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鵬飛
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田園文化產業在濕地景觀中應用研究
——以福建漳州龍文區北部生態園區·濕地公園概念規劃設計為例
林鵬飛
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田園生態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積極作用。文章以漳州龍文區北部生態園區·濕地公園為例,重點介紹田園文化產業型濕地公園規劃設計中的基本構思原則、功能分區和村落提升、生態改造與產業提升等,提出規劃建設的方向,為田園文化產業型濕地公園建設提供參考。
田園文化;濕地公園;規劃設計;生態園區
田園文化產業型濕地公園是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培育鄉村旅游產業,完善新型農村社區和產業發展之間的關聯度,構建新型農村綜合發展體系;同時作為主城區“生態綠心“,較強的生態輻射作用對改善主城區生態環境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將發展良好的作用。
在漳州城市化飛速發展中,在堅持走產業與環境良性互動、城市與鄉村統籌發展、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共贏的科學發展道路中,都市現代農業的提升與開發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龍文區北部生態園區·濕地公園的建設不可缺一,為全市形成山、水、城、湖、河、園為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田園都市有著極其重要意義。
基地位于漳州市龍文區,項目基地南起金星路,西、北至龍文區行政邊界,東鄰九龍江北溪,南鄰九十九灣景區,總規劃面積約12.60平方公里,其中基本農田面積3.71平方公里,村莊面積1.63平方公里。
項目現狀用地構成主要為兩部分,一部分為非建設用地,主要由水域,農田及林地構成,其中水域面積為2.15平方公里,占規劃范圍內總用地的17.03%;耕地面積3.71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9.34%;林地面積4.21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3.27%。另一部分為村鎮建設用地及少量城市建設用地,總面積為3.21平方公里,占規劃區總用地面積的25.36%,其主要由村鎮居民點建設用地,與大量的農副產業用地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等構成,整體建設風貌呈現出無序建設、粗獷式發展的狀態,生態景觀環境質量有一定的影響。
3.3.1 生態保護優先
保護健全生態環境、田塘山林肌理、經典民居古建、文儒宗祠文化、合理利用景源、生產耕作方式、突出山林野趣,并制定了保護措施和控制要求。
3.3.2 依托資源,合理分區
依據規劃區地形地貌及資源稟賦條件,根據配套產品的策劃思路,合理分區,使各功能區主題明顯而又相互呼應,并以此進行總體布局。
3.3.3 可持續性發展
統一規劃、分期實施,均衡近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關系,使生態環境走上良性循環。發展有機低碳農業和農產品交易、發展傳統文化交流和休閑度假產業、發展田園運動和藝術體驗、發展閩臺特色交流會展。
3.3.4 土地的高效集約利用
規劃區的生態保護要求、土地屬性、鄉土人文和自然地理條件決定了發展建設用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地制宜進行生態景觀林、服務設施及其它開發建設,以實現對土地的有效利用,彰顯閩南特色建筑、景觀、文化風情,構建新田園產業、田園生活方式和田園城鎮形態。
根據規劃區資源、自然地貌條件以及區域的發展方向,依托鄉土景觀肌理,深挖地域文化,以濕地田園風情為核心吸引力,以農業生態觀光和田園休閑產業為主要發展方向的新閩南水鄉田園生活標桿。實現自然的休養生息、村民的安居樂業、市民的暢享田園三大目標。
3.5.1 主題構思
總體設計依托全園環路和慢道為骨架,結合水上游覽,以濕地田園風情和村落文化為魂,形成“水中游、埂上行、禾尖歸、田中停、村中驛的總體游覽交通體系.利用廢棄鐵路設計的輕型軌道游線,不僅可在高處便捷游覽全園。同時實現了對場地現狀的最小破壞,依托交通,全園分為長橋商集、崎嶺薈萃、湖光水韻、樂享田莊、原鄉水岸、活力秀林、農產新韻七大景觀分區。
以生態和區域文化相結合的景觀手法,在全園建設七個節點景觀化功能區:長橋商集、崎嶺薈萃、湖光水韻、樂享田莊、原鄉水岸、活力秀林、農產新韻七大景觀分區。
結合不同的功能分區,策劃了三條旅游路線,分別為悠游清境線、懷古鄉愁線及暢享田園線。悠游清境線主要可以享受農家樂、游覽水處理濕地、風景園林及生態公園、餐飲、購物等旅游項目;懷古鄉愁線提供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民俗博物館、歷史保護古村落等旅游景點;暢享田園線則集中了田園體驗、度假酒店、藝術休閑、活動廣場等多種休閑娛樂項目。
利用外部較為完善的道路系統進行銜接,建造公園的次級入口,使公園的交通融入到市政交通系統中,增加周邊居民以及游客的可進入性。外部主要城市干道上要設置標識和引導系統。
園區道路依托節點,形成三個環形結構,并利用現有鐵軌,設置特色小火車,貫穿整個園區,園區水網密集,適合水上交通,游線依靠核心區域布置,聯系多個村落和特色景點,并與路上交通和驛站聯動,方便游客換乘道路規劃。
保留原生植被類型:現有山林植被保留下來,嚴禁砍伐樹木,獵殺動物等破壞行為,植物體系以自然為主,人工管理為輔,選用鄉土植物:植物的選擇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以鄉土樹種為主,并選擇具有觀賞價值和生態作用的植物,局部進行林相調整,共同營造豐富和諧的群落營造多樣的植被景觀:以現有植被為基礎,引進當地氣候條件的植物,針對遭到破壞區域,應該依據當地植物結構,采取相應的恢復措施,構建多樣的植被群落。
田園文化產業型城鎮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文化旅游、田園社區等產業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融與可持續發展,是建設美麗城鎮創造美好生活“戰略主張的重要載體,成為新時代區域發展格局下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對于現有發展農業都市的有重要意義,也為其他田園城鎮提供建設參考。
[1]王莉,張宏梅,陸林,蔡利平,楊仲元.濕地公園游客感知價值研究——以西溪、溱湖為例[J].旅游學刊,2014(6):87~96.
[2]戴劉生.現代田園城市視角下的都市農業規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