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風暴正勁中聯重科推西部環境治理PPP項目方案
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壓在中國所有人頭上的一道緊箍咒。
據人民網報道,截至4月7日晚,環保部強化督查第一輪28個督查組已全部到位,并與被督查城市開展工作對接,正式啟動現場督查工作。這一督查活動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大規模大氣污染防治督查”。
從環保部的雷厲風行中不難看出,環境治理已經成為政府關注焦點所在。而對于近年來大規模引進重型工業及推廣小城鎮化的西部地區來說,環境治理更成了迫在眉睫的難題。
2017年4月5日,首屆中國西部環境治理高峰論壇在銀川召開,國內領先的環保解決方案提供者中聯重科在論壇上展示了自己針對西部地區環境治理難題提供的PPP項目解決方案及眾多優勢,受到與會者的廣泛關注。
銀川市人民政府更是于4月7日與中聯重科簽訂了《全環境保障體系建設運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這不僅意味著中聯重科在環境治理領域正式進入西部地區市場,更為西部地區因地制宜的提供了可行性環境治理方案。
西部地區是我國環境承載能力最弱的地區,卻在西部大開發中面臨著環境治理需求升級的難題。
隨著東部地區的環保壓力增大,不少企業開始涌向中西部地區。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曾披露2014年以來,環境保護部審批的重化工項目中,中西部地區項目投資占全國的77.8%,其中2015年第一季度上升至81.9%。涉重產能從東中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從重點區域向非重點區域轉移問題比較突出。
另一方面,在國家級的規劃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化、城鎮化進程將大大加快。
“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大城市群建設步伐,將建19個城市群。規劃提出要培育中西部地區城市群,規劃引導北部灣、晉中、呼包鄂榆、黔中、滇中、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城市群發展,形成支撐更多區域發展的增長極。
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今后中西部城鎮化將是我國城鎮化增量的重要所在。從地理空間來說,中西部將成為未來城鎮化的主戰場。
而工業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帶來的就是人口的迅速增加。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現,最近幾年常住人口的區域分布發生了重大變化——東部部分地區新增常住人口呈下降趨勢,而中西部地區新增常住人口則呈增長趨勢。
而這一切都意味著西部地區在短時間內面對的環境治理問題的難度將迅速增加,并給主政者帶來重重考驗。
而中聯重科在此次論壇上展示的實力則給西部城市以希望。“中聯重科的環境裝備已經連續15年穩居全國行業首位,在道路清掃保潔和垃圾收運領域的市場占有率超過了60%,2016年銷售額近60億。”中聯重科副總裁、環境產業集團常務副總裁陳培亮在論壇致辭中的這段話顯然是中聯重科在“秀肌肉”,但也引發了臺下與會者的動容。
“秀肌肉”讓與會者心動,中聯重科的解決方案則讓與會者動心。此次論壇中,中聯重科提出了城鄉環衛一體化PPP項目解決方案,餐廚垃圾處理、建筑垃圾處理、污水和滲濾液處理等成套、立體化環境治理解決方案,吸引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
“環保類項目PPP模式是政策所趨,也是現實所需”,中聯重科PPP項目總監熊亞峰在論壇上介紹到,PPP合作模式通過引進民間資本和環境運營專業團隊,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伙伴式合作關系,并通過簽署合同來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順利完成,最終合作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它不僅緩解了政府財政壓力,還實現政府管干分離,最終提升社會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
另外,中聯重科胡朝輝工程師分析了西部地區治理簡易粗放、設備采購分散、缺乏長效機制的城鄉環衛現狀,并針對西部地區地廣人稀、地貌復雜、人口分散等地域特點,建議西部地區生活垃圾采取直運+轉運的模式進行。縣城區采取轉運方式,鄉鎮采取直運方式,因地制宜選擇最優最經濟的收集運輸模式,并運用智慧環衛信息化管理平臺,實時監控管理環衛車輛和轉運站的運營效率。
進入廣袤的西部,中聯重科是有底氣的。
除了如陳培亮所說,中聯重科是環境治理方面的行業領導者,中聯重科更是環境治理領域PPP項目模式先行者與“循環經濟”理念的踐行者。
2013年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結束后,時任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做了關于PPP的專題報告,對PPP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轉變政府職能、建設現代財政體制和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等方面的作用給予了高度期待。進入2014年,財政系統組織了多次官方PPP培訓,地方財政廳局的PPP培訓也接連不斷。
嗅覺敏銳的中聯重科抓住了其中的機會,從2015年開始,中聯重科就開始嘗試與地方政府聯合以PPP項目的形式進行環境治理。
目前,中聯重科在湖南、江西等地創新性的推出了縣域“全環境”治理的PPP新模式,并取得不俗的成績。2016年,中聯重科縣域環境治理項目在石門、中方、慈利等10個縣城相繼落地,標志著中聯重科已從“裝備、投資、運營”全方位步入環境產業,融入到了環境高端產業鏈。
中聯重科還進一步在環境治理領域引入了“循環經濟”的理念。中聯重科在PPP項目實施過程中,嘗試將市域轄區內不同種類的固體廢棄物集中到一個區域內進行綜合處理,實現對城市各類固體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和最終處置。
其主要規劃包括: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生活垃圾預處理站、建筑資源化處置、危廢填埋場等設施及廢舊物資再生處理于一體的城市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基地,實現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市政污泥、建筑垃圾、廢舊物資等的集中資源化再生利用。
據中聯重科2016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中聯重科環境板塊收入為56.07億,同比增長23.91%。
“今年,我們將聚焦固廢、餐廚垃圾、滲濾液、鄉鎮污水處理等4個領域,在全國范圍內,和當地政府一起,全面啟動60個縣域全環境治理標桿工程的建設和落地。”論壇上,中聯重科副總裁、環境產業集團常務副總裁陳培亮表示。
顯然中聯重科期待其在環境治理領域的發展將其推上新的高峰,而廣袤的西部地區則將是實現中聯重科夢想的應許之地。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