資源回收設施。污泥處置采用厭氧消化技術,利用高溫高壓、脈沖電磁、超聲波和化學處理等污泥預處理工藝,提高污泥可生物降解成分。采用熱水解工藝、高溫厭氧消化或二段法(酸化、氣化分別進行)等方式。在美國,近17%的厭氧消化池接納高濃度有機廢物,采用厭氧消化的污水處理廠中,85%進行沼氣回收利用。其中,49%用于消化池加熱,27%用于廠內供熱,24%采用熱電聯產技術進行熱能和電能回收。
日本:重視“生物質”的利用。
污泥的循環利用包括將污泥用于農田綠化、建筑材料、能源利用、有價資源回收等。日本污泥的填埋在近幾年所占比例大幅減少,而土地利用開始逐年增加,特別是建筑材料的利用增加更快。目前,污泥炭化再利用、油溫減壓干燥及生物質綜合等污泥處理處置方法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尤其是生物質的利用。一是將生物質轉化為能源。二是將生物質轉換為十分珍貴的有機質(以腐植酸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