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強
要數戰后美國最政治不正確的總統,一定非特朗普莫屬。他敵視穆斯林、新移民、環保、自由貿易和傳媒,又歧視女姓,甚至牽涉性騷擾,對鄰國(如墨西哥)以至盟國(如澳大利亞)也不友善。以往大家小心避免觸及的政治禁忌,他卻肆無忌憚地一一破戒。
但他挾著美國社會里對全球化和政治正確的民情反撲而上位,又得益于選舉制度,雖然輸了“普選票”,卻贏了選舉人票,爆冷當選。
調查顯示,在沒有大學學位的白人、鄉郊和小鎮選民、40歲以上的中老年中,特朗普比希拉里獲得更多的支持。有人甚至形容,這與英國脫歐公投一樣,是農村包圍城市的勝利。
美國政治上有所謂白種怒漢(Angry White Male),選前一般相信,他們是特朗普的主要票源。但選后發現,除了移民、穆斯林、同性戀等問題,這些人的不安和憤怒,還來自對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恐懼。在政治正確的氛圍下,他們一直覺得自己有冤無處訴,即使說出來,也被媒體、知識界和輿論視為鄉里之見,難登大雅之堂,結果積累了巨大的怒火,在這次選舉中大爆發。
說回飲食,這樣一位總統,飲食習慣如何?答案是貫徹始終的政治不正確。他對近年美國政治正確的健康飲食主張,同樣嗤之以鼻。
奧巴馬的太太米歇爾是美國校園健康飲食運動宣傳大使,甚至全力推薦“胡蘿卜狗”(carrot dog)作為理想的校園午餐之選,所以奧巴馬常因為太太而要多吃西蘭花和胡蘿卜,并公開、高調宣稱自己喜歡吃西蘭花,雖然他實際喜歡吃漢堡。
希拉里也推崇蔬菜為主、低卡路里的清新的現代美國烹調手法。在她當第一夫人的年代,白宮第一家庭的日常飲食變得低淀粉和低脂,少牛油、奶酪、忌廉,差不多戒絕紅肉,改吃大量蔬果。
奧巴馬和希拉里,一個是特朗普要把其施政綱領“推倒重來”的對象,另一個是他競選時的死對頭,他們的飲食習慣有何異同?答案是:南轅北轍。其實,只要看看特朗普大腹便便的身形,便不難猜到他的喜好。
特朗普平日最喜歡吃的,就是被批評為垃圾食品的快餐,縱使他是一個腰纏萬貫的超級富豪。據幕僚透露,特朗普的日常三寶是KFC的炸雞、麥當勞的漢堡及Domino's的薄餅,尤愛麥當勞的巨無霸。但他始終不改富豪本色,坐私人飛機時,會將巨無霸盛在銀盤中享用。入主白宮后,他有了一些改變,快餐吃得少了,牛排和馬鈴薯吃得多了一點。
特朗普愛吃紅肉,尤其是大塊、全熟的牛排。他也愛吃煙肉。至于蔬菜,就算吃,也不當作主菜,而是充當牛排的配菜。
零食方面,他不愛吃水果,卻愛吃Lay's的原味薯片和超甜的奧利奧,但當這間巧克力餅生產商搬到墨西哥設廠時,他卻從此抵制。
喝可樂時改喝健怡可樂算是他的一種妥協,但他從早喝到晚,當水喝,而且當他感到受挫或不開心時,會改喝回含糖的原裝版本。
看到這里,大家不難發現,特朗普的飲食習慣和喜好極似老一輩美國人,高脂肪低纖維,但求一飽口腹之欲,與現今追求健康的新一輩美國人事事講求節制相比,大不相同。
特朗普的選舉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強大!”(Make America Strong Again),或許垃圾食品生產商可以找他當代言人,并用上宣傳口號“讓美國再次盡情地吃!”(Let America Eat Again?。膭蠲绹嗽俅畏拍懴硎苊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