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興
按照最近數據來看,亞洲四小龍之首經濟岌岌可危。新加坡官方也是表明,17年已經不指望GDP有所增長。新加坡不是堪稱為奇跡的嗎?這次的經濟崩潰是偶然還是另有預謀?新加坡經濟能否重生?華人該不該放手一搏?這些都是國人密切關注的話題。
新加坡是戰后新獨立國家中當之無愧的優等生,獨立50多年來在經濟社會建設、一黨執政探索、國際社會參與等諸多方面取得矚目成就。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就將新加坡作為學習榜樣。但隨著我國各項事業取得巨大進步,現在又該如何看待這個曾經的“榜樣”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經濟層面,建國之初舉步維艱的新加坡在其第一代領導人引領下擺脫民主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束縛,積極探索經濟發展之路,通過聘請外國專家制定經濟發展規劃、積極尋求引進外國資本、強力控制工會運動等方式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和發展;面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挑戰,新加坡也顯示出了卓越的應變能力,總能及時制定面向未來的發展規劃,積極調整經濟政策;社會層面,新加坡政府在養老、醫療、就業、住房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障社會公平正義,長期維持社會穩定;在輿論領域,新加坡拒絕接受西方式的言論自由學說,而是從本國實際出發制定必要政策,這也是族群和諧和社會穩定得以實現的重要因素。
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需要擺脫意識形態束縛、強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背景下,新加坡的實踐無疑具有重大啟發意義。向新加坡學習,指的主要不是學習具體實踐,而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而實事求是原本就是我們應遵循的思想路線。因此,與其說我們在學習新加坡,不如說我們通過觀照新加坡的實踐找回正確的思想路線。
不過,如今的新加坡也面臨著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多重挑戰。經濟方面,根據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公布的預估數據,2016年第三季度新加坡經濟環比萎縮4.1%,跌幅之大令人震驚。雖然新加坡政府通常將一些經濟數據上的衰退現象稱之為“技術性衰退”,但新加坡經濟衰退的隱憂已經引起廣泛關注。
政治和社會層面,新加坡許多年輕選民對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不滿情緒上升。上世紀80年代,李光耀曾設想廢除一人一票制度、讓所謂負責任的選民(如年長選民)享有更大的投票權、減少年輕選民的政治發言權,但這個設想并未付諸實施。如今人民行動黨如何面臨執政地位的挑戰,新加坡是任由現存一人一票制延續、直至出現一個善于迎合民意但可能不負責任的政黨執政,還是采取激進措施繼續強力維持執政地位,這將是個值得深入觀察的問題。
新加坡的成功之道在于積極吸收各國文化長處,從本國實際出發與時俱進、積極應對內外挑戰。在具體問題領域,由于國情已發生根本性變化,我們不可能也沒必要再去模仿新加坡的具體實踐,但新加坡過去許多成功的經驗仍值得我們認真研究,正如我們有必要研究所有國家的經驗教訓一樣。總而言之,對中國而言,新加坡不應再是學習、效仿的“榜樣”,但它仍是一個需認真研究的“樣本”。我們仍需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我國具體國情出發,博采世界各國制度之長,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得益于新加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其出色的經營,新加坡曾經創造了經濟騰飛的奇跡。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正是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新加坡經濟非常依賴于全球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在全球化退步,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際,“彈丸之地”的新加坡極其容易遭受重創。
曾經大名鼎鼎的“亞洲四小龍”之一,現在恐怕已經難以飛起來了。今年新加坡經濟或將創下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表現。
如今卻“命懸一線”
新加坡下調了2016年的經濟預期,新加坡貿工部周四在聲明中表示,預計該國今年經濟增長1.0~1.5%,此前預估為增長1.0~2.0%;預計2017年經濟增長3%。
另外,新加坡貿工部將2016年三季度GDP從環比下跌4.1%修正為環比下跌2%,將同比增長0.6%修正為同比增長1.1%。
新加坡是外貿驅動經濟,外貿總額約是新加坡GDP的4倍,經濟來源主要依靠馬六甲海峽成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十分依賴海外市場,全球化對新加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
然而,目前全球化有倒退跡象,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新加披的開放型經濟無疑非常容易受到沖擊:特朗普宣稱的廢除國際貿易協定,英國退歐后金融市場動蕩,中國經濟放緩等等。
新加坡人力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三季度失業率為2.1%,與二季度持平,而總體就業人數在經歷過去兩個季度輕微增長后有所縮水,特別是制造業的就業人數已經連續第八個季度縮水。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八個季度有七個季度新加坡制造業出現負增長。
香港朗閏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付鵬甚至用“命懸一線”來形容當前新加坡經濟。
如今的新加坡經濟正在從當年大名鼎鼎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到經濟斷崖式下跌的邊緣,新加坡的命運或許已經命懸一線,而李光耀的逝去,或許也帶去了國家的命運,香港朗閏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付鵬評論道。
世界經濟貿易這幾年狀況越來越不好,需求萎靡,對新加坡經濟打擊比較大,美元計價的新加坡貿易總量從2013年持續的下降,同比也持續的負增長,美元計價的貿易規模大有2008年金融危機的趨勢。
“新加坡經濟是否發生了斷崖式下跌并不重要。更為關鍵的是,新加坡經濟正表現出長時間進入經濟下滑區間的趨勢,這更令人擔憂。”中國經濟周刊援引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新加坡問題專家宋穎慧表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新加坡經濟在2009年發生了嚴重萎縮,但2010年很快復蘇好轉,這個復蘇是受短周期因素影響而形成的,比如借助增加對華合作以受益于中國的經濟體量等形式。但從2012年開始,短時的借力已經無法抵消經濟下滑帶來的沖擊,新加坡經濟進入快速衰退過程。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MTI)14日公布的一份預估數據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新加坡的經濟同比增長0.6%,環比暴跌4.1%。數據一經發布,新元對美元匯率應聲下跌,當日跌幅高達0.69%。有媒體因此驚呼新加坡經濟要“崩盤”了。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輝煌不再,經濟下滑的趨勢難以遏制。如果控制不好,新加坡將重蹈阿根廷、蒙古、巴西等國的覆轍,而且很有可能引起亞洲地區經濟的連鎖反應。
在我看來,早在2015年,新加坡經濟事實上已經陷入僵局。2015年,新加坡GDP增長2%,與2014年相比減少近150億美元。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控股去年虧損240億新加坡幣。今年前兩季度的增速也維持在2%上下,不見絲毫起色。其對外貿易則連續25個月出現萎縮,對外貿易額已經退步到2008年的水平了。第三季度,新加坡整體制造業產值環比減少17.4%,服務業陷入停滯,金融業優勢不再,國內其他各大行業的狀況也不盡如人意。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點。從內因上看,新加坡以物流貿易和金融起家,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但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所產生的優越感,再加上政府的控制和對民眾的“大包大攬”,新加坡的創新能力和企業家精神嚴重缺乏,并未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這種體制和狀態就決定了一旦外界有何風吹草動,都將觸動其神經。而且,自從李光耀逝世后,人民行動黨威信下降,執政黨將大量精力放在維護統治和爭取選票上,在經濟上著力不夠。
從外因上看,全球經濟復蘇放緩、亞太經濟低迷,都使得新加坡經濟提振缺少大環境。2014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暴跌使得原油出口以及海運需求處于最低水平,相應的,新加坡的對外貿易和港口吞吐量也驟然暴跌。尤其是新加坡“拉美抑華”的政策讓其兩邊不討好,既失去了中國經濟的“大蛋糕”,又沒能享受到TPP的福利。從區位因素上看,新加坡依靠馬六甲起家,“小國寡民”,本身就缺乏資源,而與周邊國家的貿易發展與投資利得并不理想,周邊區域油田挖掘的潛力也不大。
當然,新加坡在短期內還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應對的。它有高達2534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淡馬錫、GIC兩大政府機構在,還有賭場和旅游收入。自今年4月以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堅持的零利率貨幣中立政策,也將給予國內經濟充足的喘息時間。但是,從長遠來看,新加坡面臨的國內、國外形勢都不甚樂觀。新移民與原居民之間的矛盾加劇,以至新加坡不得不收緊移民與雇傭政策,以便為原居民創造就業機會;新生代和少數族群以及在野黨的不滿情緒長期受到壓制;“拉美抑華”的政策引起了中國的警覺, TPP前景黯淡,希望落空……
一葉知秋,新加坡經濟的困境,是其政治、經濟、戰略、外交等諸多方面的折射。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受阻,日本自身麻煩不斷,更是無暇顧及新加坡,加之周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在逐步崛起。可以說,值得新加坡真正攜手的只有中國。當下中國“一帶一路”、亞投行持續發力,未來將產生極大的集聚效應。
新加坡要改變頹勢,就只能正視現實,認清局勢,不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一方面,逐步調整國內的產業布局,尋找新的經濟刺激點,尤其是創造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外交政策,搞好同中國的關系,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以便為新加坡經濟的低迷打一針“強心劑”。