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豪,黎 祺,黃劍鋒(.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口腔科,廣東 肇慶 56060;.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口腔科,廣東 肇慶 56040)
impacted tooth; mandibular joint injury,temporomandibular; efficacy
拔除下頜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是口腔外科門診常見的手術之一。由于近中鄰牙阻力和遠中骨阻力作用,傳統的牙拔除術創傷大,易導致顳下頜關節損傷,引發多種術后并發癥[1]。近年來,隨著口腔外科微創理念的不斷發展,牙拔除技術和器械的不斷革新,微創拔牙術越來越為廣大口腔醫師和患者所接受,以渦輪機和種植機使用為主的微創拔牙技術正在逐步取代傳統拔牙術,其中渦輪機去骨拔除法逐漸被廣泛用于拔除下頜近中阻生第三磨牙[2]。本研究比較傳統的鑿骨劈冠法與高速渦輪機去冠法拔除下頜近中阻生第三磨牙的臨床效果。
選擇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及肇慶市第二人民醫院門診診治的下頜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患者100例,均為中、低位近中向阻生和水平阻生及無拔牙禁忌證的患者。排除術前顳下頜關節損傷、急性炎癥感染、全身系統性疾病的患者及妊娠期婦女、哺乳期婦女。將10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觀察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19~40(28.03±4.22)歲。對照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18~38(27.82±4.71)歲。2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組均于術前行X線拍攝口腔曲面斷層片,了解患者阻生情況和牙根形態。然后,采用2%利多卡因行神經阻滯麻醉,常規消毒鋪巾。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鑿骨劈冠法拔除下頜近中阻生第三磨牙:常規切開黏膜,牙齦分離器翻瓣。使用骨鑿去除覆蓋在阻生牙上的軟組織,充分暴露牙冠。使用劈冠法去骨、劈開牙冠,拔除阻生第三磨牙齒根部。
觀察組采用高速渦輪機去冠法拔除下頜近中阻生第三磨牙:常規切開黏膜,骨膜分離器翻瓣。使用高速渦輪機去除覆蓋在阻生牙上的軟組織,充分暴露牙冠,磨除構成鄰牙阻力的牙冠部分。當阻生齒根部較小時,可直接拔除;當阻生齒根部較大時,利用高速渦輪機去除牙根部阻力及阻生牙冠,使用牙挺和牙鉗取出,劈冠拔除。術中配合噴水,防止灼傷周圍組織。
2組術后均常規處理拔牙創口,清除術區殘留骨渣、牙片。采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牙窩,刮匙搔刮牙窩,且牙窩內不放置任何藥物,復位牙窩后縫合創口,紗布止血,遵醫囑服用抗生素。
觀察2組拔牙時間和術后疼痛、術后腫脹、術后張口受限、術后感染及顳下頜關節損傷(翼外肌功能亢進、翼外肌痙攣、咀嚼肌痙攣、可復性盤前移位、不可復性盤前移位)發生率。
術后疼痛評定標準:采用數字疼痛分級法(NRS)。0~3(輕度疼痛)表示無疼痛或輕微疼痛;4~6(中度疼痛)表示疼痛明顯,需服用藥物止痛;7~10(重度疼痛)表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
術后腫脹評定標準:輕度表示輕微腫脹,左右面部比較無差異;中度表示左右面部比較腫脹有差異;重度表示腫脹明顯,左右面部差異大。
術后張口度受限評定標準:張口度>37 mm表示無張口受限,張口度≤37 mm表示張口受限。
觀察組拔牙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21.32±3.42)min比(28.64±4.29)min,P<0.05]。
2組不可復性盤前移位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疼痛(中度+重度)、術后腫脹(中度+重度)、術后張口受限、術后感染及翼外肌功能亢進、翼外肌痙攣、咀嚼肌痙攣、可復性盤前移位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觀察組術后疼痛(輕度)、術后腫脹(輕度)及術后張口受限(無)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組別n術后疼痛術后腫脹術后張口受限輕度中度+重度輕度中度+重度無張口受限例%例%例%例%例%例%觀察組502754.0?2346.0?4182.0?918.0?816.0?4284.0?對照組501326.03774.03162.01938.012.04998.0組別n術后感染翼外肌功能亢進翼外肌痙攣咀嚼肌痙攣可復性盤前移位不可復性盤前移位例%例%例%例%例%例%觀察組5024.0?12.0?24.0?12.0?00.0?00.0對照組50918.0714.0816.0714.048.000.0
*P<0.05與對照組比較。
阻生牙是指在頜骨內由于鄰牙、骨或軟組織的阻礙,而只能部分萌出或不能萌出到正常咬合位置,其中下頜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最為常見[3]。阻生牙與牙齦間極易滯留食物殘渣,口腔唾液難以達到有效的自然清潔作用;易引起口臭、齲齒和冠周炎、骨髓炎等多種并發癥,破壞牙槽骨,因此應盡早拔除,預防并發癥發生[4]。
目前,臨床上拔除下頜近中阻生第三磨牙的方式主要包括傳統的鑿骨劈冠法、高速渦輪機去冠法兩種手術方式[5]。傳統的鑿骨劈冠法簡單、易操作,但術中需要有經驗的助手配合,且手術創傷大,錘擊時震動較強,易使患者產生耳鳴、頭暈等不適感。另外,患者需保持半張口狀態維持肌肉張力,易導致顳下頜關節損傷,術后可能產生明顯的疼痛、腫脹和張口受限[6-8]。此外,由于下頜近中阻生第三磨牙牙根緊鄰神經管,常規拔除,造成神經損傷的概率約為1.3%~4.0%,風險較高[9]。應用高速渦輪機拔除下頜近中阻生第三磨牙,其震動較輕、切割力強、創傷小,能快速準確地去骨分牙,顯著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節省拔牙時間,防止顳下頜關節損傷[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拔牙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疼痛(中度+重度)、術后腫脹(中度+重度)、術后張口受限、術后感染及翼外肌功能亢進、翼外肌痙攣、咀嚼肌痙攣、可復性盤前移位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說明高速渦輪機去冠法拔除下頜近中阻生第三磨牙具有拔牙速度快、術后反應小、并發癥少的優點,較傳統的鑿骨劈冠拔除法更有優勢,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1)高速渦輪機去冠法能有效避免暴力,減弱沖擊力,防止下頜骨下移,而造成顳下頜關節損傷;2)高速渦輪機去冠法能有效控制力度的大小和方向,減輕手術創傷;3)高速渦輪機噴射出的霧狀冷卻水可以及時沖走口腔分泌物,保持手術視野良好[4]。
[1] 劉志明,張周文,黃麗,等.下頜第三磨牙拔出方法與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相關性研究[J].口腔醫學研究,2015,31(5):503-505.
[2] 付玉萍,張祖訓,周福亭,等.下頜近中阻生第三磨牙兩種拔除方式效果比較[J].山東醫藥,2016,56(6):71-73.
[3] 梁榮奇,余飛.不同方式分冠法拔除下頜阻生第三磨牙的臨床觀察[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5,25(4):300-303.
[4] 吳燁,陳江,常琳,等.兩種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的比較[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4,48(5):334-337.
[5] 孫仁義,肖進,汪池,等.遠中分塊拔除法在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中的應用[J].口腔醫學研究,2014,31(12):1158-1161.
[6] 李傳祝.兩種方法拔除下頜第三磨牙的療效比較[J].口腔醫學,2014,34(10):781-783.
[7] 周麗斌,程久兵,石祖慶,等.渦輪機拔牙法和傳統拔牙法拔除下頜阻生第三磨牙對照研究[J].口腔醫學,2014,34(1):70-71.
[8] 王瑩瑩,程繼光,陳新,等.牙科高速氣渦輪切割手機與傳統器械拔除下頜阻生第三磨牙的臨床比較[J].安徽醫藥,2015,19(1):74-77.
[9] 謝賢毅,張永創.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80例臨床分析[J].貴州醫藥,2015,39(7):622-623.
[10] 鐘守鵬.兩種方式拔除下頜第三磨牙阻生的對比研究[J].四川醫學,2016,37(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