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重慶通拓交通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城市綠色建筑規劃設計存在問題及解決建議
李娟
重慶通拓交通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為了滿足人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我們國家正在大力推進城市綠色建筑規劃工作的開展,城市綠色建筑的興起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產生了尤為深遠的影響,因為綠色最為接近大自然,給人們在忙綠的生活當中帶來了無限的生機,緩解了人們的疲勞,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更加的美好,但是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卻存在較多的問題,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綠色建筑;規劃;設計
為全面貫徹國家層面生態文明建設,我們國家大力推進了城市綠色建筑規劃工作的大力開展,此項工作的開展,主要就是結良好的生態本底、優越的生態格局及各項優勢資源,協調好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之間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工作的質量,提高工作的水平,才能夠強化山體生態服務功能,彰顯城市的綠色景觀特色;以城市公園為點,結合市民生活需求,形成點線面結合、均衡布局、城綠相生的城市綠化網絡,構建綠色美麗城區。
城區現狀建設問題突出:一是山體破壞嚴重。城中山體缺乏明確的管控措施,開發建設擠占山麓地區。部分地區建設強度和高度失控,山和城的比例尺度關系不協調。部分地區不僅占用山體,還進行深挖高切,對山體造成嚴重破壞。二是植被綠化較弱。較多山體以低矮的灌木或未成林的喬木為主,山體的自然景觀有待改善。
并且隨著大面積的綠色建筑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注意,為了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必須要詳細的進行規劃和設計,才能夠確保我們工程開展的意義,如果不能采取重要的舉措提高建筑的質量,就會產生較大的反作用,當前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生態格局的保護逐漸成為在城市建設中應考慮的前提條件。首先就是生態格局,擁有優越山水格局,建立美麗生態城區。其次就是文化脈絡,具有歷史悠久的文化脈絡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功能布局也是需要注意的,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優化區域功能布局。城市形態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優化城市建設格局,打通城市視線通廊,建立特色城市形態。建設定位,以生態本底為基礎,以交通廊道、水系廊道、山體廊道為骨架,以城市公園等多元自然開敞空間為基質,通過“融山、暢河、串綠”三大策略,打造“綠色城區”的自然和諧的城市生活環境。
在進行城市綠色建筑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時刻的謹記保護原則,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提高城市的生活質量,為城市添加新的色彩,但是不是以破壞自然環境為基礎的,否則就失去了我們的建設目的,這是非常沒有價值的行為,所以必須要堅持保護原則,優化調整山體管控區的界限。實施生態搬遷,引導居民集中居住。要實現雙贏的目標,不僅能夠提高城市的綠色建筑,還能夠保護自然的景觀,避免遭到破壞。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植被綠化,城區綠化率提升到40%,優化城市配置林木種類,凈化城市空氣,增加天然氧吧城區建設。研究河流現狀污染情況,制定河流整治等其他生態整治方案,有效調整城市生態系統,阻止生態系統受損進程,保持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在不破壞新城綠色環境的前提下,梳理可利用綠色空間,完善完善休閑游憩設施,規劃登山線路和郊野綠道,發展綠色文化類郊野游項目。
嚴格的規劃生態紅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生態固本,一是對城市各要素進行分析,依據各類政策保護區等限制性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判斷城市建設用地的適宜性與綜合資源承載能力,因地制宜地安排城市功能布局,組織城市建筑空間。將適宜建設用地和可建設用地確定為主要的生產、生活空間,同時結合生態資源承載能力和大氣環境容量評價,最終劃定城市增長邊界。二是將禁止建設用地和不宜建設用地確定為生態空間,通過綠線、藍線的劃定,明確保護和控制邊界。
維系城市生態格局,以主要山體為主骨架,在城市建設區域范圍內構建景觀生態體系,將山體、河流和湖泊的生態本底融入城市之中,形成“綠色、人文、城市”三位一體的現代綠色文化融合之城,通過山體、河流、綠化公園將城市分成若干疏密有致的城市單元,避免地毯式的全面高密度開發。
合理劃分功能區域,以城鄉共融、城市與生態和諧共生為前提,合理配置城區空間資源,規劃城區功能空間,重構城區空間關系。城市公園作為生態、景觀和休閑地帶加以嚴格保護,使自然天成的綠色空間與建成空間相互滲透。
對城區進行細化,結合山水生態格局的構建,維持“山、河、湖、多廊道”的生態本底,以“山、河”為骨架,完善綠色建筑城區的城市格局,保持和延續多中心組團式城市結構。相互關聯,形成多核網絡化結構,保持整個城區疏密有致的開放性,預留將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積極發展新城城市建設,強化多中心、組團式的空間布局,提高生態環境品質,加快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在區域范圍內使城區建設發展更趨合理,建設綠色生態美麗城區。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迅猛發展,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強,因此,來到中國參觀的旅客越來越多,為了彰顯我們國家的繁榮昌盛,生活當中充滿著無限生機,我們必須要大力推進城市綠色建筑工程的開展,必須要進行詳細的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保障工程的順利進行,提高工程的建設水平,給我們國家提供更多的城市建筑景觀,提高我們國家的現代化的發展速度。
[1]程文.城市綠色建筑的基本框架分析[J].建筑與環境,2012(4):55.
[2]程文秀.分析城市綠色建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J].建筑結構,2012(4):59.
[3]馬艷紅.新時期下的城市綠色建筑[J].城市建筑,2012(3):58.
[4]華致余.城市綠色建筑在現代建筑當中的體現[J].現代裝飾,2102(5):59.
[5]李東明.規劃設計的節地措施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2(4):49.
[6]劉凌云.設計規劃的重要原則[J].住宅科技,201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