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暉
(西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成都 610041 )
?
食品添加劑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
李 暉
(西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成都 610041 )
食品添加劑功能多、應用廣,但濫用會危害人體健康。本文綜述了近年來食品添加劑檢測技術前處理、測定的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以利于加強使用監管。
食品添加劑;檢測技術;研究進展
根據國際上新標準要求,我國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規定了食品添加劑使用準則,而該標準GB2760-2014與前標準GB2760-2011相比,主要變化有:增加了原衛生部及衛紀委近年來發布的食品添加劑相關公告中對食品添加劑的相關規定;對一些特別的食品添加劑和其使用規定進行了改動;修改了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品種;還對香精的種類等進行了調整。各項標準規定得更具體、嚴格[1]。
食品添加劑樣品前處理是整個測定過程重要的一大部分,直接影響結果精準度。傳統方法和儀器相對廉價,卻有自動化程度低、耗時、環境污染嚴重等不足,不符合現代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要求。故近年新型的樣品前處理技術正快速更新換代,取代其傳統技術,使整個樣品前處理技術朝著分析速度更快、處理效果更好、廉價、試劑消耗少、環保綠色的方向發展[2]。
1.1 高效液相色譜法處理技術(HPLC)
該方法可檢測處理果汁飲料等,但先要將樣品稀釋,再進行處理檢測。當對于復雜基質的樣品,如:固體類,就需要超聲萃取等。潘晴等人的研究利用苯甲酸、山梨酸(它們在酸性條件下可同時和水蒸氣蒸餾出來)的特點,研究了復雜基質提取防腐劑的方法。主要采用全自動蒸餾的方法,然后用該方法測定蒸餾液,高效液相色譜法快速可靠、準確度和重現性好,可用于干擾因素多的復雜基質的食品檢測,如:醬油、月餅等。
1.2 氣相色譜法處理技術(GS)
氣相色譜法用于有機化合物的分離與分析。簡單基質食品(飲料、酒等),用鹽酸酸化后再用乙醚進行提取,接著洗滌(用氯化鈉酸性溶液),水浴揮發干后再溶解(溶劑使用石油醚-乙醚),如:肉制品這種復雜基質的食品,先除去干擾成分,再除去油脂,最后當做簡單基質食品處理。
1.3 液相微萃取(LPME)
液相微萃取可根據不同的基質和待測物選擇不同的萃取模式。能與GC、HPLC、CE等儀器聯用,即使在處理復雜的基質時,此方法也能得到很好效果,目前已廣泛用于食品、農藥及各種有毒有機化合物的檢測中。
2.1 光譜法(Spectroscopy)
光譜法技術不僅操作便捷,分析速度快且準確度好、靈敏度高、成本較低且環保。
A.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UVS)。UVS方法操作簡單、準確度高、靈敏度高、成本低,在食品、環保、化學、醫藥分析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馮彩婷等人實驗采用UVS法測定奶粉中香蘭素的含量,選擇硫代巴比妥酸(TBA)作為生色試劑,在鹽酸介質中,無色的香蘭素與TBA反應生成黃綠色縮合物,該縮合物在可見光區(λ=435 nm)有最大吸收,其吸光度與香蘭素含量呈正比,該方法快速簡單,重現性和準確度高。李巧玲等人的文章從番茄紅素及β-胡蘿卜素的紫外吸收光譜的差異入手,確定了以含2%二氯甲烷為溶劑、502 nm吸收峰為檢測波長的番茄紅素測定方法,避免了其他類胡蘿卜素的干擾,并將其轉化為用消光系數來計算的形式,避免了番茄紅素標準樣品的制約,溶液中番茄紅素的濃度在0.001 7~3.12 μg/mL范圍內時,該檢測方法的可信度在90%以上。B.紅外光譜法(IR)。紅外光譜法是定性定量分析檢測食品添加劑最常見的方法之一。有機化合物分子做無規律的運動,從而產生一定的熱量并輻射出來,通過紅外光譜法就可探測這些物質。像超市里的各種高熱量零食,如:冰淇淋、奶油、蛋糕、薯條、巧克力等,就可用IR方法檢測出反式脂肪酸。
2.2 色譜法(Chromatography)
色譜法是利用混合物各組分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中運動時,因其不同物質在兩相吸附、溶解性及其他親和作用的性能差異,進行不斷吸附或分配等作用,達到最終將各組分分開檢測的目的。
A.氣相色譜法(GC)。氣相色譜技術在食品行業有廣泛應用。食品添加劑方面主要用于酸型防腐劑、酯型防腐劑等定量測定,如:糕點、果醬中的防腐劑和甜蜜素等,調味品中的山梨酸、苯甲酸和脫氫乙酸等,這些添加劑的萃取要求將樣品用鹽酸等試劑酸化,使添加劑由離子形式轉化為有機分子,再用極性低的溶劑,如:石油醚、乙醚等萃取。B.薄層層析法(TLC)。薄層層析法是一種新型微量、快速、簡單的層析法,能使少量物質被快速分離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是將吸附劑均勻涂抹在玻璃板上后,按照紙上層析的操作方式進行物質的分離和測定。作為國家標準方法之一的TLC法在食品添加劑及藥物分析測定中得到了廣泛利用,如:測定果醬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的含量。C.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高效液相色譜法具有分離效率高、選擇性好、靈敏度高、操作自動化程度高等顯著特點,在生化和食品分析等領域被廣泛利用。樊惠民等人的文章表明常見的防腐劑,如:苯甲酸類、山梨酸類、對羥基苯甲酸甲酯等添加劑使用HPLC法能同時被非常準確地檢測出。D.液質聯用技術(HPLC-MS)。液質聯用技術分離速度快,檢出限低是它顯著特點。在食品添加劑中適合作快速檢測,以電噴霧負離子多反應檢測模式的質譜分析法,可同時測定黃酒和葡萄酒中的安賽蜜、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苷、苯甲酸、山梨酸和脫氫乙酸等,此方法的準確性和重現性好。
2.3 高效毛細管電泳技術(HPCE)
HPCE法是高效、快速的分離技術。高文惠等總結了該方法在食品添加劑檢測中的應用,與傳統的電泳及色譜技術相比,HPCE法有儀器簡單、操作簡便快速、易自動化、成本低等多方面優勢且HPCE比HPLC有更高的分辨能力。
第一,從技術層次看食品添加劑問題。食品添加劑檢測技術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檢測速度差強人意、檢測精準度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以及檢測技術不夠普及等。其發展趨勢為:檢測方法將更加靈敏便捷、快速、精確。新時代的來到標志著人類生產技術的革新,這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食品工業方面進一步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更新進步,所以食品添加劑檢測技術的發展應讓人們生活得更加美好和諧。第二,從法律監管層次看食品添加劑問題。我國在法律監管方面對食品添加劑問題處理還算得當,但與國外的監管體系相比,還需大大加強。從處罰方面看,《食品安全法》中的一些條款上,只有被監管者的義務確定,卻沒有相對應的法律處罰,因此被監管者即使違反《食品安全法》,也不需要承擔相關法律后果,這些法律漏洞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潛在危害巨大[3]。
目前,我國政府實行了科學嚴格的食品添加劑審批制度,設立了專門機構負責許可工作。2009年我國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2010年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功完善了《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衛生規范》等規章規范和《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等配套標準,基本形成了較完善的食品添加劑法規和標準體系。今后我國不僅要加強監管,增強執法力度,還要迅速提高檢測水平,更要提高公民素質,才能保障食品安全,造福民眾。
[1] 張輝,賈敬敦,等.國內食品添加劑研究進程及發展趨勢[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16,35(03):226-227.
[2] 劉大星,付留杰,趙懷龍.食品安全檢測前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2,22(04):942-943.
[3] 陳啟鐫,廖文彬,劉輝.食品添加劑在加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5,6(06):2369-2370.
Research progress of food additive testing technology
LI Hui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610041, China)
Food additives have many functions and are widely used, but it will endanger human health in abus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retreatment and determination of food additive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use of supervision.
Food additive; Det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2017-03-16
李暉(1963-),女,本科,副教授。
TS202.3
B
1674-8646(2017)10-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