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陳洋 本報記者 杜天琦 ●盧戈
中國財政部部長肖捷7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外記者會上,就中國政府財政工作與財稅改革作了答疑。路透社稱,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壓力下,外界高度關注中國地方政府債務、企業減負等問題,認為以上議題將給政府治理帶來更大挑戰。對此,中國財政的回應傳達出“民生優先”的信號。中國政府強調,將推進結構與體制改革,加強宏觀調控和政策監管,以確保財政資源最大限度地保障國民權益。
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路透社7日報道稱,當天上午中國兩會新聞發布會的主角是中國財政部部長肖捷。由于財政政策直接關系經濟增長和民生保障,這場記者會也受到高度關注。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說,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中國一些地方政府因負債過高而出現償債危機,政府債務管理受到關注。對此,中國財政部部長援引官方數據稱,去年年底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債務余額約為27.33萬億元,負債率約為36.7%,與國際水平相比仍有舉債空間,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他也坦率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償債能力減弱,或舉債擔保違規違法等問題。為了防范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中國財政部將采取“開前門”和“堵后門”并舉的做法,一方面合理安排地方新增債務規模。另一方面嚴格落實地方債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制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地方債務的形成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2008年,中國政府4萬億的撥款計劃落實到地方后,地方政府在拿到部分撥款后也要出一部分配套資金,一些地方政府沒有錢,就出現債務問題。不過,撥款所興建的一些項目比如道路、橋梁其實也不是“賠本買賣”,但需要一個還本付息的過程。丁一凡表示,根據中國社科院最新的調查結果,無論是地方的債務問題還是中央政府的,都是在警戒線以下,處于一個可控的合理范圍內,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嚴重。
對企業減稅降費
《日本經濟新聞》稱,在外部貿易環境惡化的情況下,不少中國出口加工企業抱怨稅負過重。對此,中國財政部表示將加快實施減稅降費,降低企業負擔。
中國財政部部長透露,在去年“營改增”成功經驗基礎上,今年的預算報告中已寫明將對增值稅稅率進行檔次合并,以擴大減稅效應,并列入專門為中小微企業制定的減稅政策。另外,還將進一步清理規范經營服務性收費,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今年的減稅降費政策給企業直接減輕的稅費負擔合計將達到5500億元人民幣。
英國《金融時報》7日報道稱,為支持經濟增長和制造業發展,中國政府將加強對“互聯網+”等新業態、創新型企業的扶持,在這些方面,財政資金將擔負起重要的發展引導與信心支持作用。
丁一凡表示,兩會后,中國企業的稅負可能會有一些減少。這對出口企業還是非常有利的,能夠降低價格、增強競爭力。但是,降稅未必一定給經濟帶來特別樂觀效果。降低稅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刺激企業生產能力,比如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奧巴馬都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通過這一辦法刺激市場。但中國的情況并不一樣。中國市場最大問題還是產能過剩,刺激生產但賣不出去的話,也未必對市場產生正面影響。
“蛋糕依然夠分”
中國財政部部長表示,今年全國財政赤字率目標3%是積極的,雖然赤字率相比去年沒有變化,但赤字規模隨著GDP增長會相應增加。經測算,今年的赤字規模與去年相比,增加2000億元,能夠滿足實施減稅政策和保障重點領域的支出需要。但既要實施減稅降稅政策,又要保證重點領域支出,財政預算收支平衡不容易。為此,肖捷強調,今年中國財政將繼續做好“加法”,即在扶貧、農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相關支出只增不減。即使在減稅導致財政收入可能下降背景下,仍確保財政資源繼續向民生傾斜。
路透社報道稱,中國財政因經濟增速放緩而可能面臨更為明顯的收支矛盾。但中國政府表示“蛋糕依然夠分”,而且承諾將繼續保證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不僅個稅改革將引入針對家庭生計相關項目的減免,還將利用財政杠桿,強化扶貧機制,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并不斷完善全國統一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華爾街日報》認為,在穩定經濟基本面及民生保障面,中國政府“責任越來越大”。為此,中國政府財務官員已表示,將加強制度建設和政策的科學性?!?/p>
環球時報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