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田子,鄭茶鳳,楊 陽(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南昌 330006)
腦卒中為腦血管疾病的主要臨床類型,以突然發病、迅速出現局限性或彌散性腦功能缺損為特征。2010年全球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年約有172萬人死于腦卒中,我國是腦卒中的高發地區,已成為第一位死亡原因[1]。國外報道[2]顯示,腦血管意外已成為成年人致死和致殘的首位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循證醫學[3]表明,腦卒中早期康復是降低致殘率最有效的方法,已得到國際上的公認。健康教育作為護理的重要內容,在腦卒中康復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康復病房治療時間的特殊性,護士與患者及照護人員的接觸時間有限,加之照護人員更換頻繁,不利于健康教育的落實及深入,影響到患者的康復效果。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自制健康教育執行單,并應用于腦卒中后患者的康復中,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符合2007年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4],經CT或MRI檢查確診為腦卒中;2)年齡≥18歲;3)首次發病,病程≤6個月;4)預估住院時間≥4周;5)生命體征平穩;6)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
1)有嚴重合并癥及并發癥者:嚴重肝腎疾病,失代償性心功能不全,3個月內曾有心臟或呼吸停止或心肌梗死,重癥肺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病,深靜脈血栓等;2)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或伴發精神癥狀者。
選擇2016年1—12月收治的腦卒中后康復患者189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96)和對照組(n=93)。2組性別、年齡、病程、病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包括入院介紹、飲食指導、安全指導、專科指導等,由責任護士完成。
觀察組在患者入院后打印出自制健康教育執行單懸掛于床尾,責任護士根據治療單內容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實施健康教育,執行單包括健康教育項目、指導時間、家屬反饋情況、家屬簽名、護士簽名。責任護士分別進行入院介紹(包括科室環境、經管醫生、責任護士)、安全指導(包括預防壓瘡、預防跌倒、防止燙傷、呼叫系統的使用)、飲食指導(包括食物選擇,鼻飼注意事項)、管道安全指導(包括氣管、尿管、鼻胃管的護理)、用藥指導(包括藥物用法、作用、不良反應)、康復治療儀使用指導(包括治療目的、注意事項)、專科指導、心理護理及出院指導(出院帶藥、隨訪、社區家庭康復延伸訓練)等開展健康教育。重點做好專科指導及出院指導:責任護士根據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礙情況針對性地指導患者進行病房、社區、家庭康復延伸指導,具體包括:促醒護理、良肢位擺放、肺康復護理、吞咽護理、發音訓練、膀胱管理、直腸管理、體位轉移訓練、模擬家庭ADL訓練、皮膚護理等。
分別于入院時、入院4周后比較2組患者健康教育內容掌握情況:由質控組成員根據病區專科護理質量檢查表對患者及陪護人員進行評分,80分及以上為達標,80分以下為不達標;比較2組患者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患者滿意度及出院患者滿意度。意識清醒患者由患者本人在研究人員協助下完成問卷填寫,意識不清醒者由家屬代為完成。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健康教育達標率比較:入院時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院4周后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2。

表2 入院時2組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比較
住院期間觀察組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住院期間、出院后1個月護理滿意度觀察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或P<0.05)),詳見表4。

表4 2組住院期間、出院后1個月護理滿意度比較
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等特點,發病后常伴有肢體、行為和認知功能障礙,加之大腦皮質功能紊亂,輕微的刺激易引起情緒激動,導致患者情緒不穩定,從而影響治療的依從性,最終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5]。我國每年用于此類患者的醫藥費巨大,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6]。腦卒中后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但由于醫療資源緊張,住院日逐漸縮短,患者需要在社區和家庭層次上得到長期照護和管理[7]。近年來,國內對腦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越來越重視,一個以醫院-社區-家庭為模式的個體化護理服務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康復護士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可充分發揮患者殘存功能,體現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全面康復的理念。同時患者進行康復延伸訓練的過程也是對患者心理康復介入的最佳時機,應提高患者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對康復訓練的信心和決心,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動能力,為患者回歸家庭和回歸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8]。
傳統的健康教育隨機、不規范,講解內容寬泛、缺乏深入性,使患者得不到系統、全面的教育和指導。健康教育執行單使健康教育標準化、具體化,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計劃性及預見性,本研究通過責任護士對96例腦卒中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質控組成員定期評估、反饋健康教育效果,并對差異進行個體化干預,大大提高了患者及陪護人員對相關專科知識的掌握情況(P<0.01),降低了肺部感染發生率(P<0.05)。同時,執行單涉及健康教育內容不僅局限于醫院,還延伸到社區和家庭,滿足了患者出院后的康復需求,提高了住院和出院患者的護理滿意度(P<0.05),對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堅定患者和家屬康復的信心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健康教育執行單的應用提高了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避免了護士因年資短、經驗不足所造成的低效性宣教,提高了護士主動服務意識,提高了年輕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本研究中,健康教育執行單并未在降低尿路感染和靜脈血栓發生率方面發揮作用(P>0.05),可能與患者尿管留置時間短、早期康復的全面開展使二者發生基線低有關。
[1] Yang Gonghuan,Wang Yu,Zeng Yixin,et al.Rapid health transition in China,1990-2010: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3,381(9882):1987-2015.
[2] Mendis S.Sroke disability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erspective[J].Int J Stroke,2013,8(1):3-4.
[3] Sun Xingang,Wang Yanli,Zhang Ning,et al.Incidence and trends of stroke and its subtypes in Changsha,China from 2005 to 2011[J].J Clin Neur,2014,21(3):436-440.
[4]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分學會.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7,7(2):200-201.
[5] 范波.社區護理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康復的干預效果[J].實用臨床醫學,2013,14(11):120-122.
[6] 李星丹.腦卒中患者連續康復護理模式的構建[D].鄭州:鄭州大學,2014:85.
[7] Lin J H,Tsai A Y,Lo S K,et al.Predicting the grade of disability 1 year after stroke following rehabilitation[J].Kaohsiung J Med Sci,2005,21:212-219.
[8] 鄭茶鳳,路千里,邵秀芹.康復延伸訓練對提高穩定期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學,2013,14(1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